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超球队逐一开始冬训,几乎所有俱乐部都已经定下了下赛季的主帅。从目前的情况看,下赛季中超16支球队中,将没有一位韩国主教练。
这在过去很多年的甲A/中超中并不多见。
中国足球最早请来韩国教练,从延边的崔殷泽开始,那是1997年的事。随后,车范根、李章洙纷至沓来。
要问中国俱乐部为何青睐韩国教练,“铁腕”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俱乐部老板太清楚中国球员的德行,不服管,国内教练压不住,怎么办?
当然,不是所有韩国教练在中国都能吃得开,但回头看来,但凡能在中国混得好的韩国教练,脾气比中国球星还大。
儒雅如金正男,不行。
不过必须要正视的是,如今中国球员的职业素养,要比20年前高一些。
1997年,李章洙来到前卫寰岛。那时的前卫寰岛,算是相对的财大气粗,网罗一众国脚,薪水高、待遇好,唯独成绩不咋地。
在前卫队,有一位著名的球星,最大的特点是爱喝酒。中国教练管不了他,常常参加训练时还一身酒气。
这个习惯,到了李章洙时代,依然没有收敛。
李章洙在训练场上看到这位晃晃悠悠的大腕,二话不说,直接走到球员面前——
用自己的铁头,直接装在“酒训”的球员脸上。
一颗门牙直接撞掉。
9年之后,齐达内才用类似的方式告别了世界杯。
车范根没有李章洙这么横,但原则问题也是不容触碰。
比如,中国球员先富了起来,在1998年就基本普及了手机。球队开会时,常有球员接打电话。车范根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先立了规矩:谁再在开会时接打电话,一律滚蛋。
上场比赛?休想。
有些韩国教练在离开中国后,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能取得成功。他们说,是自己对困难预估不足,他们以为中国球员的职业素质不会比韩国球员差太多,不用花那么多心思在日常琐事上。
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中国当教练,有时更像个大管家。
1980年代时,许丁茂、车范根就已经在欧洲闯出了名堂,职业素养、技术水准自不必说,其他韩国球员也以他们为榜样,韩国足球的整体素质提升了一大截。
而中国呢?榜样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不过,如今中国俱乐部在各方面都比20年前成熟了不少,尤其是在管理上。也因为此,就不再需要铁头撞门牙的韩国式教头,而是需要更高水平、更大名气的教练。
但,名气不是决定一个教练能否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有的人受累于名气,反而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