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16

06-2018

又一届世界杯开赛了,虽说此前没有怎么留意,这些年除了偶尔看几眼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也极少看什么英超、德甲、意联,可到了世界杯的揭幕之战,我会一如既往地端坐在电视机前。岁月如流,情怀依然,世界杯风景永远美丽。

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自己从什么时候成为球迷,也记不清楚了,还在少年时,我就爱看球。那时与一支足球队比邻而居,常去看他们踢球,竟渐渐地有了“瘾”。

70年代我们这里还没有电视可看,球迷们想了解中国足球,多是依靠收音机。

每逢电台转播赛况,便邀上几位好友相聚家中,边喝工夫茶边收听边议论,实为一大乐事。

1978年亚运会上,中国队打入四强。半决赛那个下午,我和一同事不惜请假扣掉一天工资,匆匆赶回我家里,却见另两位好友早已不请自来,等在那里了。

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人家已有了九英寸、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虽然接收效果很差,图像时常扭曲跳动,有时还中断,但我们已能目睹荧屏上瞬息万变的球场风云,感受到现场的炽热的氛围,而不再是“只闻其声不见人”了。

最难忘1981年第十二届世界杯亚洲预赛,中国与当时的亚洲强队朝鲜队争夺小组出线权,在对手领先的逆境下中国健儿咬牙拼搏,越战越勇,终于在加时赛连进二球以4比2力挫对手。

容志行等老队员为祖国荣誉拼至最后一秒,力竭倒地的情景让人感动。

电视转播比赛,将世界杯带进了我们的生活,大饱眼福之余,少不了再来一番高谈阔论,尽兴而散。

那个年代,大家空闲时间较多,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遇有球赛球迷如逢盛事,我那家中常因此热闹,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时时有十来个朋友围聚在那十二英寸的电视机前观球赛。

有时是失望的叹息后,久久的寂然,有时是振奋的欢呼,简直能把房顶掀开。

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盛况持续了好几年,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球迷们的聚会渐渐少了。

我们这代球迷成家立业后又为生计奔波忙碌,难得再有相聚雅兴了。

各自有了“窝”后,再要齐齐集聚在谁家实在也是一种奢望,原来那份热烈的氛围已很少感受到了。

好在后来电话普及,每当遇深夜大赛,精彩处我虽尽量压抑声息以免惊醒妻儿,但电话铃声不断,当年的球迷又情不自禁地来一番共鸣交流。

这又多了一份惊喜,多一种享受。

92欧锦赛和94世界杯时,转播都在深夜凌晨的零点以后和二、三点,我却一场不落夜夜看球,四、五点才回到床上倒头就睡,三个钟头后又准时上班了,到半决赛后还连轴看呢。

就是到了2002年那一届,热情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也仍期待着球迷节日的到来,早早就屈指算着比赛的日程,那年儿子正面临升高中考试的关键时刻,可也冒犯不违地每晚打开电视,即使尽力压低音量,那球声的喧闹和欢呼还是惹得身在房里备考的儿子不时地窜出来观看。

要知道,我的蜗居那十平方的客厅直连着儿子他七平方的小间啊。

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看球多了,也就情不自禁处挥笔涂涂观球心得感想,偶尔刊发于报纸电台。

忽一日接一甜美嗓音的电话,通报之下才知竟是笔名山雨的美女美文作者,并因此相识。

98世界杯期间,本地报社出特刊,日报时体部主任诚约专稿,恰其时我工作甚忙,分身无术,只得将部分转嫁两位朋友,其中一位正是山雨,她写的球评,独到而大气,既有对球赛本身的评议,

还含人生世事之感悟,自然贴切,在所认识的女作者中可谓独到。

当然本人还是义不容辞,抽空写了五、六篇,有两回急要稿,报社甚至还派出一位姓文的记者专程上门来坐等取稿呢。

世界杯简稿(散文:从收音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杯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随着年龄渐长,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心态也不比以往,难以天天晚上起三更熬半夜地看球。

然而,有世界杯的日子,也就不会有寂寞,更少不了快乐。那充满激情的日子,还有足球永不言败的向上精神,在我们心中仍是一道永远不忘的风景。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