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在好莱坞,卢卡斯影业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这家公司,自1990年代以来至今,基本上就靠两部影片活着,一个是《星球大战》,另外一个是《夺宝奇兵》。作品如此单一,居然还活的很好,也是没谁了。
《星球大战》已经演到了第8部,外加一部外传《侠盗一号》。接下来,还有第9部与外传《韩·索罗传》,再之后还有一个新的三部曲在计划之中。只一个IP,就可以开发N年,真的是奇迹。毕竟,该公司的另外一个IP《夺宝奇兵》,自2008年出了一部《夺宝奇兵4》之后,第5部的动静再也没有看到,新的重启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所以,说是两大IP,但基本上靠“星战”一个在维持。
当然,在卢卡斯影业近30年的制作片单中,除了《星球大战》系列与《夺宝奇兵》系列之外,也有其他的产出,共有两部,一部是动画片《仲夏夜魔法》,一部是二战片《红色机尾》。不过,这两部片,影响力都不怎么样。
《仲夏夜魔法》的灵感起源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看起来野心不小,但成品与原著相差甚远,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可以忽略不计。而另外一部战争片《红色机尾》,则值得一说。今天,就来说说这部影片。
有《星球大战》系列打底,主打空战的《红色机尾》,画面上自然无话可说,炫酷劲爆,空战场面如身临其境,镜头感十足。而且本片的空战戏又格外多,足以让战争迷以及飞机迷们大饱眼福。但本片的缺点也格外鲜明,那就是空战很漂亮,而一旦到了地面,故事线就迅速塌陷下来,温吞水一般,不知所云,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过于孱弱。这就使得本片最终的打分不高不下,陷入一般。
就这样,卢卡斯影业在2012年推出《红色机尾》、2015年推出《仲夏夜魔法》后,两片都似打了水漂,不声不响,卢卡斯影业就打了退堂鼓,再没有推出过《星战》之外的任何作品。
话说,《红色机尾》的卡司还是相当不错的,几乎将当时好莱坞中青年实力黑人演员一网打尽。片中身为领导者的两位中年黑人演员分别是奥斯卡得主小库珀·古丁及奥斯卡影帝提名者泰伦斯·霍华德,领衔主演的几位包括奈特·派帕克(《一个国家的诞生》)、大卫·奥伊罗(《塞尔玛》)、迈克尔·B·乔丹(《奎迪》)等,他们在出演本片之后,都拿出了实力过硬的作品。《红色机尾》中其他配角还包括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罗伯特·卡辛斯基,这些主演与配角,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实力派高手。将他们聚在本片之中,卢卡斯的动员能力与凝聚力还是挺响当当的,而且这些演员的表现也相当不错,尤其是大卫·奥伊罗,表现格外精彩,将一个特级飞行员的幽默、勇敢与悲壮,都演出了彩。大卫·奥伊罗也凭借本片,迅速接下了不少片单,走上了一条稳健的实力之路。
这部影片改编自历史现实,讲述的二战中美军陆军航空队第 332 战斗机大队的故事。由于这支飞行大队是一支全由黑人组成,且他们的飞机尾巴统一漆成了红色,因此以“红尾巴”(红色机尾)出名。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美国空军解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使得黑人在二战中与率先白人拥有了平等的地位,战后也将这种平等的精神传达到了美国社会之上,为美国黑人的平权运动开拓了先机。
《红色机尾》展示的就是这一过程。不过,如果要把它当做一部黑人平权运动的电影来看,一准的会失望。很多人看这部片,确实先验地当做了黑人平权动作的作品,结果就果不其然地失望了。
相对于黑人平权运动,《红色机尾》更多地像《锅盖头》,它的重心不在于探讨种族制度,而在于展示一群士兵是如何生活的,讲他们如何参加战斗,如何从战争的边缘走进战争的核心,并成为一群战斗英雄的过程,只是这群士兵恰恰是黑人而已。放低一些心态,放低预期,少些政治视角,才会发现本片的乐趣。但问题在于,你明明讲的是黑人的故事,却不努力探索黑人平权运动,仅这一点就让本片立于了尴尬之地。也使得本片承载了不可承受之重,难以落好。
《红色机尾》没有收获更多的好评,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本文就不多说了,下面来说说影片展示的故事背景。
二战初期,黑人尽管被招募进军队,甚至更早之前,从美国内战到印第安平原战争,再到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里一直都有黑人入伍,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后勤部队,干着体力活或者保养维护方面的工作。比如在美国海军,黑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餐厅服务员。(《珍珠港》里的小库帕·古丁就是一名军舰上的炊事员。)
1925年,美国军事科学院研究结论:黑人智商低下,因为天性顺从,不敢面对危险,因此他们不适合战争。(这句话是《红色机尾》的片头字幕。)但直到1940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哈普.阿诺德(Hap Arnold)将军还在说:黑人在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中会“像白人一样”体现他们的价值。
即便如此,这种明显的歧视并不能阻止黑人参加飞行和战斗。1939 年黑人通往飞行之路的大门逐渐打开。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在 1938 年宣布了民间飞行员培训项目(Civilian Pilot Training Program,简称CPTP),将每年培训 20,000 名高校毕业生成为飞行员。1939年5月,在参议员哈里·杜鲁门(Harry S Truman)的干预下,CPTP项目的大门开始向黑人打开。1939年10月15日,塔斯克基学院(Tuskegee Institute,阿拉巴马州的一所黑人大学)加入到这个项目中。从此,大批黑人飞行员得到了培养,尽管早期只是民间飞行员。
时间到了大选年,此时罗斯福总统正在参加竞选总统,他需要获得黑人的投票来帮助连任。于是他在1940年10月9日签署了一份政策声明,正式宣布黑人在美军的战斗或非战斗部队中服役的人数要与美国人口中黑人的比例相称,其中也包括了航空部队。塔斯克基基地由此正式发挥作用。
经由塔斯克基基地训练的飞行中队被组建起来。《红色机尾》中提到了一个“塔斯克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人飞行员不适合参战,只适合做一些保障性的工作。但这个试验中,提供给黑人使用的飞机都是老旧的从一线撤出的半退役状态的飞机,这个试验结果并不具有信服力。但无论如何,黑人飞行中队被组建之后的9个月漫长时间里,该部队被晾在塔斯克基,自1942年9月至1943年4月15日离开。不过因祸得福的是,这段时间因为没有人事变动,这支中队却意外地被凝聚起来,更团结更稳固,而且他们还利用这一段时间,进一步磨练了他们的飞行技术。
1942年4月1日,他们才被正式投入到了欧洲战场,并被编入第33战斗机大队。但早期,依然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盟军中的英军轰炸机甚至明确拒绝由黑人来为他们编队作战,拒绝他们的护航。黑人飞行中队第一次参加战役是在突尼斯的加蓬半岛上的法德吉欧纳战斗,小试了一下身手,不过不失。随后,就开始加入进攻欧洲的战斗,以意大利为主攻方向。
《红色机尾》红的人物尽管有所虚构,但故事框架基本上都有历史的影子。像“红尾巴”(早期他们的飞机还是老式的p-40,没有红尾巴,后来变成了P-51才正式漆上了红尾巴)轰炸并扫射了意大利潘塔莱里亚岛上一个德军机场,还在路上攻击卡车等,都史有其事。还有,像影片主人翁们都有一个外号,像“闪电”“轻松”“咖啡”“小伙计”“小丑”“烟雾”等,实际上,当时的红尾巴中队中的确几乎人人都拥有一个外号,很有些像水浒传里的草莽英雄们。
为配合作战,“红尾巴”中队参与了解放潘塔莱里亚岛战役,这也是盟军第一块只凭借空中力量夺取的土地。随后,又参与了西西里登陆战。当盟军在西西里建立了滩头堡后,“红尾巴”中队开始在吉拉(Gela)和里卡塔(Licata)之间巡逻,以防止德国空军骚扰登陆舰队。这一系列作战,逐渐让美军领导层认识到了黑人的作战能力,并逐渐打消了盘旋在他们心头上种族歧视,开始派给黑人们更多重要性的任务,甚至承担了比白人飞行员更重的战斗作业。
之后,在意大利的安齐奥登陆战,红尾巴也参与了作战。当时,德国空军的再度活跃给盟军在安齐奥的地面行动造成了困难。该中队的首要对地支援任务逐渐辅以越来越多的巡逻任务,以防德机扫射轰炸盟军地面部队。当时,参与作战的盟军飞机达700架,红尾巴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任务,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红尾巴”中队在安齐奥战役中的击毁的敌机战绩达到了17架,而第79 大队的另 3 个中队的总战绩不过32架(第85中队15架、第86中队2架、第87中队15 架)。正是在“红尾巴”等空军的强力志愿下,盟军才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下最终取得了安齐奥战役的胜利。经过将近五个月的苦战,盟军伤亡伤亡约4万人,德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约1万人。最终,盟军突破了德军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并攻占了意大利首都罗马,为全歼意大利境内的德军,解放全意大利奠定了基础。而且,这次登陆战,也为不久后就要进行的诺曼底登陆奠定了基础,成为最大的预演。
自此之后,“红尾巴”参与的战事越来越多,并发展出一批王牌飞行员。他们参与了护航轰炸南斯拉夫,轰炸斯洛伐克,乃至轰炸柏林等一系列重要作战任务。
在《红色机尾》中,“红尾巴”的护航任务还有插曲。片中,参加护航任务的战斗机往往看到德军战机时就会脱离编队,与德军战斗机剿杀在一起,这也是见敌必杀之的动机所在。但这也成为了德军的作战战术之一,就是首先派出部分战斗机把护航的盟军战斗机引开,然后再出动主力战斗机,完成对无力抵抗的盟军轰炸机的围攻。而对于盟军来说,轰炸机承担的任务极其重要,不仅对纳粹起到直接打击任务,更能够在心理上摧毁对方。黑人往往自由散漫,纪律性不强,在护航任务时,需要不顾干扰,看到敌机也不可以出动出击,而是要确保护航任务继续下去。“红尾巴”从开始的看见敌机就像去打击,到最后坚持完成护航,而且护航效果更佳,从而证明黑人不仅不比白人差,甚至更强。
至于片中,黑人轻易就泡到了意大利妹子,以及影片最后的重头戏,他们以螺旋桨缠斗德军的喷气式飞机,还打了精彩的胜仗。这些都不足为论,算是为了影片的戏剧性与可看性。
整体上,通过本片,就是让人知道原来在二战中还有这么一支由全黑人组成的空军,而且由于他们的存在,成为了黑人平权运动的加分项。尽管这一点,在后世的探讨中,有些被忽视了。大家都记得了马丁·路德·金,却忘了更早之前的“红尾巴”。现在,是记住他们的时候了。
7 .2
红色机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