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梵高说:每个人都是一团火,但是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火,隐喻深藏内心的欲望;烟,隐喻外在表象的行为。
在正常的人类群体中,不存在无动机的行为,也不存在无欲望的动机。
归根结底,欲望是隐蔽在人类行为或者说人类实践背后的动力来源。
二
人的欲望,只能暂时被安抚,永远不可能被满足。
明代朱载堉,写过一首诗,题目是《山坡羊· 十不足》,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特点。
诗曰: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三
人的欲望,表现为人的需要。
这种需要的对象,就是通常所说:想要的东西。
想要的东西,因人生年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如孩子想要玩具,青年想要爱情,中年想要成功,老年想要长生。
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是:孩子今天买了一个喜爱的玩具,明天还想买另一个玩具,甚至后天还想买前天曾经买过的玩具;青年谈恋爱,处着一个对象的同时,还想和另外一个异性建立对象关系;等等。
想要的喜爱的东西得到了,并不能令其感到满足。
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没有得到的东西。
也就是说,欲望的对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升级和变迁。
四
放到爱情或婚姻领域,这种欲望升级和变迁,会受到道德谴责。
如金屋藏娇的汉武帝刘彻,如凤求凰的才子司法相如,再如“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刘秀,等等。
欲望的对象变了,或者欲望对象之间发生了冲突,人最终还是忠实于自己的欲望。
五
如果放到社会发展领域,来考察欲望呢?
古代社会,皇帝执掌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君权神授”的欺骗,皇帝的官僚统治集团一边征收苛捐杂税、征发徭役,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一边倡导老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说什么小人“利欲熏心”,君子“无欲则刚”。
现代社会,各国政党执掌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授权,执政党通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生存发展的需要,来构建自身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的使命不懈追求。
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无非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升级和变迁的生活发展欲望。
可见,当今社会的所谓欲望,并不是封建社会认定的在老百姓层面见不得人的东西。
六
欲望究竟从哪里来?
荀子曰:“人生而有欲”。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欲望只不过是意识的构成部分,本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说:一定的物质利益所激发出来的情欲、激情、目的是历史变革不可缺少的动力,人如果失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关系、追求的欲望,人便失去了更新的活力,社会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恩格斯说:鄙俗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财富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七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逐自己喜爱的东西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满足变化着的欲望的过程。
欲望推动人类的行为,可以为恶,亦可为善。
为善还是为恶,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品格素质。
总之,如尼采所言: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图网|侵删)
欢迎关注原发微信公众号:传家宝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