评价今年世界杯(评论:无缘世界杯不能动摇中国足球“久久为功”的决心)

评价今年世界杯(评论:无缘世界杯不能动摇中国足球“久久为功”的决心)

新华社东京1月28日电 评论:无缘世界杯不能动摇中国足球“久久为功”的决心

新华社记者肖世尧、王子江

站在埼玉体育场内,几乎听不到日本球迷有太多的助威声和喝彩声。或许是日本疫情防控对球迷行为有一定限制。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比赛太过波澜不惊。比赛伊始,日本队就完全压制住了中国队,然后是1:0,再到2:0,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那么无可奈何。

无论是赛前表态还是赛时安排,都能看出国足新帅李霄鹏在尝试改变。首发蒿俊闵以及安排王燊超踢后腰,都是要加强进攻,去争取一线生机的积极信号。但正如赛后他自己所说:“效果不是特别好。日本队的高压给我们制造了比较大的困难。”能明显感到,中国队球员总是慢半拍。

中国足球的问题,注定不是简单换帅能解决的。在如同降维打击的实力差距面前,再精巧的布置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本届12强赛前,中国队已有多年未曾与主力尽出的日本队交手。以前总是期待,国足努努力能追上邻居的脚步,但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早已不是单凭努力就能逾越的沟壑。

输掉本场比赛,中国男足已基本无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回过头看客观因素有很多:因为疫情防控失去主场优势,俱乐部财务危机影响联赛稳定……这都使得中国队长期无法正常备战。也有一些人将责任归咎于前任主教练李铁。李铁确实有错,但必须承认,从40强赛里皮突然辞职,到12强赛李铁黯然下课,“洋帅”也好,“土帅”也罢,没有任何教练能让这支中国队从5分变成15分。

翻开中国队的主力阵容,武磊、吴曦、王燊超、张琳芃、颜骏凌都已年过30,张玉宁、朱辰杰还有刚刚完成首秀的戴伟浚发挥算是不错,但能接班的年轻球员还是太少。这都是中国足球留下的历史欠账,不能完全怪球员们不努力,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替人还债”。

评价今年世界杯(评论:无缘世界杯不能动摇中国足球“久久为功”的决心)

在“青黄不接”的当口,中国男足选择了归化。越来越开放包容的中国,愿意接纳全球优秀人才为我所用,足球领域自然不例外。但在本届12强赛中,归化球员衍生出的争论往往超出足球本身。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归化政策,又要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归化球员?施行新政当然容许试错,但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必须尽快统一思想和制度,不要好心办坏事。

国家队是金字塔尖。中国男足的问题,当然不单纯是国家队本身,而是中国足球乃至社会层面的深层次问题:青训发展、职业联赛体系搭建、足球场地建设、足球文化和教育理念培育,这些早就是老生常谈。但太多人都太着急,都希望中国足球尽快变好,导致压力过大。一旦国足失利,就有人喊着从头再来,忙着朝令夕改。在足球领域,越是追求“跨越式”发展,越无法得到“跨越式”结果。我们可以接受国足又一次无缘世界杯,但绝不能接受中国足球再走回头路。

比起速度,方向更重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职业化足球改革几乎同时起步。日本足球选择好发展路径,然后凭借着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走向腾飞。反观中国足球,却在不断的折腾中丢失了宝贵的时间。

现如今,中国足球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展现的正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的决心。这七年间,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效,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当国家队遭遇失利,当足球发展受挫,改革的决心更加不能动摇,我们要更坚定不移地维护改革成果,推动50条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评价今年世界杯(评论:无缘世界杯不能动摇中国足球“久久为功”的决心)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中国想要实现建成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体育想要在全球赢得更广泛的影响力,足球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改革需要时间和耐心。已经沉沦多年的中国足球等得起,也必须等。久久为功和只争朝夕并不矛盾。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从全国范围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创建、体教融合青训体系的搭建,再到推动李磊、郭田雨乃至更多的年轻球员留洋……改革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中国足球要继续向前看。农历大年初一对越南的比赛,或许不应该因为比赛时间特殊,而被赋予太多含义。但球员们都必须清楚,哪怕已经失去出线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看到中国队胜利而爱上足球,这便是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