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控的德国队出局;传控的阿根廷也出局;而今天,传控鼻祖西班牙队也出局了!
阿根廷对法国控球率达到了60%,输球了,德国队对韩国,控球率75%。也输球了,西班牙对俄罗斯控球率更是达到了79%,传球次数更是破了世界纪录的1100脚,但同样也输球了。
传控足球怎么了?
传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传球,控制球权,来取得比赛的胜利,说到传控足球,不得不说克鲁伊夫,他可以说是传控足球的鼻祖,当克鲁伊夫1988年接过巴塞罗那教鞭时,他根植于球员的思想就是在比赛中建立控球、传递以及用技术瓦解对手的思想。这是一种先进的足球理念,甚至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传控始于克鲁伊夫,成于瓜迪奥拉,最后,巴萨黄金一代将其发扬光大,更是将西班牙足球推向世界的巅峰。但随着传控足球的代表——哈白梅布(哈维,伊涅斯塔,梅西,布茨克斯)等一代的相继老去,曾经独步足坛的传控也渐渐失去的魔力,常常受限于对手的铁桶阵,导致进攻办法不多。
可以看到的是现在的比赛中,无论是德国还是西班牙控制住球权后,并没有选择快速的推进,或者说是没有两三个配合极好的球员,利用小范围快速配合,加上最后一脚致命直塞找到对方软肋的办法。反而越来越来的陷入了空有控球率,更多的选择横穿或者回传的无奈窘境中。当你的传控无法高效的运转起来的时候,控球也就成了桎梏。
另外,传控足球也需要中前场的变速器或者说是爆点型球员来支持,越来越密集的传球需要的是越来越快的穿插跑动来接应,最后的一下往往需要一次爆发来完成。例如现在的德国队舍弃了瓜迪奥拉手下的萨内后,使得阵中并没有这样的球员来提速,或者可以说现在的西班牙也没有像当年比利亚这样的球员来跑位完成致命一击。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控球可以拖垮对方体力,机会自然而来,要知道世界杯这样大赛不同于联赛,每个球员,特别是实力相对较弱的球队都会把每场比赛当做最后一场来踢,一定会拼尽全力防守。所以说,世界杯赛场的特性决定了类似于传控美丽足球难以长期生长,反而那些简单快捷的方式更易于执行,能便于球队整体掌握并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防守反击。
在本届世界杯面对着传控打法的球队,对手常常通过密集的防守和快速的反击来杀死比赛。例如已经进入八强的法国和乌拉圭就是典型的防守反击型的球队,看一下他们的几场比赛,你会发现他们都拥有一条稳定的后防线和防守面积巨大中场球员,并始终保持着4后卫的阵型,双中卫和后腰滞后,像乌拉圭中后卫戈丁除了定位球意外,几乎不过中场。进攻时候,后卫过中场后更多的选择长传,两个边后卫完成传球后就是马上回撤。此外,他们既拥有支柱性前锋,像法国的吉鲁,乌拉圭的苏亚雷斯基和卡瓦尼等人,也不乏反击速度爆点——姆巴佩等。
传控足球已死吗?作为技术足球的拥趸,我并不这样认为。在当今顶级赛事,一名球员的平均奔跑距离基本超过一万米,但最多不会超过1.5万米,这个距离可能是人类在足球这项运动的极限,那么剩下的进步空间在哪里?答案可能就是文本开头提到的在比赛中建立控球、传递以及用技术瓦解对手。
在防守日益严密的今天,传控足球的确需要变革,也许我们需要将这种希望寄托在那些足球变革者身上,比如说波切迪诺,瓜迪奥拉等等,也许可以在速度,控球,技术的平衡上之间寻找一条真正属于美丽足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