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NASA
1969年的今天人类首次登月,
于是每年7月20日,成为“人类月球日”。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图为声控拍摄这次火箭升空的完美尾焰瞬间。
摄影:肖海林
提到月亮,
在中国民间,
嫦娥是人们最先想到的月之神祇;
在古希腊,
人们先会想到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
在古埃及,
人们会先想到第一代月神孔苏(Khonsu);
而在日本,人们可能先会想到辉夜姬(Kaguya);
或者,更多日本人可能会想到——
twitter曾开始一个““sailormoonredraw(重画美少女战士)”活动,上图是原版动画中的水兵月;后来,华裔大神级画师Artgerm将其重制成这样,使众人眼前一亮——
图源:twitter,@Artgerm
然而再往后,事情就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有位推友甚至煞有介事地把水兵月重制成了这个样子——
图源:twitter,@kgproject2
几十万公里外的一颗冰冷灰暗的星球,被无论古今的人类创造出层出不穷的浪漫神话,并命名为月球;甚至,成为了人类唯一踏足过的外星领地。古今不变的遥望、幻想与追索,正体现了这颗围绕地球旋转的天然卫星对人类的无尽吸引力。
英国诺森伯兰郡,一群惊鸟飞过月亮
摄影:OWEN HUMPHREYS, PA IMAGES, GETTY
可是小小一颗月球(和地球的大小相比大约是五角硬币旁的一枚绿豆),不发光不发热,永远保持冰冷,全靠蹭来的太阳光反射才被人类看到,这样的月球,有什么值得人类喜爱并研究的呢?
我是月球,千变万化
摄影:GARY HERSHORN, GETTY
人们观察到千变万化的月球模样,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条: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2、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
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从左到右顺时针依次为:New moon(新月);Waning crescent(残月);Last quarter(下弦月);Waning gibbous(亏凸月);Full moon(满月);Waxing Gibbous(盈凸月);First quarter(上弦月);Waxing crescent(峨眉月)
月相看似严格按照周期变化,其实并非恒久不变。偶尔,也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8种月相中,最能激发艺术家和诗人灵感的莫过于满月;而当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恰好又是满月,则被称为超级月亮。
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上,超级月亮从山丘缓缓升起。
摄影:SERGEI KRASNOUKHOV, TASS/GETTY
除了超级月亮,月食也一直备受关注。早在公元前2283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已有人类关于月食最早的记录。
从太阳的角度出发,当月亮在地球后面移动时,就会发生月食;当月亮被地球阴影完全笼罩时,就发生了月全食;更有趣的是,在地球上观察月食的同时,在月球上也可以观察到日食。
月食过程中,黑暗逐渐笼罩在月球表面
摄影:BABAK TAFRESHI
月全食发生时由于地球大气层把紫、蓝、绿、黄等光都散射掉了,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可以穿透大气层,被折射到月面上,此时的月亮呈红色,称之为“血月”——血月在古代多种传说中,都是“凶兆”、“凶月”;而在“塞尔达传说”中,血月却是大部分补给和装备全部刷新的好日子。
摄影:KAREN BLEIER, AFP/GETTY
除了血月,还有两种命名与颜色有关,分别是“蓝月亮”和“黑月亮”。同一个月份看到两次新月时,月末出现的第二个新月就叫“黑月亮”,相反地,如果同一个月份出现两次满月,那么第二次满月被称作“蓝月亮”。
NASA于2020年7月31日拍到的“黑月亮”
图源:space
2011年12月在伊朗拍到的蓝月亮,蓝月亮并不是肉眼可以看到蓝色调的月亮,也可以呈红色。
摄影:BABAK TAFRESHI,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既然有月全食的存在,
那么有没有月环食的存在呢?
答案是:没有。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绝不会出现月环食。
由美国Hinode solar mission在2010年1月4日拍到的日环食照片。
图源:JAXA/NASA/HINODE/XRT
我是月球,要啥有啥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上的一个辅助仪器圆顶看起来像“吃豆人”在吞噬月球。
摄影:ESO/ERIC LAGADEC
看似荒芜的月球,其实是一个囊括多种研究资源的大宝库,针对月球上采集的样本,研究人员每年都会产出许多的科研成果。
编号15016的月球样本是某种玄武岩,被保存在充满流动纯氮气的不锈钢柜里。
2019年,有研究人员称,最古老最完整的地球岩石其实不在地球上,而存在于月球。这一结论来源于1971年美国阿波罗14号宇航员在月球上收集到的14321号样品。
研究人员Linda Tyler (左)、Nancy L. Trent (中)、Sandra Richards透过玻璃观察着一块篮球大小的月球岩石,编号14321,是阿波罗14号任务期间从月球上取下的样品。
图源:NASA
之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来自澳大利亚的杰克山,距今有44亿年的历史(存在争议)。即使杰克山上的岩石真的那么古老,也远不如14321号完整。
阿波罗14号宇航员Alan Shepard在月球表面采集14321岩石前拍下了这张照片。
图源:NASA
这块月球岩石在地球的地壳内形成,而后被撞击地球的流星抛向月球。这种现象并不罕见,月球表面高达0.5%的岩石最初都形成于地球上,不仅地球,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的岩石碎片也可能会散落在月球上。
白色箭头标记的地方即月球岩石中形成于地球上的部分。
图源:NASA/MODIFIED BY LPI
除了可供研究的岩石外,月球虽不像地球一样可以被称为“水球”,但它含有的水量并不少。有研究表明,在月球表面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水分子就附着或包裹在月球土壤的颗粒中。
地球≈水球
图源:COURTESY NASA
研究模拟了月球上阳光照射不到的背阴面,发现了约39886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50万个足球场)的区域,这区域冷到足以保存冰,甚至冰的含量要比人们之前设想的要多20%。研究人员称,月球这一神秘的“水循环系统”,很可能为未来月球宇航员提供水资源。
一项关于月球的新研究正在帮人们弄清楚月球上究竟有多高的含水量
图源: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69年的今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是人类首次对外太空进行探索并迈出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为了纪念人类的壮举,每年的7月20日被设立为“人类月球日”。
月球上的第一个人类脚印,它将保留数百万年。
图源:NASA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订阅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全年刊
赠送火星、月球高清海报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