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白帝城(初登白帝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奉节白帝城(初登白帝城)

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掩映在满山青翠中,与清澈的江面相映成趣。 饶国君摄(人民图片)

对白帝城最初的想象来源于诗歌,唐代诗人高适写道:“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杜甫也曾吟诵:“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在春末夏初的时节,我终于有机会一睹诗中的白帝城。

东达荆楚,西扼巴蜀,南到滇黔,北通秦晋,白帝城由于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借“白龙献瑞”在此称帝建都,并将子阳城更名为白帝城,由此延续至今。从战国到宋明,历代王朝在此建关守镇,白帝城的山水见证了历史的湮灭与生长。

早晨的雾还未消散,在“风雨廊桥”上向远处望去,群山影影绰绰,像假寐的女子,身着轻纱,低眉不语,与我静默相对。风一吹,树叶微颤,鸟儿轻啼,动荡的雾霭便飘渺地向我涌来,空气中夹杂着木叶清爽湿润的味道。白帝城在眼前如一座孤岛立在水中央。

旭日初上,揭开雾的薄纱,山水才渐渐显了颜色。近山负势竞上,壁立千仞,远山重峦叠嶂,蜿蜒起伏。夏木生长,古树从萌芽以致枝叶扶疏,更染得满山青碧。江水如练,缠绕群山之间,眼前的景致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桥下江水在风的裹挟下,轻轻拍打着桥柱。站在桥上,不闻两岸猿啼,也不见“白帝城头烽火急”,只有轮船的鸣笛声在山水间回荡。

穿过廊桥,步入长梯,抬头便能看见“白帝城”门匾,一幢幢亭台楼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掩在青松绿柏之间。站在白帝城上,可一观“夔门天下雄”的奇伟壮魄。杜甫在《长江二首》中写道:“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夔门又名瞿塘关,长江上流由此门入三峡。诗中所言不虚,夔门两岸,高山凌江而峙,壁立如削,高耸入云,瞿塘峡谷幽深狭窄,远看如两扇半开的大门,滔滔不绝的江水肆意洒脱夺门而去,而远处的山如龙虎静卧,俯观沧海桑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古往今来进出蜀地多行水道,而行水道必经白帝城过夔门,无论是被贬谪还是走马上任,都会在白帝城一歇。诸多文人骚客在此寄情于景,挥笔着墨留下绝唱,白帝城因而有着“诗城”的美名。陈子昂途经此地写下《白帝城怀古》,李白吟出《早发白帝城》,刘禹锡担任夔州刺史时留下《竹枝词九首》……可以说白帝城承载着巴蜀文化的许多诗意。

再往上走,白帝庙出现在眼前。大门明黄鲜丽,庙墙赤红相接,古树探出墙头,蔽日遮天,庙外两尊石狮静坐威严,好不气派。踏入庙内,一梦回三国。“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托孤堂内的雕像群向世人再现刘备向群臣托孤的场景,让人不由得屏息凝神。托孤堂后为明良殿,殿内供奉的是“义结桃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而武侯祠则供奉着诸葛亮。庙内香火长续,身在其间,我仿佛看到了三国鼎立时的激荡风雨,看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的枕戈待旦,看到了诸葛亮在观星亭下为兴汉室而夙夜忧叹。我抚摸着古树感受岁月的变迁,回神时,已日上三竿。日光撒下,如碎金铺满江面,在光的晕染下群山坚毅的轮廓又多了些许柔和。

千古悠悠而山河依旧,白帝城的山水与别处不同,兼济柔情与豪情,具有英雄气,更添一份诗意。夏木蔓生,待秋风吹染两岸,再来一赏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