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29日,斯蒂芬·亨得利在当年的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18比12击败吉米·怀特,职业生涯首次登顶克鲁斯堡,也成为世锦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一转眼,整整三十年过去了,斯诺克评论界泰斗级人物大卫·亨顿,在世界斯诺克官方网站上撰文,再次解读了这个颇具历史性意义的时刻。
在上世纪80年代,常常有人说,唯一一个比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更频繁出现在英国电视屏幕上的人,是史蒂夫·戴维斯。但在进入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他们都被“赶下了台”——撒切尔夫人被自己的政党放弃,而戴维斯“退位”的原因更加简单——比他更出色的球员出现了。
1989年世锦赛决赛,戴维斯以18比3横扫约翰·帕罗特,似乎印证着“戴维斯王朝”注定还将一路狂奔,这是他的第六次夺冠,也是他此前九次世锦赛中第八次打进决赛。然而在那年年底,他即将在英锦赛决赛中被一个即将接替他斯诺克球坛王位的人所击败。
12岁那年,亨得利和母亲沿着邓弗姆林大街(Dunfermline high street)散步,他们路过一家商店,橱窗里摆着一张6英尺高的台球桌。圣诞节快到了。小斯蒂芬从未打过斯诺克,连比赛也没看过,但他暗示母亲这或许是一个有趣的礼物。四年半后,他就第一次在出现在克鲁斯堡世锦赛的赛场。
与戴维斯类似,亨得利拥有一颗专注而又异常果敢的心。18岁那年,他夺得了1987年大奖赛将军,完成了职业生涯首次突破。他的打法极其凶猛,似乎把所有的谨慎小心都抛诸脑后,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纪律性、驱动力和专注度却一点儿也不缺乏。在那个时代,大家都是在比拼成功率,并不缺乏进攻型球员,但他们往往并不能在一项又一项赛事中持续成为赢家。而亨得利却要改变这一切!
1989年初,他第一次参加大师赛就成功夺冠,在英锦赛决赛中击败了戴维斯,杀进世锦赛正赛时,与戴维斯、吉米·怀特和约翰·帕洛特并肩成为夺冠热门F4。
他们四人都如约打进了半决赛,亨得利以16-11击败帕洛特,却没有与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会师决赛,当时怀特以16-14击败戴维斯。幸运之神眷顾勇敢之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亨得利引领的台坛新空气,成为取而代之的力量,远不止存在于那个为期两天(决赛35局18胜,要打两天)的斯诺克盛宴,而是整整十年。
1984年,怀特在年仅22岁时就成了克鲁斯堡最年轻的决赛选手,而当时亨得利才21岁零3个月。如果说戴维斯长于比赛态度,那么怀特的技术特点则更是在亨得利身上得到验证:直面对手,不会退缩,绝不软弱。虽然怀特总能打出娱乐性十足的漂亮杆法,但亨得利的原始动力,与戴维斯一样,就是要赢!
第一阶段,亨得利以4比3稍稍领先,第一天的比赛结束之后取得了9比7的优势。此后他连胜四局,将比分改写成13比7,之后怀特开始反击,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将比分追成10比14。
最后的决战夜晚,是成王败寇的定论时刻,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场合更能考验球员的天赋与气质。亨得利心无旁骛,轻松通过“大考”,以18比12最终取胜,也取代“飓风”亚历克斯·希金斯,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世锦赛冠军。
从来都没有一场世锦赛决赛能如此“暴风骤雨”,每一局比赛平均耗时仅12分钟左右。在他赢得的18局中,亨得利打出三杆破百,10次打出50 。著名杂志《斯诺克现场》形容他,“在胜利后出奇地冷静,”还说:“赢得冠军他一定很高兴,但这不是赢得花式撞球比赛的那种快乐,而是一个全心全意相信自己拥有能力赢得世界冠军的那种满足,现在他得偿所愿。”
在那以前,亨得利从未在克鲁斯堡击败过戴维斯,但仍然取代他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尽管戴维斯之后又夺得过多项冠军,但实力的天平再也未能倒向老球王一边。改天换日,为了一位新的冠军,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去成为冠军,这是一种全新的打法。
当然,1990年只是亨得利与怀特在世锦赛决赛中较量的开始,但之后三次的胜利者都没有变化。从1992年到1997年的决赛,亨得利在克鲁斯堡从未输过一场球。他在1999年拿到了第七个世锦赛冠军,这一纪录延续至今无人打破。过去30年里,涌现出了大批年轻球员,亨得利仍然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而且这个记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拥有。
2012年世锦赛上,43岁的亨得利打出一杆147,并闯进四分之一决赛。换作大多数球员,都会对这样的成绩感到高兴,但亨得利却不会,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大多数球员中的一员。既然重新找回昔日辉煌的过程如此挣扎,他干脆选择了退役。
若以冠军数来衡量亨得利留给斯诺克运动的遗产一点儿也不难,但同样重要的是他改变了这项运动的竞技方式,为他所处的进攻时代制定了标准,激励了在他之后出现的更多世界冠军。
特鲁姆普本赛季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只要他知道亨得利在解说自己的比赛,他就必定会表演特殊的杆法,目的就是为了打动亨得利。1990年世锦赛的时候,特鲁姆普还不到一周岁,但显然,他非常清楚那个冠军对于这项运动的深刻意义。
至于一直被亨得利挡在世锦赛冠军奖杯前面的吉米·怀特,或许会特别认同上世纪初当红歌手平·克劳斯贝对另一位巨星弗兰克·辛纳屈的惺惺相惜:他拥有我这一辈子能听到的独一无二的天籁嗓音,我又为什么一定要占为己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