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球能掩盖一切问题,这说法虽有几分偏颇,却被许多人奉为金科玉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一旦球队吃到败仗,尤其在关键比赛时吃到败仗,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一些败仗甚至造成过深远影响:
巴西受困门将多年事出有因
现如今的桑巴军团,迎来了门将位置的盛世,坐拥阿利森与埃德森这两尊大神,即便是放眼世界足坛也少有球队能够与之媲美。
但是,辉煌的现状并不能掩盖惨淡的历史。巴西门将的崛起,无非就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在上个世纪的时候,桑巴军团受困门将位置多年,时不时就会面临没有靠谱门将的窘境,与其他位置人才辈出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巴西贵为足球王国,投身于足球事业的少年不计其数,为何会在上世纪难出优秀门将呢?
问题的根源,出在了1950年的巴西世界杯,一届背景颇为特殊的世界杯。
因为二战的摧残,不少欧洲国家都是满目疮痍,莫说是承办世界杯赛事了,就连参加的欲望都欠奉,德国、意大利、法国这些传统足球强国纷纷弃权,这让巴西人几乎没费多大功夫就拿下了赛事的举办权。
不仅凭空少了许多劲敌,更贵为世界杯东道主,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若桑巴军团不是头号夺标大热门,那反倒才是咄咄怪事了。巴西民众自信心爆棚,认为夺冠不过就只是手到擒来之事。
与此同时,大赛规则也对巴西队颇为有利。这一届杯赛取消了球迷们所熟知淘汰赛的赛制,改用了两个阶段的单循环赛制。
简单说来,便是在第一阶段小组赛过后,四个小组头名进入第二阶段小组赛,再进行一轮单循环赛事,这一阶段成绩最好的队伍便是最终的世界杯冠军。
众所周知,相对于一场定生死的淘汰赛,这种单循环赛事的爆冷概率无疑会低出不少,对于东道主巴西这般的夺标大热门无疑会更为有利一些。
事实上,赛事的进程确实是朝着有利于巴西人的方向发展着。壮志凌云的桑巴军团轻松加愉快地就杀出了小组赛,与乌拉圭、瑞典还有西班牙展开了最后的角逐。
在第二阶段小组赛的前两轮,桑巴军团王者之风尽显无疑,先以7比1把瑞典队打了一个灰头土脸,又用6:1让西班牙队颜面尽失。至于东道主最后一轮的对手乌拉圭,则是踉踉跄跄,先是对阵西班牙的2比2惊险平局,又是面对瑞典的3比2侥幸胜出,毫无冠军相可言。
巴西对阵乌拉圭的最后一轮较量,其实也就是冠亚军之争。只不过与平日里的决赛不同,东道主巴西因为积分上的优势,只要在九十分钟之内与乌拉圭打成平局,便可确保冠军到手。
如此巨大的优势,几乎就没有谁会看好乌拉圭人能够逆袭。哪怕就是乌拉圭人自己,恐怕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夺冠。
从比赛的第一分钟开始,巴西队就在全场球迷的呐喊助威声中对乌拉圭的球门展开了围攻。当比赛进行到第47分钟时,弗里阿萨率先打破僵局,帮助巴西队取得了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弗里阿萨进球的瞬间,边裁一度举旗示意越位,可当值主裁却坚持认定此球有效——这无疑是一个让人颇觉玩味的细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就连裁判都站在东道主这一边,巴西队似乎就找不到什么失冠的理由。
可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却跌碎了一地的眼镜。乌拉圭人不仅没有放弃比赛,反而在第66分钟时由吉希亚送出精准助攻,斯基亚菲诺扳平了比分。
等到了第79分钟时,乌拉圭再度觅得得分良机,吉希亚卷土重来,带球扑向禁区,巴西门将巴尔博萨唯恐他故技重施再度传中,便略微前压,试图提前封堵住他的传球线路。可吉希亚这次却选择了直接射门,在门柱与巴西门将巴尔博萨的手指之间觅得了一丝空隙,把皮球送入了巴西队的大门。
2比1,乌拉圭人完成了逆袭,出人意料地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东道主巴西。
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绝大多数巴西民众都没办法接受这样一场失败,从他们把本场比赛的失利定义为“马拉卡纳惨案”就可见一斑了,更有极端球迷因此而自杀身亡。
至于巴西队的场上球员们,自然会成为撒气的对象,口诛笔伐接连不绝,还有人干脆就收到了人身威胁。
而在这一批巴西球员之中,最惨之人莫过于守门员巴尔博萨了。许多声音都言之凿凿地声称,如果不是巴尔博萨的预判出现了失误,巴西队根本就不会丢掉世界杯冠军。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巴尔博萨就沦为了巴西罪人,犹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可能会有球迷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球迷的愤怒来得快去也快,一如1998年法兰西之夏的贝克汉姆一般,很快就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救赎。可这次事件却有所不同,巴尔博萨不仅没有等到球迷们的原谅,反而越演越烈了。哪怕就是在巴尔博萨垂垂老矣,容貌比起年轻时代有所变化之时,仍然有球迷在记恨着他,在他外出时对他指指点点。
有了巴尔博萨的悲惨遭遇在前,许多巴西少年都对门将位置生出了心理阴影,拒绝担任门将一职,这直接导致了巴西门将的选材面偏窄。
更糟糕的是,巴尔博萨乃是黑人,许多巴西足球人士因此而迁怒到了黑人群体,认定黑人不适合担任门将,这把原本就偏窄的门将选材,变得越发狭窄了,该位置积贫积弱多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哪怕在“马拉卡纳惨案”过去多年以后,迪达还是会因为身为黑人的缘故,而在巴西足坛备受质疑。如果不是迪达咬牙坚持了下来,只怕黑人门将在巴西足坛至今仍无出头之日。
桑巴足球改弦更张自有原因
毋庸讳言,现如今的巴西足球,早就失去了昔日的桑巴韵味,如果不是那身标志性的黄衫,恐怕不少球迷都会认为这是一支来自于欧洲的球队。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原因多多,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1990年意大利之夏的那场败仗就不可不提。
在经历了贝利时代的辉煌之后,巴西队虽然又涌现出了济科、法尔考、苏格拉底这些不世出的足球天才,兼具了观赏性与战斗力,却因为时运不济的缘故,连续多年无缘大力神杯,这让不少巴西的足球人士都生出了改弦更张的念头。不过,仍有一大批巴西足球元老坚持桑巴路线,拒绝向功利足球发展。
有斗争,自然就会有妥协。在两种思潮的碰撞之下,巴西国家队渐渐发生了改变,不少技术流球星遭到了摈弃,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脚法不算出众却颇为实用的球员,邓加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位巴西铁腰虽然实力不俗,却毫无桑巴足球的神韵可言,反而更像是欧洲球员。
只不过,这时候的巴西民众心中,仍然对桑巴足球怀有憧憬,希望能够用传统的桑巴足球重新夺回大力神杯。就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而言,邓加这种风格的球员虽然入选了巴西国家队,却远远谈不上核心乃至是领袖,充其量不过就只是球队拼图罢了。这时候的巴西国家队,虽然没有往日那般纯粹,却仍以桑巴风格为主。
如果这样一支巴西队能够取得理想的战绩,甚至是捧得大力神杯。那么,桑巴风格依旧会是巴西国家队的主基调。至于邓加等实用型球员,注定了只能在国家队里打下手。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如果这支巴西队早早就打道回府,那么巴西民众难免会对传统的桑巴风格耐心耗尽。毕竟,没有多少球迷能够忍受在本方兵强马壮的大前提之下,却在世界杯赛场上接连沉沙折戟。与其抱残守缺,还不如换一种风格重新来过。
不夸张的说一句,这一届巴西国家队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巴西国家队日后的足球风格。
在小组赛的较量中,桑巴风格的巴西队火力全开,兵不血刃就取得了三战皆胜的战绩,昂首进军下一轮。而他们即将面对的对手,则是灰头土脸的老冤家阿根廷。贵为卫冕冠军的潘帕斯雄鹰在小组赛打得颇为艰难,以小组第三的身份勉强出线。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世界杯赛事尚未改制,马拉多纳领衔的阿根廷就连小组赛这一关都过不去。
巴西队气势如虹,阿根廷踉踉跄跄,这一番对比下来,几乎就没有谁看好阿根廷能够逆袭。
整体实力处于明显下风的阿根廷,如果想要战胜老冤家巴西,唯有屯重兵于后场,用防守反击的战术与桑巴军团周旋。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时任阿根廷主帅乃是比拉尔多,出了名的功利,在世界杯还没有打响之前便把阿根廷变成了一支功利球队,颇有自知之明。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比赛的进程可想而知。巴西主攻,阿根廷主守。从比赛正式打响的第一分钟开始,巴西队就占据着绝对上风的一边。邓加早在上半场时就击中了门柱,卡雷卡与阿莱芒在下半场又各击中门柱一次,如果不是幸运女神对阿根廷人露出了微笑,潘帕斯雄鹰只怕早就被打成了筛子。
但是,足球从来就不是只看场面的游戏。虽然桑巴舞步统治了比赛,可笑到最后的却是功利当头的阿根廷人。马拉多纳抓住了一次极其难得的反击机会,给卡尼吉亚送出了致命的直塞,风之子一锤定音,将巴西队淘汰出局。
虽然本场比赛争议极大,更有布兰科被下药的流言蜚语传出,可阿根廷终究是胜利的那一方,巴西不得不吞下了早早出局的苦果。
整体实力明显上风,场面占据绝对优势,偏偏输给了小组出线都困难的老冤家阿根廷,巴西人若是不进行反思,那反而才是咄咄怪事了。
于是,桑巴足球的风格便成为了输球的替罪羊,取而代之的则是功利主义。等到了四年之后的美利坚世界杯,这才会出现邓加以队长身份捧起大力神杯的一幕。
桑巴足球失冠,功利主义夺魁。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邓加等人的地位不断攀升,渐渐统治了巴西足坛。于是,桑巴风格的消逝,也就在所难免了。
利物浦往事不堪回首
作为英伦三岛的传统豪门,利物浦对于球员们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有过落魄的日子,却从未缺乏过天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这支球队的天赋就足以与老冤家曼联相媲美。
福勒、麦克马纳曼、小雷德克纳普、大卫·詹姆斯……一连串星光熠熠的名字,不仅支撑起了利物浦的脊梁,更是英格兰国家队的关键成员,在三狮军团的作用绝对不会逊色于斯科尔斯、内维尔兄弟等曼联球员。
有了这样几位天赋异禀的本土球星压阵,利物浦在那些年自然会被寄予厚望。可能会有人怀疑他们没办法即刻出成绩,却很少有人会担心这批人复兴不了利物浦。毕竟,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意味着无限未来。
然而,这一切的期待与憧憬,却在一场比赛之后就烟消云散了。对于利物浦球迷而言,就只剩下了往事不堪回首。
把时间追溯到1995—96赛季的足总杯决赛,利物浦与曼联这对老冤家狭路相逢,注定会吸引万千目光。
然而,在比赛还没有正式打响之前,利物浦球员们的穿着就率先成为了球迷们热议的焦点。这群利物浦的年轻人,人人身穿阿玛尼的奶白色西装,就仿佛是男模走秀一般地出现在了温布利球场。
毋庸讳言,这种场面无疑是极其罕见的。哪怕就是见多识广的瓜迪奥拉,也被利物浦球员们的做派给惊呆了。在时隔多年之后,瓜迪奥拉还是坚持认为,足总杯上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就是利物浦上下在决赛之前的那一身奶白色西装。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纯粹是门将大卫·詹姆斯“一人之功”。在决赛前夕,他找上了阿玛尼,希望这个国际知名品牌可以给利物浦提供决赛装备的赞助。作为交换条件的是,利物浦球员将身穿这一身装备高调亮相,算是给阿玛尼做宣传。于是,这就有了足总杯决赛开始之前那跌碎一地眼镜的离奇一幕。
就在看台上的球迷们惊诧不已之际,对面的弗格森爵士却已经觉得胜券在握了。他干脆就跟麾下球员调侃道,只要到了禁区前沿,直接选择射门就行,大卫·詹姆斯可能正在跟包厢里的乔治·阿玛尼打招呼呢……
原本,曼联的整体实力便稍胜一筹,再加上利物浦赛前闹出的动静,多少也会分些心思。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比赛时间,弗格森的球队完胜老冤家利物浦,赢得了双红会的胜利。
利物浦与曼联之间的恩怨,在足坛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利物浦输掉这样一场焦点战役,注定会被放大一些东西。而在比赛开始前的那一幕,也注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偏偏这一批利物浦年轻球员,平日里的作风也颇为高调。麦克马纳曼、小雷德克纳普、福勒,个顶个的夜店熟客,不仅声色犬马,还奢华无度,足以媲美那些偶像组合。
好事的英国媒体,干脆就以辣妹组合(Spice Girls)作为模板,把辣哥组合(Spice Boys)的名头送给了这帮利物浦球员。这其中蕴含的讽刺之意,简直就是溢于言表。
有了作风奢华的前科,再加上决赛前的离奇操作,当利物浦输给曼联之后,媒体与球迷数罪并算,差点用口水淹死这帮利物浦球员。甚至就连利物浦本地的媒体与球迷,也开始怀疑起了这帮球员烂泥扶不上墙。
实事求是的说,这一代利物浦球员的操作固然值得商榷,却也不至于被上纲上线。要知道,哪怕就是同时代的曼联球员,贝克汉姆与吉格斯也同样不算安分,时不时就会被曝出些场外的花边新闻。只不过,因为曼联战绩强于利物浦的缘故,这一代曼联球员很少会被媒体与球迷揪住不放罢了。
然而,在这次事件之后,很少有人愿意替这一代的利物浦球员进行辩护。哪怕就是利物浦高层也对这批年轻球员失去了耐心,这直接导致了麦克马纳曼等人的相继离队,让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代人烟消云散,就只剩下了往事不堪回首……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道理任谁都明白。可真正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有些败仗影响深远,至今仍有余波,让人无比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