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作为中国文坛中的豪门巨匠,鲁迅先生笔下描绘过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麻木空洞的祥林嫂,圆规似的杨二嫂,迂腐却又善良的孔乙己,发生巨变的闰土……

这些人物,都只是时代中的一粒小小尘埃,他们平凡,普通,都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盲目前行,最终只在鲁迅先生笔下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在鲁迅先生描绘的人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悲剧色彩的,就是他少年的玩伴闰土了。闰土的一生可以说当时时代的缩影,从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到中年被生活压弯了脊梁,变得苍老麻木。

闰土的故事,被鲁迅先生写进了《故乡》,成为了如今课本中的文章。鲁迅先生写下这个故事,不仅是想要描述一场悲剧,更重要的,是想通过闰土,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年少初见意气风发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这是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戴着银项圈,紫色的圆脸,抓猹时透着一股少年的意气。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的鲁迅和闰土都只有十多岁。闰土是鲁迅家长工的儿子,因为鲁迅家里十年一次的大祭,才从乡下赶到城里帮忙。

因为生于农村,闰土最初还有些害羞。在熟知之后,鲁迅得知闰土会在冬天的雪地里捕鸟,他还告诉鲁迅农村的海边有五彩斑斓的贝壳,以及自己在月下抓猹的“英勇事迹”……闰土所说的,都是鲁迅未见过,未想过的事情,这些都让他感到新奇,闰土的“见多识广”,也深深震撼着年少的鲁迅。

这就是少年时期鲁迅心中的闰土:聪明伶俐,活泼勇敢,机灵能干。因为闰土,鲁迅开始期待下雪,开始向往海边漂亮的五色贝壳。当正月过去,鲁迅与闰土分别,两人依依不舍,还互送了礼物。

少年时期的美好就这样戛然而止,自此分别,鲁迅和闰土有二十多年再未曾相见过。可闰土那明晃晃的项圈,紫红的小脸,在月下抓猹的形象却深深刻在了鲁迅先生的脑海中。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在鲁迅先生质朴的笔触下,少年时的闰土意气风发,不用为生计发愁,也未经历过社会的捶打。在读《少年闰土》时,多多少少都会从中发现一些我们曾经的身影,或许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少年闰土”,都意气风发,不谙世事,只懂得最淳朴的快乐与自由。

然而,随着慢慢长大,我们也开始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了所有平和表面影藏的暗流涌动,也都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开始圆滑而麻木地生活。

再次相见已是物是人非

二十年后,鲁迅先生返回故乡,准备卖掉家中的老屋。在这时,他与儿时的玩伴闰土又再次重逢。可这时的闰土,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都让鲁迅先生感到惶恐。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再见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曾经那双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见到鲁迅时,闰土不再提起海边的贝壳,雪地里捕鸟,而是拉着自己的儿子给鲁迅下跪,用粗哑的声音喊了一声“老爷”。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闰土,已经被时代埋葬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闰土开始扛起家中的重担,六亩薄田,六个孩子,动荡,苛税,疾病……这些都如一座座大山,压在闰土的肩上。他没有文化,独自忍受着生活的辛苦,被动或主动地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成了如他父亲一样规矩的中年人。

这时鲁迅家中的光景也不复曾经那般富裕繁荣,闰土那明晃晃的银项圈也早已不见踪影。因为经历不同,两人都不复曾经的童真,尽管儿时美好的记忆还在,但两人已经无话可说了。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中年的闰土已经发生了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仍然很容易满足。当鲁迅让他拿走一些家中需要的物件时,他依旧像儿时那样快乐。在拿走了桌椅碗碟后,他还拿走了烛台和香炉。或许这两样东西,是闰土在辛苦生活中,唯一一点慰藉和希望了吧。

悲剧背后隐藏真理

《故乡》是鲁迅先生在经历了生活的磋磨后,缅怀自己的青春,伤感物是人非的短篇小说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闰土的形象则尤为饱满。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当多年之后,鲁迅再与闰土重逢,儿时旧友的踪迹已再难寻觅。两人之间相隔的几十年,已经变成了难以跨越的沟壑。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磋磨下,农民身份的闰土不复儿时的灵气,他也变成了碌碌大众中的一员。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磨平自己的棱角,甚至变得有些迟缓,麻木。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少年时代的闰土是一部喜剧,他机灵,勇敢,月下抓猹那矫健的身姿跃然纸上,而中年的闰土却被生活压弯了背脊,觉得苦,却只能默默地抽烟。若将整个时间线串联起来,这无疑是一部让人发出沉重叹息的悲剧。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很多人都说,闰土从少年到中年发生的巨变是当时时代碾压下的必然结果,但或许鲁迅先生在用锐利笔锋批判现实,批判社会的同时,也想借闰土的巨变,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真理。

离开象牙塔后,我们渐渐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社会中的我们不再是孩子,不再是学生,开始有了更多的身份:员工、丈夫、妻子、父母……每一种身份,都是一份责任,是一种磨炼。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生活的磋磨下,忘记了曾经的理想,每日碌碌无为只求温饱。曾经所有年少的意气风发,诗与远方,都变成了深夜中撞碎的一盏盏酒杯。很多人,最终也慢慢变成了木讷,麻木,迟钝,规矩的中年闰土。

都无可避免(当我们不再年少,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麻木、规矩的中年闰土)

人生是一次探险,是一次旅途。尽管现实已经血淋淋地摆在眼前,我们依然要相信心中的诗与远方,生活重要,但希望,美好依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底色。在接受了生活的洗礼后,愿每个人都能记得最初的美好,即使认清生活的本质,依旧能守一颗初心,勇敢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