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良好”三名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4月16日顺利返回地球,这也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完美收官。
三名航天员返回北京进行为期六个月左右的恢复适应期,毕竟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飞行6个月之久,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返回地球需要重力的再适应过程,直到身体各方面数据恢复到飞行前的水平。
而我国空间站后续的发射任务也将紧锣密鼓地进行,在2022年剩下的8个月里将进行密集的发射任务,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天舟、神舟排着队等待出发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期是两年,从2021年4月份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开始,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行了四次发射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只剩“一船一舱”,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4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完成了绕飞转位实验,从天和核心舱的后向对接口转移到前向对接口,目的是为了给5月中上旬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让出位置。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接下来的8个月中国空间站将会有6次发射任务,并且排出了大体上的发射时间。首先是5月份出发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其次是6月份发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紧接着7月份会发射“问天实验舱”,10月份发射“梦天实验舱”,最后剩下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会在剩下的时间内发射,按照神舟十四号6个月的太空飞行,神舟十五号怎么也都要到12月份左右发射了。
按照计划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乘组将在太空会师
2022年中国空间站剩下的6次发射任务,主要有两次载人发射任务,目前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两个航天员乘组已经确定,但尚未公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中,为太空飞行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按照常规计划,每个航天员乘组都会进行6个月的太空飞行,尤其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任务相对来说会重一些,因为他们在轨期间,会进行两个实验舱的发射任务。在这期间空间站组合体也将经历多种构型的变化。
首先是在“问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需要执行下行任务,带走空间站中的垃圾废物,再入大气层烧毁。“问天”实验舱将首先对接到前向对接口,经过几个月的飞行,之后在机械臂的辅助之下进行水平方向的转位,停留在节点舱水平径向的停泊口上。同样10月份发射的“梦天”实验舱也将采取类似的过程。
当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太空会师之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需要从后向对接口转移到前向对接口,给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让位置,同时马上就要从前向对接口下行,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让位置。
在那短暂的5-10天内,空间站组合体将会是“三舱三船”的构型,其中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空间站睡眠区够6人使用吗?
我们知道天和核心舱上有三个私密性较强的睡眠区,还带着小天窗,可以让航天员更好地休息和休闲,保证身心健康,毕竟在繁忙工作之后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休息会很舒服。
当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会师,在轨任务交接,那么中国空间站将短暂的有6名航天员同时驻守,一起待5-10天的时间。
像国际空间站,在轨任务交接,人员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3个,即使国际空间站规模再大,他也并没有配备那么多专门的睡眠区,因此在短暂的时间里宇航员需要自己寻找相对安静的地方,用睡袋把自己挂在侧壁上,像买了“挂票”一样。下图中就是日本的宇航员,把自己挂在空间站的侧壁上。
那么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也将用这种方式吗?
当然不会这么寒酸,中国空间站等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到来,已经完成了“T字形”结构的建设工作,其实除了在天和核心舱上有三个睡眠区和一个卫生间之外,在“问天”实验舱上也有同级别的配置,三个睡眠区和一个卫生间,因此说是可以满足6名航天员短暂时间的共同飞行要求。
说在最后
2023年中国空间站将正式进入运营期,按照6个月的常规飞行周期,每年都将会有两个航天员乘组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以及维护,并且在未来还会有外国的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其实已经有很多国家在申请中国空间站的实验合作项目,当然最终谁能进入中国空间站还是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