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部怎么样的书?这个需要我们了解它的背景,首先它是孔圣人编写的一部经书,它的作用是通过诗的文体来传承先贤文化,教人学习儒学道德实践的一种术数文化,表面是诗,实是艺术的一部分,古人说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无才不显德,无言不知音,所以,有了以诗表德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对《说文》诗的含义去了解的话,就能深明其要,庄子言: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诗《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心有所感,必形于言,故曰以诗言志。
那么孔子要以诗言什么志呢?也就是说孔子要以诗来表述什么心志、志向、志愿呢?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大教育家,德高望重,自然是讲德行的,讲三纲五德孝道人心的,所以与阐述德行为最紧密。人无德有才何用,故以德为先,然此才又非彼才。
孔圣人以诗代口,来表述对道德的一种崇尚方式。若言诗才,思之无邪即诗之大才。无需以“人才为才”
孔子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有的人认为诗经就是诗歌而已,若有人说是讲道德的,是走进了邪想之中,思有偏邪。有人认为诗经就是讲如何押韵格式的,若有人说诗经是讲修德的就是思偏邪,有人认为诗经就是提高人的才情的,有人认为诗经就是讲男女爱慕的。
为什么孔子要说思无邪?笔者认为,它的根本作用就是来以事物来喻理,喻道德的。简言之,就是教人做人的。
为什么这么说,孔圣人没心思教人学诗歌才情这样的事,孔圣人育人尚不能全全,如何有精力教人学诗歌?另此诗非彼诗,因诗以言志,是用来表述道化人心的志向的。
那么笔者在这里也要说一说,什么是思无邪:思不离德正,思不离诗本,思不离教化,思不离正心,思还离纯粹,思不离圣心,思不离哲悟,思不离解析。
怎么是思偏邪:思而男女爱慕,思而主观臆断,思而不问正义,思而不析诗志,思而不悟道理,思而风马牛不相及,思而红娘郎才,思而花美人艳。
诗经是圣人之诗,是圣人之作,自然要思圣人之心之想之道之行。此诗非彼诗也。
我们读圣人之作,应该用什么心思来读,男女爱慕?圣人不用教也会,自然不会写这样的诗来教人互相爱慕,如此,圣人何以为圣人呢?现在的小孩都早熟,大人恐避之不及,何况是圣心呢!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不等于爱男女之貌美貌丑。
读圣贤之书,应明圣贤之德,圣贤之心。此是要义,方向对,思方无邪。全诗能体之悟之用之,做到心神领会,不假思索,思而正位。
那么,我们读这本书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心中有一个概念,各有不同,或者说大都模糊不清。圣贤之书传承千年的意义又是什么?凭什么能传承几千年,它有什么独特之处?有,若说独特在诗体风格上,那还是小事一件,不足挂齿。独特在了“诗以言志”上了。言什么志,大家可以用最简单的逻辑去思考一下。若是诗的风格,那么我们随便找一个人写一首,也都能模仿出来,很简单。那么它的内容没人去思究过。所以诗经是要我们来感悟的并来引用的,感悟什么,从那感悟?诗歌化?这叫装点生活,不叫应用“诗志”。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将诗故事化哲理化”而故事又是很简洁的纯粹的,不是那么繁杂不已,思绪万千,无中生有,硬去包装,这叫以人之杂道养凤凰之华。我们不说能将诗经发扬光大,应用好,最起码不能曲附掩盖而不知。
例如词:吁、兮、唯、斯、为什么会翻译成啊呀哈之类的?我想不通。的确有这个意思,用在这里……?没认真去研究每个字的意义是什么,没有去思悟过一丝一毫。有人说笑就是笑还有什么含义?吁就是吁能有什么含义!笔者建议有识之士从《说文》开始,好好了解了解每个字的含义,再去结合诗经去读,这才有真切的意味发真明义。啊呀哈的如此翻译,每首诗都成了“天啊、地呀”?这就成了笑话,委屈了这部圣作,仔细想想是不是呢。
假若我们还不能了解这本书在讲什么,先从学习毛诗开始,先从先贤各种注析开始。从《说文》开始,从认字开始,至少学有所进,不至于“啊、呀、哈”你呀我的。笔者不认为这样不美,只是说,我们如此去读诗经,读的不叫诗经,那叫嗯啊哈。有人说我长这么大什么文章没写过,什么词性不了解,什么诗体不了解,我想说的是,你了解的比笔者多、深、广、博,但是都跑题了,你想想跑题是个什么概念?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读圣作如何?读者是读者,我们研学传统文化古人之作的人,要给读者一个较为恰当的阐释,免误后人于千里之外,那怕差些不能太远。研究精神、肩负责任最大。将来作何面对!
我觉得,人学任何东西应该抓住纲领,我抓圣心论德论道的纲领,至少不离物相主体,而人抓“嗯啊哈”的纲领。如果说只是教小朋友,他们太小还不懂,这个尚可,但也有误人子弟之嫌啊,这可是牢记心间的东西,入之不忘的东西。若教孩子读诗经,笔者认为,只教他们诵读就可以了,会解解,当以物理为论,不会不作解,不妄实体。诗经是需要去求真探源的,不是凭主观想象及才子佳人摇头晃脑的那般套用。
另事一问,假若作解,怎么能将《麟之趾》讲成麟之脚指,脚与脚指能一样?是脚上带指,指与脚作用可是不同。有没有对趾字认真研读过。我不懂是怎么回事。还有很多,如关雎篇,讲成了什么。男女爱慕?有研究过那首诗经的,可以想象,关雎是何物呢。这首诗,联系上下文意,怎么会成了男子追女子或是女子追男子?我们配上比兴手法,采荇菜的人比喻的又是什么?为什么有赋比兴手法,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立足本诗去比较比喻找到比喻的事或物,最次不应离题。在这首诗当中,荇菜是浮生之草,而关雎就是比喻浮生之草的,同样也是用浮生草比喻关雎的,那么这首诗中有三种比喻,浮生草、关雎、淑女君子。浮生草浮于水中,关雎也浮于水中,而君子也坐船浮于水中。
例:《诗.周南.关雎》汉毛亨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
汉代郑玄笺:“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我们来分析一下真挚的感情有别,一义:雌雄感情真挚,但是有别,别在什么地方?一小雄鸠与一大雌鸠的母子情深是不是一种真挚的感情?是。它们也是雌雄。故而有别,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配偶真挚之情。我们经常能看到母鸭与小鸭一块浮水,找吃的。很少见配偶雌雄在一块找吃的。
挚而有别,怎么说,有人说感情真挚,是的。感情有几种?人分几种?圣人与人,圣人情与人情,有区别。有者一听感情真挚,首先想到的除了男女感情夫妻感情再没有别的了,那么人世间母子情深消失殆尽也是真实写照,观天下事,有几人还想起父母来?都想着如果感念夫妻情分,有者更甚,父母弃之,转为儿女情长,夫以妻纲!就这首诗歌,孔夫子的教化哲思非常值得借鉴深省,一诗两面,各品自味。心中有父母的一定看到的是父子母子情,心中没有父母的一定看到的是儿女情长,我们现在的育儿古作,如何作解,如何育人?这么好的诗作……。
当然,如果连最基本的故事情节尚不能捋清楚,这些比喻兴起就别提了。如果能将“浮游”读成“男追女”更不用说了,如人将一读成十一般。有些东西就是在细微处洞见真理,需要去研究它,不是看着像就行了然后展开遐想。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做学问想学古诗的有志之士,应该先从刻苦钻研开始,不要急着弄出点什么东西来。
这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我们既便读不懂,也要按章办事,不可随心所欲离题千里而不自知,传统文化圣作就这样被“普知”埋葬了,一张口怎么说得清。
那么这部诗经,共有311篇,其中有很多风格不同,民俗物相不一的物相。其中都有赋比兴手法三要素,简言之,赋:直陈其事,比:一物比一物,兴:一事兴一事。我们要在品诗过程中用上它借鉴它用好它。
思悟借鉴
笔者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才,但重点要严谨读诗品诗学诗,就经验略说一二而已,希望有人能得些启发,这样也算是我一片心意,好与不好读者们你们说了算。
笔者向读者有心人士提供一个读诗规律:
一、在一首诗中先找物相都有哪些。
二、在一首诗中将这些物相用上赋比兴三要素。
三、利用三要素去联想可能的情节,反复验校,力合圣喻之事之物之象。
四、有不懂的字,先查字义,配合情节大致推导引用这个字的含义应该选取那一种意思。
五、放下“男女关系”“才情郎貌”“自导自演”这些先入为主式的安排手段,毕竟诗是诗,你是你。
六、结合毛诗正义、说文、注疏,对全诗进行归纳取舍。
七、用上专一不二、究之不舍、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心,做一个研究者,研究它不一定非得是“文学家”“才人”,一定是有正念的人。不论你文化高低,德行道义是第一要义,思正无邪是第一法宝。要我说对这方面一穷二白、白纸般的人才是学诗最佳才料,若已被污,很难擦掉固有思维认识。
八、大胆求证、精细比索,不与众味投其所好才好。但也不是另类怪异自作主张。总在紧扣诗作本义。
九、诗是言圣心的,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朱熹圣已作阐述,欲习五经先学四书,四书不明,究五经无味,那么诗经是五经之一,自然与大学明明德为前提,而诗经乃新民之始术。在圣学这条路上,要谦而又谦,勿四固。
十、引用联系,当放则放,当谨则谨。不能该放不放,该谨不谨。
十一、观全诗都有什么区别,那个字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有什么联系!仅仅是为了“吚呀啊哈”?圣人之作苦心费力的只是为了搞这个?我们把圣人想的太肤浅了。这吚呀啊,感慨之类,的意味不能加注到诗经之中,圣人没那么多感慨之词,哀声叹气、兴奋不已、手足舞蹈。特别是在诗经之中,我们认为的诗只是我们认为的我认为。
在道义上大胆借用则为放,在俗欲上严谨作风为谨。
概言圣人心事:简朴,素事,味独不杂。凡心远即圣诗近,借物无非纯念而已,喻事无非简要而已。
那么我释译出来的诗经是很简洁的故事,因为我的心简洁。这么简洁的故事,当有人认为是个人杜撰曲附圣义,为什么能翻译那么离题、繁杂?是我们把圣人之心想繁杂了。
鉴于读者时间问题,暂时先写到这里吧!
注:不愿意学习的可以随便评论,认为笔者自大也行,褒贬随你。苦心一说,不为什么。
有才情是好事,但不可以乱按章,乱发挥,诗是最简洁大方质朴的,不需要宣染,也不赞成宣染。更不可“添油加醋”以为“丰富”越简越好,更不需要“离题千里”般的味道。若才情发挥正了,那你就完全可以,紧扣诗义是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