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通常会产生向往,这是很正常的事。我国的文人在描绘古代美人的时候,除了对做出贡献的美女歌颂一番,对境遇凄惨的美女还得来点同情。这里,他们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夸张的笔法,或掺入一些个人见解,使得流传到后世的美人逸事出现很多不同版本。
据《西京杂记》记载:
汉元帝因后宫女子众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宠幸。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画得最差,不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昭君优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来,就把毛延寿、陈敞等许多画工都杀了。
可以说,王昭君是四大美人里最具正能量的,她的一生也被文人演绎出无数版本,仅她的寿命现在就有三种说法,分别是:三十三岁、三十八岁和五十三岁。
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其他两种说法的真实性。
王昭君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远走匈奴嫁给了呼韩邪,然而,二人结合两年后呼韩邪就染疾去世了。此时的王昭君按照匈奴收继婚制度嫁给了下任单于莫皋,不幸的是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后莫皋也去世了。那么,此时苦命的王昭君有没有嫁给继任的单于呢?
这在史籍中并无记载,但是,根据当时王昭君的年龄,极有可能嫁给了下任单于。
按照王昭君寿“三十三岁”论,在嫁给了莫皋单于之后,她就成了寡妇,独自生活了一年后过世,被葬在青冢里。可是,我们别忘了,王昭君当时并不可能逃过这种收继婚制,匈奴人可不会因为王昭君嫁过两任单于而为她打破惯例。因此王昭君不太可能死在三十三岁,而是,在莫皋单于死后嫁给继任者搜谐若鞮单于后继续生活下去。
搜谐若鞮当了八年单于,死在了前往汉朝的路上,这是在史籍中可以查到的。然而,这八年时间里,史籍中对王昭君的下落并无记录,因为这段空白,所以,衍生了王昭君寿“五十三岁”论。
这些编撰野史的作者为什么让王昭君“活”了这么久呢?实际上,是这些野史作者在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产生了漏洞。
按照王昭君寿“五十三岁”论,王昭君死于公元前1年,史籍记载:这一年乌珠留若鞮单于来到汉朝,朝廷给这位匈奴单于极为丰厚的封赏,还增加了乌珠留若鞮单于随行队伍的数量,这其中,并没有说王昭君病故的事。所以说,王昭君是不可能死在这一年的,野史编撰者们的时间线出现了漏洞。
若我们修复这处漏洞,王昭君五十三岁那年是公元元年,这个时候汉朝的统治者是九岁的汉平帝。这一年王莽专政,为取悦王太后,厚赏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曾千里迢迢来到汉朝伺候太后,史书中对须卜居次云来汉朝这件事记载很详细。
那么,若须卜居次云的母亲王昭君尚在人世,史料不可能不记载。
所以,抛开这些不谈,倘若王昭君活到五十三岁,岂不是要嫁给超过三任单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女人的一生太悲惨了。
文人们总拿王昭君不愿遵从匈奴礼节和吞药自杀来说事,但是,这种说法实际上出自唐代史学家所著的书籍中。其实,这部书的研究价值不是很高,不能算历史著作,所以,我们不能拿一本非专业的书来讨论专业问题。
今天我们提到王昭君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在她嫁到异乡期间,汉匈两国的关系融洽,使匈奴得以平息内乱,还给汉朝的统一做出铺垫。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交上居功至伟的传奇女性,在那个年代修撰史籍的史官所遗忘,最终,导致除了她过世的时间外,我们还搞不清她的名字。
班固的《汉书》里说她叫:王墙字昭君,《元帝纪》里又说她叫王檣,范晔的《后汉书》里则说她叫王昭君,嫱只是她的字。都是汉代重要的历史资料,却连这位美女的名字都搞不明白,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当时,亲历的史官都这么不严谨,这让千年后的我们如何弄清真像呢?只能在墙檣嫱中稀里糊涂的为昭君命名了。
可能是,王昭君连姓名都没能留对,这也让后来的野史编撰者们十分惋惜,于是,他们便虚构想象了许多当时并没有发生的美人逸事。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野史缺乏严谨,使得这些关于昭君的美丽传闻漏洞百出。
比如:《后汉书》中说,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给汉元帝写了封信,可真实情况是汉元帝在呼韩邪死前两年就已经归西了。《琴操》中有描写王昭君的凄美诗词,但是,这本书里关于王昭君的简介与真实历史有很大偏差。
在我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中,西施和貂蝉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个谜,杨贵妃的生平又充满了“负能量”,最有意义的王昭君却在史书中被记载的太过模糊,这实在是让人惋惜。
可以说,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幸亏,关于昭君的传言都是美好向上的,所以,让她能够在死后被传诵几千年。
参考资料:
『《西京杂记》、《汉书》、《后汉书》、《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