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泰安宁阳8月16日讯8月16日晚上七点半,由中共宁阳县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主办,宁阳县文广新局、宁阳县广播电视台、宁阳县旅游局、中共泗店镇委、泗店镇人民政府、宁阳县文化馆、宁阳县蟋蟀文化协会承办的“蟋都唱响中国梦”2018年中华宁阳蟋蟀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正式上演。
立秋后,惊天霹雳、一声惊雷,蟋蟀破土而出,鼓乐《天鼓》恰如其分地呈现了蟋蟀出土时令人震撼的场景,拉开了整场文艺演出的序幕。
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北方最大的蟋蟀交易集散地
山东蟋蟀甲天下,宁阳蟋蟀霸五洲。立秋过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宁阳蟋蟀季,上万名爱好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相约在宁阳“蟋都小镇”泗店镇,每年这里成交蟋蟀近亿只。
蟋蟀交易活跃期为每年八月上旬至九月中旬,从上世纪90年代,宁阳县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蟋蟀交易集散地,并围绕蟋蟀捕捉、销售、甄别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富民亮点。斗蟋名著《功虫录》中曾有宁阳斗蟋黄麻头战败上海梅花翅而获“赐宫花披红巡各殿”且献蟋者朱钲抚获赐赤金百两的记载;《斗蟋随笔》记载了光绪21年至1940年间,在26个全国蟋蟀悍将中,山东占17个,其中宁阳就有9个。2009年“宁阳斗蟋”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宁阳蟋蟀”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
“宁阳蟋蟀”成就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诚信、勇敢、忠诚、知耻辱、识时务是蟋蟀的‘五德’,这是一项具有浓烈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重视蟋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推进由资源到产业、由产业到文化、由文化到品牌的转变。”泗店镇党委书记杜焕军说。
围绕“宁阳蟋蟀”这张名片,该镇投资600余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中华宁阳蟋蟀文化主题博物馆,在柳楼村和纸房村建设了占地1000余亩的蟋蟀资源生态保护区,今年还联合上海蟀将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蟋蟀诚信交易平台,规范蟋蟀交易行为,扼制白虫对市场的冲击。9月底10月初,该县还将举办首届“中华宁阳蟋蟀世界杯赛”,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队伍将共同角逐百万大奖。
物以“蟋”为贵 特色“蟀”发展
蟋蟀业带动了当地宾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成就了“小虫经济”。期间,蟋蟀爱好者们仅收购蟋蟀花费平均每人在2-3万元,交易总额能达到5亿元。以天津为例,三位常年来购蟋的客商年花费超过1000万元,其中一位邵姓老板每年花费500万元左右,绰号大鹏的老板每年花费300万元左右,汪姓老板每年花费200万元左右。经蟋蟀研究院测算以及通过相关行业收益保守概算,该县围绕蟋蟀产业产生的各类综合经济效益超过7亿元。
小小蟋蟀撬动了小镇农民的致富“杠杆”
蟋蟀交易高峰期间,在泗店镇从事田间蟋蟀捕捉的人数有近2万人,人均每天收入260元左右。除直接从事蟋蟀捕捉的人员外,一些长期从事蟋蟀研究的“土专家”,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专门从事蟋蟀鉴别,并从中收取服务费用,成为专业的蟋蟀“经纪人”。据介绍,该镇蟋蟀“经纪人”有上百名,人均收益5万元左右,去年全镇蟋蟀最高成交单价达到11.5万元。
相关阅读:夜新闻丨“蟋蟀猎人”凌晨两点下地淘金 这里的虫子能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