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甲A联赛:
请回答,我的甲A主场
一片片黄色旗帜在翻滚,一条条写满“四川足球SOS”的条幅高高举起,鼓声、喇叭声、“雄起”声震耳欲聋……四万人的成都体育场沸腾起来。远远的观众席那边,人们站起来,抬臂欢呼,又坐下;轮到我了,跟着爸爸也如法炮制。这是我第一次现场感受足球比赛,小腿激动得颤抖。
1995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如日中天。爸爸带着刚上初中的我,在看台为家乡队四川全兴助威呐喊——全兴队濒临降级边缘,在赛季最后两场比赛中,必须全胜,否则绝无退路。有人喊出了“成都保卫战”的口号。
△ 1995年11月19日,成都市体育中心内“雄起”声此起彼伏。
那天的比赛异常激烈。报纸说,4名观众因过于激动而晕倒,被送进附近的医院,最终,全兴队3∶2力克青岛海牛。全场嗨起了周华健的《真心英雄》,我用尽全力跟着爸爸唱起来,直到喉咙嘶哑,旁边坐着从重庆赶来的球迷大叔们,一边唱,一边抹着眼泪。
主场,主队,在我年少的心里烙下了第一个印记。
让人犯难的是,接下来的周末,全兴队还有一场更关键的“保卫战”要打,黄牛票太贵买不起,爸爸偏偏又正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出差,于是我只好守在家里的旧电视前看转播,心里忐忑不安。
爸爸比我更急。那时候卫星“锅盖”尚未普及,泸沽湖周边的电视都收不到直播频道。比赛当天一早,他特意嘱咐司机全速向数百公里外的西昌市进发。
△ 1994年11月19日,四川全兴队对青岛海牛电视画面。
路上打开车载收音机,山沟沟里的电波断断续续,更把人急得够呛。颠簸驰骋大半天抵达西昌,车还没停稳,就听见宾馆楼上传来阵阵欢呼声,电视解说员字正腔圆地播报:“各位观众朋友,今天的甲A联赛转播就到这里,再见!”
他腰间的中文传呼机此刻响起我发的短讯:四川全兴1:0八一,保级成功。
出差回来后,爸爸二话不说,给家里换了29吋大彩电,更新了卫星电视线缆。每次我匆匆赶完作业,父子俩都会坐在电视前体验主场客场轮番观战的快感。
1995年,意甲联赛直播也开始占据体育频道晚间黄金时段。后来,随着甲A名将范志毅去了英格兰的水晶宫,孙继海去了曼城,英超、欧冠杯的直播渐渐多了起来。而如今,包括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的各类赛事直播都已经在中国的直播文化里生根发芽。
△ 最初英超在中国是通过集锦的方式传播,在2002年左右才由湖南卫视开始进行英超赛事的直播。中国球迷因此没有错过2003年亨利助攻维尔托德的这一记绝佳妙传。
电视里的解说是看台享受不了的:这个进球叫梅开二度,这个进球是“帽子戏法”,那个观众席上的涌动叫“墨西哥人浪”。
听到这里,我和爸爸相视一笑,在沙发上抬臂“浪”了一下。
二十多年过去了,父子俩如今生活在千里之外的两个城市,难得相见。少年时奉为“圣地”的甲A主队球场,也早已荒废多年,成了一个考古挖掘现场。我想起一句古话,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在这个“手机比电视刷得更勤”的时代,镜头语言、直播技术都让我们观赛的“菜单”更丰富了,换几个字形容或许更贴切不过:“屏”无重开之日,球有更“多”之“场”。我们为再也回不去的电视时代感动,也为新时代的快捷、多样而欣喜。
2004亚洲杯:
万里之外的伊拉克“主场”
“请问您可以顺便帮我冲印一张照片吗?”伊拉克国家队主教练阿德南·哈马德先生在酒店客房内对我比划着,“大一点的,能挂墙上的那种”。
那是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作为亚洲杯足球电视转播团队的一个小小助理参与C组成都赛区的工作,这也是我距离绿茵场最近的一次经历。
派给我的活儿很杂,其中一个就是抄起相机,给各队球员挨个拍“肖像照”。拍完了伊拉克球员,阿德南也让我帮他拍一张。他说,不管到哪里打比赛,在房间里挂一张自己的肖像照,这能带来好运。
这支球队和她的祖国实际上并不幸运。
一年前,这个中东古国饱受战争磨难,21天的重大军事行动席卷了巴格达,包括足协办公楼在内的建筑物受到美国战机的彻夜轰炸。
再早些,前总统的长子乌代·侯赛因掌管伊拉克国家队,其专横暴力的管理方式多次引发国际舆论哗然。讲到这里,阿德南只是连连皱眉,念叨着“我们球队真是遭受了很多”。
第二天我准时给阿德南送去了照片,他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伊拉克队开赛的当晚,我钻进了SNG卫星转播车,一张张伊拉克球员照片按照“写好”的剧本,在电视导播台上逐个展现在出场阵容图上。炫目的可视化包装,已非甲A时代的转播可同日而语。
电视导播一声令下,近二十个机位的摄像师就位开工。
盘带,凌空抽射,伤停补时,远景,中景,近景,慢动作回放……
“4号机,眼瞎吗!别动,马上切到你!”导播怒吼,转播车里一片忙碌。
我的手中拿着经亚足联审定的“剧本”,按时提醒导播:“中场休息前第二次,统计数据上!赞助商LOGO上!”
技术人员一番操作,主监屏幕上控球比等统计数据呈现出来,5秒后淡出。
“准备‘吊’一个观众反应镜头,对对对,伊拉克国旗的那边!”导播紧张地调度现场机位。镜头拉近,只见成都赛区的球迷们集体挥舞着伊拉克国旗,高喊着“伊拉克,雄起”的口号,一时间,热烈火爆,俨然成为伊拉克主场。
本地球迷此前通过媒体报道已经知道,伊拉克队这次参赛,是勒紧裤腰带、顶着巨大压力的。球迷们用呐喊、用自发赶制的500多面伊拉克国旗,为这个“战火孤儿”之队投了票。
虽然当晚伊拉克一球惜败乌兹别克斯坦,但在随后对阵沙特的比赛中,在全场数万人的“雄起”声中,伊拉克以2-1锁定胜局,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八强。
△ 2004年亚洲杯四分之一比赛伊拉克对阵中国队。
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终场时分,场内摄像忽然拍到伊拉克代表团成员打出了一条横幅,上面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
“谢谢,成都!——伊拉克(IRAQ)”
他们拉着横幅绕场一周,鞠躬,再鞠躬,作为球队离开成都“主场”的答谢仪式。在这一刻,全场成都球迷用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作答。
转播车中,导播连忙调度各机位捕捉现场画面。镜头中,有的球迷甚至已哭红了眼睛。车中很安静,一向脾气火爆的导播也沉默了下来。
片刻,他大声呼叫摄像:“摇到天上的月亮,推,推得再近点!”
“镜头保持,到直播信号结束。”导播下令。画面中的月色,静谧而柔亮。
足球的美好就这样以这样一组镜头传送到亿万球迷眼前,他们应该也会和我一样内心波澜不平,眼角渐湿。
今天:
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茵“主场”
从现场、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时代,从我的父辈再到我自己,观看足球的习惯和方式在不断升级,而我们热爱足球的心一直没变,而如今我们也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茵“主场”。
转眼到了2018年。虽说我早离开了足球转播行业,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豪强激战,岂能错过?叫上三五同事好友,围坐在酒吧、串吧,观看网络视频直播,一起激情呐喊,一起扼腕叹息……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速的提升,更多的人通过宽频观看比赛,视频集锦也会被放在互联网上供网友观看。在世界杯、奥运会之外,中超、欧洲足球也成为了充实我们味蕾的常规足球套餐。
回望我的看球生涯,从球场、看台,到演播室、酒桌前,和足球有关的种种都在不断突破和进步,狭窄的时空范围,糟糕的观赛体验,欠缺的知识储备……如今这些“堵点痛点”被一一消除,甚至开拓出更多全新的视频直播体验,更生动准确地帮我们诠释了足球人生的美好所在。
特别是刚刚开启英超独家版权合作的PP体育,用更先进的直播“黑科技”,为球迷们呈现绿茵场上更丰富更细腻的独属于足球的美好。
△ PP体育最大限度满足我们眼球的刚需——50帧超高清直播,帧数比主流视频平台翻了一倍,告别停滞错位的声画和模糊失真的画质。
对于远程看球,画面是球迷们感受足球魅力最直接的通道。萨拉赫额头的汗水、阿扎尔进球后嘴角的微笑、斯特林带球时溅起的泥土和青草……正是有了这些绿茵场上的一个个小细节,让球迷们仿佛身临其境。
与曾经单纯的视觉享受不同,互动直播技术让看球直追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实况足球”——手柄一握,就可看到球员各类数值参数、阵型, 赋予观者电玩般的“上帝视角”。
而如今PP体育在实现直播画面中“万物可圈可点”技术,让调阅统计分析数据、掌握阵型部署、速览球员档案等都成为可能。还可任意选择同场直播多路直播信号,不漏掉任何一场关键比赛,让观赛更有全局的驾驭感和把控感。
△ PP体育新赛季的直播技术打破了线性流淌的时间轴,角球区的斯坦尼康拍发角球、中圈顶部全貌俯瞰、球门上的特殊机位,各类极具“视觉奇观”的画中画亦可随时回放。
曾几何时,我们脑海中着魔一般“循环播放”鲁尼在曼城德比中的倒勾、坎通纳凌空抽射君临天下的画面,却只能在直播中一闪而过。
能够“留住”喜爱球队的高光时刻,一遍遍地观看、模仿心爱球星的经典“招式”,成为了那个年代每一个像我一样的足球少年的幻想。而那时的幻想,现在已经通过以PP体育为代表的直播新技术成为了现实。
演播室中的主持人和名嘴们也可松口气——走自己的路,让观众自由选择吧!凭借PP体育新赛季技术,观众根据个人兴趣口味,任意切换“名嘴”“明星”。能够即时“上墙”的评论金句,也让孤身一人看球的我,感受到了当年坐在看台上的热烈呼喊声 。
<< 滑动查看“PP体育”英超新赛季球队海报 >>
从甲A,亚洲杯,到世界杯,我经历三段“屏幕”里面的足球人生,正是亲情,友情,人情的忠实记录。如果问我为什么会一直迷恋足球?
仔细想来,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足球精神给我自己带来的无穷热血与成长。回忆起曾经看球的种种,感动于足球带给我的这些成长与收获,也惊觉看球技术的一路进阶。
如果说曾经的收音机报道,依靠“锅盖”的转播,让我们初识足球的魅力,那么如今像PP体育这样的平台对于直播技术的不断探索,已将足球文化更多元的可能性与价值在我们面前展开,带领我们进入另一“屏”足球人生——
那里有属于每个人心中的绿茵“主场”,勾连起我们的青春与回忆,激情与梦想。
(图片来自PP体育、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路瑞海
作者:木山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赵姝萌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