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决赛日,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见证冠军登基之时,1000公里外的伏尔加格勒竞技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连日的大雨使得体育场和伏尔加河之间的土堤被冲开,大量泥土塌落至一旁的公路,导致交通堵塞,同时球场内部也由于雨水渗漏而受损,需要一周时间来修复。
伏尔加格勒体育场世界杯前刚刚竣工,是在老球场基础上进行的翻新改造,耗资超过两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生事故的堤岸和周边道路都是为服务世界杯所新建的,伏尔加格勒市长曾表示,这一设施能在世界杯后继续使用,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成为世界杯遗产循环利用的关键部分,但一场大雨却让这一计划大大受挫。
历届体育大赛之后,对于“大赛遗产”的讨论不绝于耳,场馆的闲置、维护和再利用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从2010年开始,俄罗斯在球场建设上耗费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但世界杯过后它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并不是很大。以伏尔加格勒为例,当地球队伏尔加格勒旋翼仅仅是参加俄罗斯二级联赛,场均上座率不足4000人,而扩建后的主场容量达到45000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加里宁格勒、下诺夫哥罗德和萨马拉等城市,如果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除此之外,球场高昂的维护费用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伏尔加格勒体育场的维护工作会给政府带来每年2亿到5亿卢布的额外开销,但比赛的门票收入显然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许多城市都提出了球场改造的方案,将球场容量缩减,减少维护的费用。当然,单靠改造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俄罗斯政府在2015年便决定,对世界杯后球场的维护进行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到2023年为止,世界杯球场的维护费用将超过130亿卢布,其中124亿卢布由国家政府拨款,其余小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大赛后的场馆,既要重视利用,更要重视维护,二者不可偏废。巴西的马拉卡纳体育场,曾举办过两次世界杯决赛和奥运会开幕式,但2016年后便少有使用,如今已是一片荒凉;里约的国家体育场,更是已经沦为公交停车场。相比之下,北京奥运会后的鸟巢使用更为多样,举办了赛车、电竞等大型活动,上座率和收入也十分可观,但鸟巢维护不当的问题存在已久。夏季常有欧洲强队来此进行友谊赛,场地质量一直不令人满意。2016年原定在鸟巢进行的“曼市德比”,最终竟由于场地问题取消,让全世界看了笑话。想到中超联赛的场地也经常因为演唱会而变成“菜地”,中国在体育场馆的维护能力上实在令人担忧。
谈到“大赛遗产”,近邻日本就值得我们学习。2002年韩日世界杯使用了10座日本的球场,如今没有一座被荒废,都被用于棒球或足球联赛球队的主场。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球场的维护,为了保护草皮,赛季中不会在足球场开演唱会,更多会放在使用人造草皮的棒球场。
面对那些为大赛而建的球场,怎样完全发挥它的剩余价值必然重要,但不能抛弃场馆本身存在的意义,对场馆的维护工作相当于延续它的生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