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世界杯双打冠军(关于蔡振华,这些历史贡献,你不能不知道!)

最近关于蔡振华工作调动的传言甚嚣尘上,在正式官宣公布之前,他依然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

1991年,30岁的蔡振华临危受命,出任中国男乒主教练,1997年任总教练。他卧薪尝胆,将国乒由历史最低谷重新步入辉煌并发扬光大。他的执教生涯,史称“二次创业”。

毫无疑问,蔡振华是新中国体坛最杰出的教练员之一。

1990年世界杯双打冠军(关于蔡振华,这些历史贡献,你不能不知道!)

一、游子归来

1989年4月,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中国男乒惨遭滑铁卢。男团决赛,中国队0比五不敌瑞典,丢失了保持八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男单、男双、以及混双,均中途折戟,未能进入最后决赛。自容国团1959年在多特蒙德世乒赛上夺得男单世界冠军,中国男乒第一次颗粒无收。

离开多特蒙德前夕,许绍发总教练和江嘉良在宾馆大厅见到了时任意大利主教练的蔡振华。师徒三人寒暄了几句,握手道别时,眉头紧锁的老许突然蹦出一句,“小蔡,你还是回来吧”。

两个月后,蔡振华带着怀有6个月身孕的妻子黄胜回到了北京。

1990年世界杯双打冠军(关于蔡振华,这些历史贡献,你不能不知道!)

“我年龄不大,可以考虑在国外再待几年,但国家需要我马上回来。当时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乒乓球这棵大树不能倒,大树竖起来,大家才能去乘凉。我跟那些去国外的人说,现在国内需要人才,你们可能还没意识到,我意识到了,那我就先回去了”。若干年后讲述着这些往事,蔡振华仍显得有些激动。

人生在世,岁月悠悠,机会不会太多,关键看你能否把握住。

夫妇俩住进了国家体委分给他们的一间筒子楼单身宿舍,15平米,屋里只有一个旧柜子,还有一张用两个铁架单人床拼成的大床,没有厨房,厕所同一楼层居民共用使用。生活条件跟在意大利时根本就没法比,天壤之别,宛如“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家徒四壁,连墙面都是黑呼呼的,还得在走廊上做饭。刚才你看了那漱洗室地上又湿又滑,夜里黑灯瞎火的,我挺着个肚子怎么上厕所?”黄胜数落着,红了眼圈。

蔡振华满心愧疚,伸出双臂将爱妻揽入怀中,贴着她的耳朵柔声说:“和别人家一样,咱用痰盂。对不起啊,老婆大人,委屈你了。但你要相信我,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房子和车子早晚也会有的,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还有我们的宝宝,过上好日子的……”。

窗外,华灯初上。

夫妇俩互相依偎着,很久很久。

1990年世界杯双打冠军(关于蔡振华,这些历史贡献,你不能不知道!)

蔡振华担任了国家男队助理教练。

此时,总教练许绍发已将男队主教练位置让了出来,交给了第32届世乒赛男单冠军郗恩庭。

像蔡振华这样普通的助教,各个“国字号”运动队里都一抓一大把,数数一箩筐。高楼万丈平地起,打工必须从最基层做起,这是现代职场乃至古代职场的一般规律。即便你是四德俱全的甄嬛,才智过人的兰儿,日后能上位圣母皇太后母仪天下,也得先当“答应”、“贵人”,一步一步慢慢熬。

两个月后,蔡振华带着马文革、于沈潼两位年轻队员远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征战世界杯。马文革先后战胜阿佩伊伦、塞弗、佩尔森等各路高手,并在决赛中击败波兰名将格鲁巴,勇夺冠军。

“裸奔”了半年的中国男乒,总算穿上了一条沙滩裤。来自天津的马文革由蔡振华分管,他的第一份答卷完成的还不错。

他带马文革才70天,他的运气似乎也不错。

二、“隆中策”

1991年4月,千叶第41届世乒赛。中国队再遭重创,男女双线失利,女队不敌朝韩联队,获得亚军;男队四分之一决赛二比三惜败于捷克,五至八名排位赛又以0比三输给朝韩联队,仅获得第七名。中国乒乓球跌入历史最低谷。

看来,郗恩庭的“运气”在18年前用完了。1973年第32届世乒赛,在团体赛中表现不佳的他,男单奇迹般地连续闯过七道“封锁线”,成功登顶,抒写了一段和平年代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英雄传奇。

人,不可能一直都走鸿运,也不可能一直走霉运,一辈子总会遇到阴晴圆缺春秋冬夏。老天爷不可能让你老是舒舒服服的只度“春秋”,不熬“冬夏”。这就是人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领导“挥泪斩马谡”,郗恩庭只好下课了。尽管这两年他也付出多多,其中辛苦外界难以想象。

倘若,这次男队翻身了,拿了冠军;或者和上届一样,还是亚军;或者退一步,拿个季军,领导也不会走马换将。如此一来,历史就会改写,就没有日后叱咤风云的少帅蔡振华。但假设终究是假设,历史不可能推倒重来。

付出了,往往不一定有回报;成功,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诸多的条件,有时候甚至需要一点运气。若生不逢时,命里没有,老天爷不眷顾你,纵然累死是也白搭。

对于蔡振华来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出现在眼前。

1990年世界杯双打冠军(关于蔡振华,这些历史贡献,你不能不知道!)

5月底,蔡振华递交了他要参与中国男队主教练竞选的竞聘书。此时远在马来西亚执教的江嘉良也通过发函表示参加竞选,同时投标的还有好几位同事。但最终许绍发总教练上报给乒协徐寅生主席李富荣副主席的名单里,只有蔡振华一个人。

许绍发力荐蔡振华,乃是出于公心。因主教练人选一旦确定,他这个总教练也就该“下岗”了(按理说1989年就该下岗了,他又凑合了两年,如今实在是凑合不下去了,占着茅坑不拉屎,就算领导不好意思撵人,自己也觉得难为情),已经说好了去南美淘金(执教),他不用再考虑自己的荣辱得失,谁来干与他个人利益已经没多大关系。老许在总教练岗位上待了9年,经历了国乒由全盛到全衰,他早已心力交瘁。物色好一位男队主教练,是他在总教练岗位上所干的最后一件事。他切身体会到了身先士卒、历经磨砺、运筹帷幄、胸怀大志对于一个团队(尤其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团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蔡振华身上恰恰具备这种“帅才”的潜质。

毋庸置疑,许绍发是蔡振华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位伯乐。

“海选”通过了,等待着蔡振华的还有最后一道“面试”。

此事关乎中国乒乓球的前途和命运,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和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亲自出马担任主考官。

二位掌门人正襟危坐,许绍发内心忐忑,蔡振华则不卑不亢。看似这是一次单项选择,招聘方完全掌握主动权。但在座的四位都心照不宣,其实这也是一次双向选择,应聘方早有备案:中标更好,不中也行,大不了小爷我拍屁股走人,国外好几家球队正巴不求得等着我去签约呢。倘若不能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么我就挣银子当“土豪”去。

彼此再熟悉不过,于是直奔主题。李富荣开门见山:“中国队目前的状况你明白,巴塞罗那奥运会还有一年的时间,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此话乃抛砖引玉,有三层含义:一、当下世界乒坛格局;二、你的执教理念和方略;三、当务之急的奥运会怎么办?

蔡振华随即应答,留下了一段流传乒坛的佳话。

“目前的形势以往任何时期都严峻,从多特蒙德到千叶,成绩继续下滑,导致我们元气大伤,尤其在心理层面。但男团第七名并不是我们的真实水平,如果发挥的好一些,应该是二至四名之间。这两年各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只拿了第七是我们运气差点……”不评价前任,一句“运气差点”含糊了事,这正是蔡振华聪明过人之处。

“现在瑞典队兵强马壮,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正值巅峰,连拿了两届男团男单冠军,各队只能跟随其后,今后这两三年,似难以与之争锋”。听到这儿,徐、李二人对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

“巴塞罗那比汉城更不容乐观,男子单打排名世界前16位选手中我们只有马文革一人,夺冠几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五,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实话实说,恐怕连决赛也进不了,拿这块金牌无疑是痴人说梦……”听到这儿许绍发瞅了蔡振华一眼,心中叫苦不迭,你这孩子咋这么说话呢,说得如此悲观哪个老板还敢用你?

蔡振华只当没看见,继续侃侃而谈:“男双形势略好一些,世界前10对组合中我们有两对,瑞典有两对,韩国也有两对,德国、法国、比利时、捷克、苏联各有一对,夺冠几率和瑞典、韩国一样,各占百分之二十,希望有,但也没有任何优势”。他稍作停顿,突然话锋一转。“不过这百分之二十,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在欧洲待了几年,他们普遍更重视单打,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男单上面,我们想有所斩获,必须反其道而行之,用这一年的时间主攻双打,花费百分之七十,乃至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此消彼长,夺冠的几率就会上升为百分之四十,甚至超过百分之五十……”

徐寅生不由连连点头,李富荣脸上露出了笑容,许绍发松了口气,遂拿起桌上的热水瓶往蔡杯子里续水。

蔡振华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继续他的执教方略:“选择男双为突破口,力争奥运会上拿下这块金牌,重新树立自信,这是第一步。下届世乒赛在瑞典家门口,人家肯定会全力以赴,我们男团目标应定位在保三争二。剩余的两年时间我们厉兵秣马,加快速度培养年轻队员,无论直拍横拍,力求技术上有所创新突破……削球手也要培养,打法上坚持百花齐放。到了天津世乒赛,我们有了天时地利与人和,队伍新老结合,夺回斯韦思林杯方是水到渠成,这是第二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们再接再厉,拿下男单、男双两块金牌。如果这三步目标全部实现,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复兴便可大功告成……”

蔡振华的应聘发言,分析了当时世界乒坛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理论符合实际,并且突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可操作性很强。能在“仓促”间说出这一番高水平的策论,说明蔡振华不是一般意义的人才,他早就备足了功课,成竹在胸。两年的“实习期”他并没有混日子,这个宏伟蓝图已在心中勾勒了无数遍。

求贤若渴的徐、李二位喜出望外,“面试”的结果大大超出了他俩事前的期望值。英雄所见略同,蔡振华的谋略思想与他们的思路大体上相同,只不过眼前这位晚生后辈说得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比他们考虑得更缜密。

这就是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乒坛“隆中策”。

这一年蔡振华30岁,正值而立之年,这是男人干事业的金色年华。从此小龙归大海,不再韬光养晦,这位少帅可以地尽情地施展才华,浓墨重彩抒写属于整个团队、同时也属于自己个人的辉煌。

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蔡振华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三、巴塞罗那的硝烟

按照既定方针,蔡振华将主攻的目标定位为双打。封闭训练用70%的时间训练双打,30%的时间用于单打。

1991年世乒赛上,王涛/吕林虽然在男双决赛中负于瑞典的冯舍、卡尔松,与伊朗杯失之交臂,但让中国队看到了希望,所以王涛/吕林首先入围。

马文革是男单一号,参加奥运会在情理之中。原本马文革一直与陈志斌配双打,两人合作曾夺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男双冠军。而蔡振华上任以后,受王涛/吕林一左一右配对的启发,为马文革更换了新搭挡于沈潼。二人配对没多久,就在1991年年底的全国锦标赛上战胜了王涛/吕林,获得男双冠军。于是,这一对也被确定下来。

经过八个月的艰苦训练和充分准备,两对男双满怀信心地投入了比赛。

奥运会男双共有32对选手参赛,分成八个小组打循环赛,每组只能有1对选手出线晋级淘汰赛。

王涛/吕林在小组赛就遇到了麻烦,对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舒尔贝克首局出师不利,竟以16:21落败,急得坐在场边指导蔡振华满头大汗。幸好,经蔡导的及时点拨,王/吕熟悉了对方打法,连扳两局(小组循环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方涉险过关。

马文革/于沈潼在对尼日利亚一对不知名的选手时,竟也丢了一局,在颇费了一番手脚后,才以2-1取胜,也进入八强。

上半区:

马文革/于沈潼——姜熙灿/李哲承(韩国)

卢普莱斯库/格罗杰西(塞黑)——罗斯科夫/费茨纳尔(德国)

下半区:

刘南奎/金择洙(韩国)——马祖诺夫兄弟(独联体)

盖亭/埃洛瓦(法国)——王涛/吕林(中国)

姜熙灿/李哲承曾在小组赛中淘汰了赛会头号种子瑞典的佩尔森/林德,闯进八强。韩国队与中国队一样,也以双打为重点,两对选手实力都不差。虽然马文革/于沈潼先输2局,又将比分扳平,但决赛局还是以3分之差被挡在了四强门外。

2号种子王涛/吕林,以3-1将法国组合盖亭/埃洛瓦淘汰出局。

半决赛,王涛/吕林对阵4号种子刘南奎/金择洙。刘南奎/金择洙可谓是“黄金搭挡”。两人也是一左一右,自打配对以来胜率极高,曾夺得1990年首届双打世界杯冠军,本届奥运会,韩国人对男双这枚金牌乃是志在必得。在备战期间,蔡振华一直把刘南奎/金择洙列为重点对手,反复观看比赛录像,作了针对性研究。开锣打响,王涛/吕林发挥相当出色,以3-1拿下了这场关键的比赛。

另一场半决赛,3号种子罗斯科夫/费茨纳尔3-0轻取韩国的姜熙灿/李哲承,挺进决赛。这对德国组合是40届世乒赛男双冠军。奥运会开赛以来,状态奇佳,一路过来全部以2-0或3-0零封对手,夺冠呼声最高。

决赛打响,满场的观众都在为德国选手加油,罗斯科夫/费茨纳尔以20:15率先拿到局点。在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局大势已去,王涛/吕林并没有放弃,咬紧牙关连得5分,把比分扳成20平,并以26:24拿下了关键的首局。

第二局,情况与首局恰恰相反,中国组合18:13领先时,心理起了微妙变化,想着只要把这局球拿下来,基本上金牌就到手了。结果被德国人连得8分,以21:18扳回一局,双方打成1平。

随后双方又各胜一局。决胜局双方的比分还是交替上升,中局交换场地以后,德国人顶不住了,王涛/吕林一口气把比分拿开到19:13,全场观众也像泄了气的皮球,鸦雀无声。最终,21:14,王涛/吕林笑到了最后。

赛后,蔡振华和王涛、吕林喜极而泣,三人紧紧拥抱的感人场面至今还深深地留在广大球迷的记忆中……

这块宝贵的奥运会男双金牌,为中国男乒的复苏吹响了“结集号”!

四、激战津门

1995年4月,第43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行。

男团比赛全程,蔡振华均采用了新老结合的阵容。小组赛顺利出线后,四分之一决赛,派出了马文革、王涛、刘国梁,三比0完胜日本队。

半决赛,由马文革、王涛、孔令辉上场,三比二险胜韩国队(一号主力马文革先后负于刘南奎、金泽洙,丢了2分)。

中瑞决赛,蔡振华用人不疑,仍让马文革担纲一单,王涛打二单,削球手丁松作为秘密武器出任三单。瑞典队派出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和卡尔松三员大将,与上届决赛不同的是佩尔森重回二单位置。瑞典队的这一安排正中蔡振华下怀。

首盘,王涛激战三局,1-2不敌瓦尔德内尔。

第二盘,马文革还以颜色,2-1战胜佩尔森。

关键的第三盘,丁松的削球打法果然令卡尔松无所适从,以21:14,21:11轻松获胜。

第四盘双方第一主力过招,瓦尔德内尔展现强大实力,2-1逆转了马文革。

决胜盘,王涛表现的非常完美,他在全场观众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以21:14,21:13连胜两局,轻取佩尔森。

时隔六年之后,中国队终于东山再起,重回世界之巅!

当王涛打完最后一球躺倒在地,孔令辉、刘国梁、马文革、丁松一起冲出挡板,扑了过去,纷纷压在了王涛的身上,玩起了“叠罗汉”。随即,这五员虎将又将他们的主帅蔡振华高高抛起。

走下领奖台,如释重负的蔡振华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男子单打比赛,中国三员小将气势如虹,一路高歌猛进。八分之一决赛,丁松以3-2淘汰了1991年世乒赛、世界杯双料冠军佩尔森;孔令辉以3-2淘汰了1993年世乒赛冠军、1994年世界杯冠军法国选手盖亭;刘国梁的表现更是给力,以3-2淘汰了1989年世乒赛冠军、1990年世界杯冠军、1992年奥运会冠军、当时世界乒坛唯一的大满贯得主、并在本届团体赛中保持12场全胜记录的瓦尔德内尔,为中国人夺冠扫除了最大障碍。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国人夺取世乒赛男单冠军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经过四分之一决赛之后,中国选手包揽了四强。半决赛,孔令辉胜丁松,刘国梁胜王涛,半决赛,二人胜利会师。

最终,孔令辉以3-2战胜刘国梁,为中国队重新捧回了阔别8年的圣勃莱德杯。

或许,就连蔡振华本人事先也不曾想到,孔令辉、刘国梁从此成了他指点江山、博弈人生的两张“王牌”。

天津世乒赛中国队大获全胜,继1981年36届世乒赛之后,国乒再次包揽了七项冠军。

“隆中策”的第二步已经实现。

五、梦圆亚特兰大

世乒赛实地已经全部收复,夺取奥运会男单金牌成了蔡振华完成“隆中策”的第三步的重中之重。因为乒乓球项目加盟奥运会之后,中国人还从未染指过这块被视为“乒乓球王冠”的金牌。

奥运会乒乓球每个协会限报4人,三名单打,两对双打。当时的情况,世乒赛、世界杯新科状元孔令辉和老将王涛是当然的人选,而吕林和王涛是上届奥运会男双冠军,,这样四个名额已去其三,中国队原一号主力马文革因状态持续下滑首先被排除在外,剩下的一个名额就要在丁松和刘国梁两人中做选择。

丁松称外界誉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天津世乒赛表现极佳,男团决战时打得卡尔松满地找牙,又在男单比赛中先后削翻了塞弗(当时排名世界第一,“蛮不讲理”打法的典型代表)、佩尔森等世界名将。而刘国梁的直拍正胶兼反手横打独树一帜,令欧洲选手很不适应,天津世乒赛先后淘汰了萨姆索诺夫、瓦尔德内尔,获得男单亚军。二人旗鼓相当,实难取舍。外界也在纷纷揣测,老蔡到底是用丁松还是用刘国梁?

直到6月份,国乒名单才出炉,男队是孔令辉、王涛、刘国梁、吕林。

我们不知道蔡振华在此过程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这一票最终投给了刘国梁,而作为男队主教练,他的这一票至关重要。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谁与孔令辉配双打更合适(削球手丁松与孔令辉试配了,但效果不理想),因为他知道,要想对付欧洲选手,尤其是瓦尔德内尔,只有刘国梁这小子的“三斧头”(发球,前三板、直拍横打)最有效。

带兵的人,最关键的一条就在于知人善任。后来的事实证明,蔡振华大胆启用刘国梁这招棋还真走对了。

备战奥运会期间,蔡振华腰间盘旧伤复发,医生警告说若不好好休息,很可能就会导致下半身瘫痪,影响多种功能。扬州封闭集训,乒协领导劝蔡振华别去了,留在北京继续治疗。但蔡振华坚决不同意,最后是让人用担架抬上了飞机。

在扬州,蔡振华坚持趴在台子上,从二楼俯视队员们的训练。主帅如此恪尽职守,手下的将士自然大受鼓舞,于是大家都玩命似地加班加点苦练。

——1994年备战广岛亚运会期间,蔡振华的父亲身染绝症,但他只回无锡老家呆了三天,把照料老爸的责任都托付给了妻子黄胜。

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蔡振华用行动履行了自己当初的若言。

1990年世界杯双打冠军(关于蔡振华,这些历史贡献,你不能不知道!)

1996年8月,亚特兰大奥运会打响。

一号种子孔令辉男单八分之一决赛输给了韩国选手金泽洙。——也许是命中注定,孔王子完成大满贯还得再等上四年。

2号种子、上届奥运会冠军瓦尔德内尔,也在十六进八时输给了代表加拿大出战的前中国选手黄文冠。

两位夺标大热门同时出局,多少有些令人意外。竞技场从来都是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刘国梁闯入八强后,先后淘汰了黄文冠、罗斯科夫,与先后淘汰了萨姆索诺夫、坎贝尔的大师兄王涛会师男单决赛。

对于这场同城“德比”,赛前舆论一致看好王涛,以往两人战绩王涛十胜八九,占据绝对优势。刘国梁深知若和王涛打常规战自己必败无疑,于是剑走偏锋,用“搏杀”的非常规战术来拼这块金牌。而王涛征战多年,拿过不少双打世界冠,唯独与单打世界冠军,再加上年龄打了(30岁),这是完成多年夙愿的最佳时机,面对一位嘴上没毛的小师弟无形中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最终刘国梁3-2胜出,为中国队摘取了这枚国人祈盼已久的男单金牌!

孔令辉/刘国梁组合,还获得了男双金牌。

“二次创业”大功告成,国球的“疆域”如同康熙时代的中国版图,空前辽阔。当年“隆中策”勾勒的宏伟蓝图,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终于完全得以实现。

蔡振华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但面对媒体时,我们的少帅已是宠辱不惊云淡风轻。他淡然一笑:“我尽力了”。

蔡振华在国乒的历史地位,仅次于白手起家“首次创业”的傅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