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女足获胜的第一时间,新华社的公号发文庆祝,标题是《赢了!赢了!赢了!》,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看到评论区有留言如是说:姑苏城外韩3:4,这个谐音梗来得恰到好处。

苏州奥体中心涌入了13533名球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

比分从0-2到1-2,又变成2-2,看着王霜进球后亲吻胸前的队徽,看台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力量,以及一种不可名状的释放。

今日主题——女足。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我觉得,中国足球还是应该感谢女足。

尽管她们在平日里并不总能以“星”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即使是昨天这支女足里,我能够叫上名字的屈指可数,这是一件必须要承认的事——我(也许要加个们)并不足够关注她们。

大概能找出三五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理由,诸如观赏度不高,吸引力不足,或者直白些说,中超、男足平日里发生的任何小事都要比女超、女足更博眼球。

但这些也并不妨碍在女足以国家队的名义去征战国际赛事时,依然有万千人愿意守着电视机,走进球场里为她们鼓劲。

往好的方面说,女足姑娘们着实争气,她们似乎很少让国人失望,即使未能更进一步,但也看得出竭尽全力。

往不太好的方面说,女足姑娘似乎成了中国在足球领域里仅存的“遮羞布”,姑娘们大概率能帮中国足球的观众在比赛中找回消失殆尽的颜面。

它们都是女足的“力量”。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比如看台上的这对新人,如果这场比赛的对阵双方换成中国男足和韩国,男方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为自己的伴侣设计这样一次表白。

是该感谢姑娘们吧,拼出了一个大圆满的结局。

唐佳丽的极限解围;杨曼高高跃起扳回一城;王霜一停一拨抽射破门,场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太多根紧绷的神经。

如果呼吸和心跳有一刻因为这些瞬间而不同,都该好好谢谢她们。

竞技体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代入感,也在于这种与子同袍与有荣焉的共情。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看到赛后有人说女足没有战术,有人说贾秀全与王霜的恩怨,​有人在为女足鸣冤,有人认为胜不足喜,还有人把女足当成嘲讽男足的工具······

一片锣鼓喧天的喜庆中,总有人会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他们都有表达的权利,所以我也因此在0-2落后时深深担忧,因为胜利的喜悦会淹没这些声音,可一旦最终结果出现偏差,这些声音会吞没所有。

所以在王霜攻入致胜一球后,那个奔向看台,右手放在耳边,亲吻队徽的身影里有一种如释重负。

这支中国队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源于荣誉,源于自尊,也源于更高的期待。

赛后媒体盛赞五个月的艰苦集训没有白费,夸奖她们每天跑一万多米的勤奋得到回报,抓住哨响时王霜奔向贾秀全的画面,捕捉到无缘登场的吴海燕热泪盈眶。

我只想说,这一刻王霜释放了,女足也释放了。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

中国的体育伴随着中国的成长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在体育项目上的国家荣誉渴求远甚于体育运动本身,这种生态里,能诞生女排精神、无敌乒乓,也有体操、羽毛球、跳水乃至田径的长足进步。

可唯独在世界第一运动上,始终找不到方向和答案。

久而久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女足成为了这个项目的唯一寄托。

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也许有些极端:

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平日里并不起眼,可每一次考试,家长都盼着拿回一个好成绩,以填补左邻右舍的孩子成绩一直优异且越来越好的内心失落。

时间越久,邻居的孩子越优秀,失落越大,期盼也会慢慢变了味道。

如果没考好,家长也许会认为TA变了,没有以前用功,未来上不了好大学,家里也就没了希望······

即使国家荣誉与这个项目是永恒绑定且无法分割的,但也要恪守一个底线,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女足才值得被称赞,因为姑娘们不止是铿锵玫瑰,也是活生生的人。

有个人生活、有职业荣誉,亦有家国情怀。

所以今天,无关胜负、不说战术、没有恩怨、不做对立,只是认真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这么努力。

感谢女足姑娘们(胜负之外,只想对女足姑娘说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