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杜伊斯堡港已成为世上第一大内陆港口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
这里正迅速成为欧洲的核心物流枢纽
约有80%来自中国的火车
把这里当作进入欧洲的第一站
在上海机场的一张欧洲地图上
杜伊斯堡的名字十分显眼
比伦敦、巴黎和柏林都要大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德国中国城
——杜伊斯堡
在水一方的河流之歌
杜伊斯堡位于北威州的鲁尔区,德国著名的煤炭产区,集中了炼钢、轧钢、冶铁和炼油等工业。18世纪初,杜伊斯堡建成,港口地理位置优越,离欧洲最大港口荷兰鹿特丹的水路仅230公里,同时也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是北欧通往中欧与南欧的要道,同时也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
18世纪初的杜伊斯堡
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黑金”时代,鲁尔区因其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率先竖起了林立的烟囱,建起了大量煤矿开采厂、钢铁冶炼厂。杜伊斯堡这座港口规模也不断扩大,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各地,将曾经盘踞在德国市场上的英国煤炭彻底“排挤”出了国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杜伊斯堡作为鲁尔区的物资中转站和著名的化工和冶金中心,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盟军轰炸的首要目标。在二战中,杜伊斯堡老城经历了至少299次轰炸行动,80%的住房被完全摧毁或严重损坏。另外,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使户外的一切皆蒙上一层黑灰……
1930年的杜伊斯堡
后工业文明的畅想曲
从20世纪后半段开始,历经十余年的改造振兴,杜伊斯堡又重现梦里蓝天、明澈溪流,其转型成就了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
例如,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它是工业景观中最负盛名的,景观公园的前身是运转了将近百年迈德里希冶炼厂,于1985年废弃。
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成以煤-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园内的休闲旅游活动丰富多样。
例如,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己经被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
站在公园内可以俯瞰整个鲁尔工业区,著名的埃姆舍尔河和“北极星公园”连为一体,而前者曾经是鲁尔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排污河。经过治理以后,它已变成了一条供游人泛舟游览的河流,河流滨水区的整体改造与设计使这个休闲园区充满了魅力。
再如,杜伊斯堡现代化运输港
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口开始发展成现代化运输港口。杜伊斯堡港港区占地面积1400公顷,存储区达200万平米。很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都选择以杜伊斯堡港为窗口,进行世界级大宗贸易,比如奥迪、达能集团、DHL、西门子和惠普等等。现在,杜伊斯堡港口已经发展成世界最大的内陆港口,是世界最大的内陆集装箱转运地之一。
来自东方的新乐章
如今,杜伊斯堡港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内陆港口。而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这里正迅速成为欧洲的核心物流枢纽。约有80%来自中国的火车把这里当作进入欧洲的第一站。在上海机场的一张欧洲地图上,杜伊斯堡的名字十分显眼,比伦敦、巴黎和柏林都要大。
随着杜伊斯堡产业转型,昔日的钢铁工厂变为物流仓库,源源不断的中欧班列将蓝色集装箱运到曾经堆满煤炭的码头。中德两国始于钢铁工业的合作在21世纪乘着钢铁巨龙再度起飞,这支来自东方的钢铁驼队,不仅带来了货物和就业,也令杜伊斯堡在德国成为“一带一路”的代名词,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这座城市“安营扎寨”,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也骄傲地将他的城市称为德国的“中国城”。
2020年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装卸量仍增长了5%,达到420万标准箱,创下新纪录。数据显示,该港口2020年来自中国的铁路货运量比2019年增长了约70%。2019年抵达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数量为平均每周35列至40列,而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欧班列增加至每周60列。
在不久的将来
中欧班列也许会像
莱茵河上往来的船舶一样
成为这座城市和博物馆
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