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九十六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
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专栏中脉七轮呼吸法作者:心洞察精品课99币253人已购查看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
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
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
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有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乎此法。
七支坐法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 双足跏趺(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
如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
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者,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
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种手势,也叫做”结手印“、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
四、 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 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劲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天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通常静坐时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坐垫约二、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另外,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个的生理状况,可酌情选择如意坐、金刚坐或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