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建筑家、发明家,在土木建筑和木匠方面,鲁班算是鼻祖。鲁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他的出身和事迹都被后人们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成为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
除了本人出色的智慧和创造力,鲁班还凭借一点被人们“神化”,那就是他留下的一本书,《鲁班书》。《鲁班书》之所以神乎其神,不仅是它所记载的内容令人不解之处甚多,更是因为人们难以揣测鲁班著此奇书的意图。
人们所知道的鲁班是集古代发明创造于一身的智者,并且擅长土木建筑,留下这本《鲁班书》却曾一度被列为禁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本《鲁班书》,它究竟有何不同凡响之处。
奇人鲁班
想了解《鲁班书》,势必要先了解它的作者,鲁班。鲁班,又称公输盘、班输,春秋时期鲁国人。据传,鲁班出身于工匠世家,因此从小就有机会跟着家人参观或者参与许多土木建筑工程。
通过身边实践经验的积累,鲁班逐渐掌握了土木工程技术,甚至还会根据经验和实践所学进行发明创造。鲁班一生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曾经被选进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讲的便是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据说是鲁班无意中发现一种叶子的边缘长着锋利的齿,于是灵机一动发明了锯子这种工具。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锯子的雏形,也就是说锯子并非是鲁班所发明的。
就算没有锯子,鲁班还有很多其他有新意的发明,根据《古史考》等古籍记载,鲁班曾发明出许多木工专用工具,例如曲尺、墨斗、刨子、钻子等工具。
鲁班从实际操作中汲取灵感和原理,他发明的这些工具大大提高了工匠们的效率,将劳动者们从效率低下的繁重苦力中解放出来,从此,土木工艺焕然一新,这也是后世将其尊为我国建筑、土木工程鼻祖的原因。
除了木工使用的工具,鲁班在兵器方面,还发明了云梯和钩枪;在农业方面,他发明了石磨,还有机封、雕刻、伞、打井、锁钥等充满创造力的东西,都是鲁班智慧的结晶。
可以说,鲁班的发明涉及到方方面面,堪称“全才”,也正是由于鲁班的发明,才能在他所处的时代太具有创新意义,着实是难能可贵。
因此几千年来,后人们将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发明都集中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鲁班更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代表人物,名声流传千古。
神乎其神的《鲁班书》
鲁班如此不凡,他所著的书籍自然也是不同凡响,鲁班一生所著的书籍并不止《鲁班书》一本,但《鲁班书》却是其中最具争议的,甚至被划为禁书的一部著作。
《鲁班书》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呢?其实,《鲁班书》总体来说还是一本有关土木建筑的书,只是它分为了上下两册。此书的上册讲的是道术,下册则是解法和医疗法术。
然而,在下册中,除了医疗法术之外,其余内容都没有作具体的解释和练习方法,倒是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符咒之类的东西。除此之外,,《鲁班书》还有一种叫法——《缺一门》。
据说是想学成《鲁班书》中的内容,便要成为“缺一门”,即成为孤、寡、孤、独、残中的任意一个。还有一个与所谓“缺一门”大同小异的说法,便是写在《鲁班书》开篇的第一句话:“欲学此术,必先绝后”。
据传,鲁班曾因想念新婚妻子做了一只木鸢,以便乘着它去看望妻子。一日,她的妻子因为好奇也乘上了木鸢,飞到一半时,即将分娩的妻子忽然流血,木鸢沾了血便失去法力,于是他的妻子从高空摔了下来,母子俱亡。
鲁班得知后伤心欲绝,于是才写下了这么一句看似狠毒的警示。木鸢的故事确实无从考证,且《鲁班书》成书于春秋时期,距今太久,流传下来的也有好几个版本,因此“欲学此术,必先绝后”这一句虽流传甚广,但也并无确切的史实依据。
成为禁书所因为何
至此,《鲁班书》几乎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严令禁止的书籍,大概率也是因为那一句“欲学此术,必先绝后”。古代人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普遍寿命不长,死亡率较高,古人们向往多子多福。
“绝后”此类话无异于是恶毒的诅咒,与古代的伦理道德观相悖,哪怕是到了现代,“欲学此术,必先绝后”也几乎是三观不正之言论,难怪要被禁呢。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此书的内容,前文提到过,《鲁班书》中涉及许多有关符咒、咒术之类的东西,写有此类东西的书籍若是在民间流传开来,被多行不义之人学去作恶,必定会对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引起骚乱。
更何况,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皇室都十分忌讳巫蛊之术之类能够害人的咒术,于是《鲁班书》这类对封建专制统治造成威胁的“邪书”被禁也是情理之中了。
统治阶级忌惮《鲁班书》,认为它所记载的咒术害人,然而底层的劳动者们似乎不这么认为。据一些民间老艺人们反映,《鲁班书》体现的是古代工匠行业的状况。
工匠们在进行工程时偶尔会发生事故,甚至是会碰上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此时,《鲁班书》便可以派上用场,保护工匠们的生命安全。有时遇到欺压工匠的恶霸,《鲁班书》也可以被用来惩恶扬善,为弱势者打抱不平。
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即便《鲁班书》成为了禁书,不论什么原因,它也并非是一本有害的书。事物的好坏在于使用之人的心,若心存恶念,任何事物都会变成害人的凶器。
若心存善念,那么万事万物就都能物尽其用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