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的杨殷故居。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杨殷。资料图片

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杨殷故居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叶志文 摄

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杨殷故居对外开放以来,至今接待各界观众总量逾50万人次。叶志文 摄

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杨殷卧室里,他写给女儿杨爱兰的一封信摆放在桌子上。 叶志文 摄

殷红色(殷红木棉述壮志 红色精神代代传)

杨殷的外孙女崔静薇。 叶志文 摄

伶仃洋畔的一个小村庄,不仅走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也走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杨殷。

殷红木棉,每逢春天便如约而至,与杨殷故居一道见证时间长河带来的改变。如今,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的杨殷故居,成为了人们缅怀先烈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纪念场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系列丰富的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正在杨殷故居紧锣密鼓地开展。

关于杨殷烈士的故事,再次娓娓道来。

●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立志报国

从翠亨村走出革命先驱

杨殷,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892年8月,杨殷诞生于翠亨村,与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是同乡,两人故居相距不足100米。

杨殷的祖父杨启文年轻时家里穷,20多岁时去旧金山挖矿,省吃俭用。杨启文后来在美国、港澳地区经商,发达后荣归故里,在村中置办田产、修桥筑路,使得贫困的翠亨村兴旺起来。杨殷出生时,杨家已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父杨汉川是长子,自幼饱读经书,后考取了秀才,被朝廷敕授修职佐郎,孙中山先生也曾向其拜师学习。父亲杨汉川就是杨殷的启蒙老师。

杨殷的外孙女崔静薇说,外公杨殷小时候读书时很聪明。曾有老师问杨殷长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杨殷回答,自己要做个像竹子一样有气节的人,像梅花一样高洁的人,并用他的终身践行着这句话。杨殷儿时在村里读私塾,期间还曾跟随拳师习武术,尽管家境殷实,却没娇生惯养,家教十分严格。

在村里,杨殷经常和邻居孙中山讨论国家兴亡的话题。出生在国家动荡时代,杨殷从小立志报国。1910年,年仅18岁的杨殷在广州圣心书院读书时,就利用假期往返香山县与香港、之间,帮助六叔杨鹤龄和孙中山的哥哥孙眉送情报、运武器等。1911年,杨殷加入同盟会,在南方支部担任联络工作,奔走于广州、香山、港澳、南洋一带;同年参加黄花岗起义,随着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宋教仁遇害案发生,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合作建国的幻想破灭。为给先烈们报仇雪恨,1914年,杨殷趁袁世凯心腹、上海镇守使郑汝成骑马过市时,冒死炸伤参与策划刺杀宋教仁的郑汝成。

1919年五四运动后,杨殷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杨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两次被派赴苏联学习。他长期在粤汉、广九、广三铁路从事工运工作,是中共工人运动的领袖和先驱。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他是主要的发起者和组织者;1927年发动的广州起义,他是主要领导者和一线指挥员。

广州起义前夕,为了筹集资金购置武器和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他毅然将家里的几幢楼房和故乡的几十亩田产出卖,还把已故妻子留给他的纪念品及珠宝、首饰等一齐捐给组织作革命经费。

2009年,杨殷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英勇就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杨殷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张际春等五位同志被国民党勾结的帝国主义工部局巡警逮捕,后被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虽遭利诱威迫,仍坚贞不屈。在敌人的刑庭上,审问官用高级官职、荣华富贵利诱,只换来杨殷一声:“要我投降万万不能!”

同年8月31日,杨殷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四同志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杨殷时年37岁。临刑前,他坦然对狱中同志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凛然赴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

杨殷后人一直牢记着杨殷的教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杨殷的革命精神。在杨殷故居里,杨殷卧室中,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摆放在桌子上,就是杨殷写给女儿杨爱兰的一封信。

信中,杨殷提醒女儿杨爱兰要注重学习,叮嘱她要敬重长辈,“除读书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闲游、看戏等,尤万不可做。”

杨爱兰一直牢记着杨殷的教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杨殷的革命精神。她用餐时,从不肯浪费碗中的一粒饭,一只用了10多年的茶杯也仅仅是一个普通食品的包装瓶。但当她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向她伸出求助之手时,总是尽自己所能慷慨帮助别人。崔静薇说,有段时间,他们兄弟姐妹多人,和母亲杨爱兰挤在广州的外婆家。十几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他们睡觉时都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那时广州的夏天,天气很热,房子住不下,就在别人家楼顶伸出的阳台,搭几块板子睡觉;一到下雨就往屋里撤。如此困难,我母亲杨爱兰依旧没借着烈士后人的身份向组织伸手要求照顾,坚持自己克服困难。”

早在1999年,杨爱兰便将杨殷故居委托给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管理。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杨爱兰将与孙中山先生故居相邻、占地几百平方米的祖屋——杨殷故居,无偿捐献给中山市政府。2007年,杨爱兰以94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精神传承

留住木棉红,家风代代传

如今,位于翠亨村的杨殷故居,成为了人们缅怀烈士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纪念设施,现为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殷烈士曾利用故居厨房的粮食加工间掩护,秘密印刷起义和革命的宣传材料。目前室内保存展示的全部家具用品等绝大部分都是杨殷烈士及其亲属在此生活时使用过的文物。抗战期间游击队曾在故居内设置秘密交通站。故居建筑外墙尚保留有清末盗匪挖墙抢掠及抗战时期日军的射击子弹孔等痕迹。1989年6月,杨殷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12日杨殷故居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

杨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至今接待各界观众总量逾50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约30万人次。一批又一批党员、一批又一批青少年,来这里参观,学习先辈崇高精神。杨殷故居门前的草地上,无数后人在这里敬礼,重温入党誓词。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负责杨殷故居的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杨殷故居的保护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11月起,杨殷故居安排普通话、粤语、英语、日语等多语种讲解员为社会各界提供讲解服务;印发免费宣传折页及介绍杨殷革命事迹和精神的出版物供游客自由领取;提供便携语音导游机及蓝牙智慧导览系统APP、微信导览系统等多媒体数字化导赏服务,满足了年轻人个性化的需要。

近年来,杨殷烈士后人应邀回到家乡开展“留住木棉红”英雄家风代代传活动,在杨殷故居与亲子家庭分享《杨殷致女儿书》以及在杨氏家族中传承杨殷革命精神;以学习和继承杨殷烈士光辉革命精神为主旨,紧密结合“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等特定节日,面向社会大众、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等不同群体,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杨殷故居持续开展。杨殷故居成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纪念、继承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的重要阵地。今年5月,讲述杨殷烈士感人事迹的《殷红木棉》大型音乐剧更是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首演。

为充分利用翠亨村的红色革命资源,杨殷故居及周边文物建筑进行片区式规划建设。近日,杨殷故居展示区重新开放。除杨殷故居外,杨殷故居展示区涵盖《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纪念展览》、中山市地方党史展览、翠亨村村史展览、杨维学故居、杨日韶杨日暲故居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本地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提升地方党史宣传宣教功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广泛发挥杨殷故居展示区红色革命遗址的作用,挖掘好保护好活化好中山红色历史文化,中山将持续推动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话初心

杨殷外孙女崔静薇:

当一名无愧于先辈的革命接班人

外公杨殷的形象,对崔静薇来说是“平面的”——1929年杨殷牺牲时,杨殷的女儿,也就是崔静薇的母亲杨爱兰才十几岁。

但外公杨殷的形象,又是“立体的”——虽从未见过外公,但从书上、从身边人的口里,外公的性格、气概、信仰,又如此真切。

坚持援疆37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崔静薇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杨殷的故事。1997年,崔静薇退休后,常跟随母亲杨爱兰给中小学生讲外公的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慢慢地,外公杨殷在她心目中的形象立体起来。

“我为有外公这样一位伟大先辈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从小就立志继承革命遗志,当一名无愧于先辈的革命接班人。”崔静薇说。

1960年,祖国边疆急需人才。年仅20岁左右的崔静薇,毅然辞去广州歌舞话剧团的舒适工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阿勒泰地区援疆。在那里,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崔静薇回忆道,下雪天,上下眼睫毛挂着冰珠子,眼睛都睁不开,脚下的雪有十几公分厚。化雪时,地面很脏,走路要像跳芭蕾舞一样跳着走。从广州到,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没有大米,吃的都是带沙的馒头。她援疆所在的小城镇,没有交通设施,没有卫生设施,条件十分艰苦。

崔静薇到那里做老师,学生多,老师少。一个教室里,三个年级在上课。一年级讲完课就开始做作业,崔静薇则继续讲二年级的课,三年级的课。没有经过系统师范学校的学习,崔静薇在那里完全是一边学,一边教。

学校放假的时候,她要带着学生去劳动,去修路、垒河堤。师生们夏天去砍柴,冬天去打冰。冬天的教室,黑板上结了冰,没法板书。师生就提前半小时,用砍来的柴,烧热教室后面的火炉,热了墙,化冰后再板书。

崔静薇总是问自己,如果是外公杨殷遇到这些困难,他会怎么做?为了国家外公连生命都可以牺牲,这些苦自己也一定能熬过去。坚持援疆37年,直至1997年,崔静薇才退休回广州。

用奋斗告慰革命先烈

在杨殷故居里,杨殷卧室中,一个铁架床、一个洗脸木架、一个箱子、几张桌椅,还有挂在墙上的照片,就是整个卧室的全部物品,家具基本都是原来的家具。房间里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摆放在桌子上,就是杨殷写给女儿杨爱兰的一封信。为了国家大业,杨殷英勇无畏。忙碌之余,他依旧坚持写信给子女,教导子女待人处事的道理。

近年来,每年红棉盛放的季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都会举办以纪念杨殷烈士为主题的“留住木棉红”英雄家风代代传活动,邀请杨殷烈士亲属回乡,向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宣讲杨殷烈士的革命史迹以及家风故事。

今年3月14日,在杨殷故居旁韵园的木棉树下,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办的“留住木棉红”英雄家风代代传活动开展。崔静薇,杨殷烈士外孙崔汉军伉俪受邀回到故居。崔静薇分享家风故事,勉励在场青少年努力学习建设国家。

“我常告诫儿孙们,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今天的安居乐业,都是无数像外公一样的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崔静薇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把路走好,挑起肩上的重担,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定要无愧于革命先辈和先烈们的奋斗、牺牲及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