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解读是:「写作是一种天份,与生俱来的才能,所以学不来。」但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我认为,所谓的写作不能教,指的是:
写作不能光靠别人教你,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学习与练习。
师傅可以领进门,但修行终究在个人!
可是有人会坚持说,写作是需要天分的,是一种天赋!有人就是一下笔就写得比别人好啊!脑袋就是能孕育出独特的想法观点!
是老天生给他的!他就是比人强!
这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天赋吗?
他究竟是天才?还是提早苦练的受虐儿?
我认同每个生物体都不同,各方面的学习快慢肯定有差别。但,我从不认为任一个在各领域有杰出专长的人,是「单纯」靠天赋达成成就的。
这世界上就算真的有天赋,那也与成就没有绝对关系。
在所谓的天赋后面,往往藏着我们没看见的漫长努力。
对创作者来说,就算真的有天赋。
那也只是你比别人提早开始阅读、读得更久、读得更用心;进一步你要比别人提早开始练习、写得更多、写得更用心。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唐家三少在网上写作的朋友们都应该听说过,除去那些个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金钱和地位方面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作家。
那么他是靠天赋么?下面一组数据很简单就能分析得出,并不是。
他的第一部小说《光之子》创作时间2004年02月到2004年08月,总字数77万,全都算上是7个月,每个月11万字,平均到每天就是3千7百字,这是按照30天不休息,试问现在的写小说的有多少人能保持这样的坚持呢?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看他的第三部小说《善良的死神/魔法帝国》创作时间2005年03月到2005年07月,总字数160万,每月32万,每天1万以上,何其努力和自律。
他此后的作品《斗罗大陆》,《天珠变》,《神印王座》哪一本都是以每日更新1万字以上完成的,而且他坚持了10年以上。
天赋只是让你能挨得住长长的寂寞、枯燥的练习,却仍不改热情。
天赋只是大量累积阅读与书写,让文句被收录进你的大脑,之后下笔时被你自然化用、提升文思。差异只在谁读得多、谁读得用心、谁练习得多。
天赋的真相,只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产生的差异。
你每多读一本书、多看一篇故事、多背几句佳句词汇、多练习几篇作文,你就比那些没读没背没练习的人写得更好一丝一毫。
每月每年不断累积的「一丝一毫的更好」,便会在十年、二十年后叠加成你与别人之间巨大的鸿沟。
这时候其他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差异,没见到过去两人的人生轨迹,而他们会推诿地说一句:
「因为他有天分。」
用这两个字抹煞了他人的作为,好似他是生下来不太需要努力,就会下笔写好文。
同时用这「天份」两个字,为自己的平平无奇找到借口,自此更认命地让自己无须努力。
「反正怎么努力也赢不了有天份的人,那就甭努力了吧。」
你还在骗自己写不好是因为没有天份?别人写得好是因为他有天份?别自欺欺人了,承认别人读得比你多、写得比你多,然后设法让自己慢慢赶上吧。
上面我们其实已经证实了天赋论的伪科学,那么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成为唐三少一样的大神呢?请读完下面这三条建议。
练习写
任何技艺学习的基础都是模仿,先学会把故事讲完才是初学者最重要的学习。如果你是个爱读故事、想动手写作,但却经验极少的入门者,急着想在作品中运用各种技巧反而会让自己写得绑手绑脚。
你可能想要写些故事,但往往下笔写了几句就觉得越看越怪,最后将纸揉掉、将档案关掉,写作的冲劲也胎死腹中。
写得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下来,不能完成作品。
练习想
读与写都是学习,而「思考」更与学习等重。思考便是帮助你找出自己的问题、侦测盲点。
在写作时,不单单是练习编造、锻炼文笔,也要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而更进一步的思考则是:「练习想别人的意见」。
有能力且愿意给出意见的人太少。古人说:「知音难寻」绝非虚言,要遇到「具有专业度且愿意给予意见的朋友」才是最难的事。
许多有能力的人是不太给意见的。曾有一个文字工作者声明:「谢绝评稿」。他说:评跟读是两回事,十万字可能读三个小时就结束了,但评却要多花两三倍时间,还有难以估计的心神。
所以在写作中,我们应该习惯反复地问自己下面这三个问题。
- 为什么这样做?
- 为了什么?
- 如何更好?
这三个自问自答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却常常让我找出并解决很多问题。更重要是让自己习惯去找问题,找问题的能力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重要。
练习改
小说写完最后一个字,只完成了一半。没有经过修稿的创作经验,不是完整的创作历程。
修稿不是没有意义的,或只为了单纯除错。我自己的经验里,写一部小说的种种历程中,从灵感延伸、写摘要大纲、做背景人设、更细的章节大纲,最后写完整本。
修稿是为了让自己进步。
愿意修稿,是承认自己肯定有不好之处,愿意参考别人的意见,给自己进步的空间,尝试让自己更好,有一颗向上提升的心,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品质坚持。
打不倒的不是勇士,倒下还能重新站起的才是勇士。
愿我们一起落笔惊风雨,书成泣鬼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