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韶关市,保护区内以中山地貌为主,四周群山环抱,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类型。
气候类型主要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阴雨绵绵,夏季高温多雨,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植被长势良好,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质的栖息地。
2021年以来,架设在保护区内的102台红外相机,拍下了大量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珍贵影像资料,其中包括了白鹇、豹猫、黄嘴角鸮、黄嘴栗、斑林狸、凤头鹰等等。
在曲江沙溪自然保护区的山头,所拍下的众多野生动物的身影,其中不乏一些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动物。
据悉,从公布的照片来看,其中东北刺猬跟“貉子”,在曲江沙溪自然保护区还是第一次被拍到。
“貉子”就是民间俗语里面的“毛狗”,学名叫貉,是一种犬科动物,长得十分有特色,从红外相机所拍下的画面来看,身形如同一只肥胖的狐狸,颜值算是犬科动物里面比较高的一种。
脸上长“面罩”,活像一只小浣熊
貉子被科学家认为是犬科里非常古老的物种,与现代犬科动物相比,它更类似于犬科祖先的物种。
从体态上看,貉子身材短而肥壮,四肢较短,像是一只肥胖的狐狸,但总的来说,貉子的体型不如一般的犬和狐。
貉子身上的毛发基色主要为乌棕色,吻部为白色,最显眼的标志是眼睛周围有黑斑,看上去就像是戴了两块海盗般的面罩一样。
众所周知,另一种动物小浣熊也有此类特征,所以人们经常将貉子跟小浣熊搞混。其实区分它们的办法也很简单,看尾巴就知道了,小浣熊的尾巴有环状斑纹,而貉子的尾巴不具备这项特征。
貉子是东亚特有的物种,原本生活在一些平原、丘陵地带,但后来已经扩散至多数地区了,比如在欧洲的森林里面,也有它们的身影。
它的体型不大,成年之后雄性体重多为6.5千克左右,雌性则略小一些。相对于其他的犬科动物来说,貉子的性格相对温顺一些,一般人们不招惹它,是不会攻击人的。
值得一提是,貉子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数量也多,不少动画里会变化的“狸猫”,其原型就是貉子,而不是网上所说的小浣熊。
貉的生存能力很强,跟狗一样能消化淀粉
貉子一般在灌丛带、芦苇地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白天则躲在洞穴里休息,到了晚上出来活动。它们会沿着水边觅食,主要以各种小动物为食。
貉子的食谱广泛,几乎不挑食,从鸟类、小型啮齿类、蛙类等小动物,到水果、蔬菜等植物,均是它的取食对象。
貉子在现代犬科动物里面,算是比较特殊的存在。首先大多数犬科动物都不善爬树,它却擅长;其次大多数犬科动物都不需要冬眠,它却需要。所以每到秋季,貉子会大量觅食贴秋膘,增重50%,为接下来的冬眠做准备。
貉子的生存能力很强,一般来说,随着人类世界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动物之间总体上呈现“人进兽退”的趋势,但也有一些动物是个例外。
比如北美的郊狼,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面,不仅栖息地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40%,主要是因为它们适应了城市的生活,成了城市的新居民。
貉子也是这些少数动物中的其中一种,在上海,它们大摇大摆出现在小区、街边,翻找垃圾桶,以各种厨余垃圾为食。
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厨余垃圾,但大多数都是淀粉类,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无法消化,但对于貉子来说却没有这项烦恼。因为它跟狗一样,都进化出了消化淀粉的能力。
敢进村盗鸡吃,也能把狗獾欺负得没脾气
貉子虽然相对来说比较温顺,但它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捕食者,所以具备一定的攻击性和狩猎行为。
一些生活在村庄周围的貉子,有时候也敢潜入村子里盗食鸡鸭等家禽。不过貉子盗鸡吃的本事远不如黄鼠狼和豹猫,好在它们往往在夜间出没,被人们撵到的概率不大,但却容易遭村子里的狗欺负。
貉子看起来像是一种比较弱的动物,但实际上野生的貉子十分强悍。根据白俄罗斯科学院动物学家的研究,同一栖息地里,小小的貉子,甚至能把狗獾欺负的没脾气。
在白俄罗斯中西部的纳利波基森林里,共同生活着貉子和狗獾,正常来说,貉子体型不如狗獾,也不如后者凶猛,所以明刀真枪的单挑,貉子不是狗獾的对手。但貉子胜在营群居生活,经常多只一起行动。
动物学家们就观察到两只貉子将一只狗獾打得节节败退的迹象。较弱的一方以多对一,倒也没什么,但貉子接下来的操作,就真的不讲武德了。
貉子跟狗獾都是要冬眠的物种,但二者冬眠的时间节点和时长却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狗獾冬眠得早,醒来得晚,而貉子就能趁着时间的空档,干许多“坏事”。
狗獾擅长掘洞,挖出的洞穴又漂亮又保暖,除了有“卧室”之外,还有“客厅”。
貉子也要进洞冬眠,但它却不是那么擅长挖掘,于是趁狗獾率先冬眠之后,它也“拎包入住”狗獾的洞穴,在“客厅”睡上一觉。
等到初春来临,貉子率先从冬眠中醒来,发现狗獾一家子还在“卧室”里睡觉,于是它心生一计,用爪子扒拉泥土、树叶,将洞穴的出入口堵住,将狗獾一家子活活闷死在冬眠中。
科学家们在2005-2011年间,就一共记录下3起貉子闷死狗獾的事件。所以说别看广东韶关曲江沙溪出现的这种小动物很可爱,实际上它可凶猛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