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无论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还是东亚国家,谈起育儿和升学,每个家长都是共通的。那是由焦虑、无尽担忧又混杂着快乐、惊喜,共同编织的复杂网络构成。

周末,花了两个晚上读完了《私立小学闯关记》这本书。光听书的介绍就饶有意思,它讲述了一位出身上流社会的母亲槙原久美子(以下简称为美子)费了很大力气把孩子“鸡”进了日本著名的私立小学。6年后,由于实在是“卷”不动了,身心俱疲的母亲带着孩子离开日本,远赴美国。

有网友把此书形容为东京版《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但纽约上东区妈妈们的疯狂与书中那些光怪陆离的场景,多多少少脱离了亚洲读者的真实生活,我们很难不用一种猎奇的视角去看待它。

也许是因为东亚社会有太多相似性,《私立小学闯关记》轻易让中国读者获得情绪共鸣。比如书中那些让人紧张的幼升小入学考试;比如向来性格温和的作者,一旦陪儿子太郎做起作业就崩溃得“河东狮吼”。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整本书没有居高临下的分享与说教,即便书的末尾,患有多动症的太郎最终被多所美国名校录取,这算得上是一种“逆袭”;它更缺乏宏大的野心与主题,描述的是平庸的日常,但作者用她真挚的笔触、毫无保留的内心解剖,让我们看到身为母亲所遇到的各种鸡飞蛋打的慌乱时刻。

那些内心解剖或许听起来并不光彩,关于儿子第一次自己上学时的提心吊胆,关于渴望融入其他妈妈们的社交圈时表现出的讨好但又想要“出风头”的虚荣心,关于太郎遭遇老师体罚,身为母亲的心痛与不知所措......她描绘的是她自己的遭遇,亦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父母。

或许为了让整本书更符合我们的语境与时代热点,在翻译过来时,这本书的名字为《私立小学闯关记:不输在起跑线的精英教育》,但坦诚讲,观看整本书的体验并不像书名那样充斥着焦虑。恰好相反,作者的笔触充满乐观与自我调侃,在阅读的过程里,几度被作者的幽默感逗得大笑。

不仅有共鸣,如某位豆瓣读者所言,这本书温馨还治愈。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8%的录取率

闯关私校的备考群像

作者美子出身于典型的上流社会,父亲是日本最大贸易公司的总裁,哥哥是个事业有成的银行家,而且他们都毕业于哈佛大学。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下,美子从小接受着精英教育,童年在伦敦渡过,三岁起就去私立学校读书。那时,妈妈常开车载她去学芭蕾舞和上钢琴课,直到8岁那年,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才回到东京。

但即便美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有着国际化的视野与工作(曾在东京的《时代周刊》担任外国记者,在俄罗斯的《莫斯科时报》任专题编辑),但与哥哥、父辈们相比,自己在家族里面仍旧显得过于平庸。

母亲常常对她说的话是,“你以后要嫁给像你爸爸或者你哥哥那样的男人”,母亲的话让那时的美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或许是出于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美子将希望寄托于儿子太郎,她在书里这样写道,“或许,我可能只是想借此补救一下自己一事无成的人生...我希望太郎能够帮我提升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

美子没怎么考虑过太郎的择校问题,直到太郎5岁那年,在朋友们的建议下,美子选择了日本一所享有声誉的顶尖私校,她的父亲也从这所小学毕业。

选择这所私校的家庭多多少少是一种特权的象征,每年10000美元的学费就将大部分普通家庭拦在门外。

如果学费是“起跑线”,那么接下来比拼的就是父母们的野心与孩子们的努力。这所学校只有8%的录取率,大多数孩子从3—4岁就开始准备,当5岁的太郎想要考取这所学校时,他却被好几所“备考学校”拒之门外,理由是“只有半年的时间准备,太晚了。”

没错,在日本,孩子们想要进入顶尖私校,在学前要去“备考学校”打磨应试技巧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共识。日本社会称这些备考学校为juku,它们构成了日本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庞大应试教育产业的一部分。

幸运的是,最终有一所juku接受了太郎。在半年的时间里,5岁的太郎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要做完跟自己身高一样厚的习题,不光要会数学题,会体育运动,会生活常识,还被要求在团体小组面试时表现出有良好的教养...整个流程犹如美国大学申请一般。

在母子俩的努力下,最终太郎“过关斩将”,通过入学考试拿到学校入场劵。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这里要来介绍下书的创作背景,太郎的幼升小包括整个小学阶段,是正值日本政府提倡“宽松教育”的年代,这个年代又恰好与我们当今的“双减”教育背景相吻合。

有意思的是,即便当年很多学校响应政府口号,消减了学时与课程,但太郎所在的私立学校从来都无视这些政策。

"这所私立学校使用的是政府批准的教科书,但老师们会用学校自己编写的、更进阶的课件进行补充教学。在大多数课程中,学校教授的概念完全超出了该年级的标准教学方针,并没有遵循日本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必修课程和缩短课时的政策,而且以此为豪。"

而在这所学校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都得全A或者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初中都卯足了劲“鸡娃”。仔细想来也不难理解,这些代表精英与特权的家长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顶尖小学,又怎会轻易选择躺平呢?

事实上,幼升小大战、小升初大战,这些话题放在国内的语境未免显得老生常谈。在北京海淀有六小强、在上海徐汇有四大民办,太郎的升学的经历与国内那些考取头部名校孩子的经历有太多相似与共通之处。

书里吸引我的不是那些熟悉的升学话题,触动我的反倒是作者无意描述的那些关于日本小学生的课程与活动。日本小朋们的坚韧与勇气或许正是源于这些在我们看来略显残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日本顶尖私立小学“原貌”

2020年11月,日本发生了一条新闻在国内引发轰动。一艘载有52名小学生的渡轮不幸撞击岩石后沉船。但令人意外的是,在面对灾难时,这些小朋友们临危不惧,有序地跳入海中,游到附近的渔船上。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没有一个孩子受伤或者遇难。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这个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在日本社会有其合理之处。

在太郎读一年级的时候,美子观察到几乎所有孩子都参加了游泳课程。因为每年秋天,学校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锦标赛,孩子们会花很长时间准备,那些游不完全程的孩子会因拖累班级成绩而难过得大哭。

此外,孩子们还被要求考取游泳证书,家长们对此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入学考试,作者这样描述考证当天的场景,“认证当天,泳池大楼大厅里的兴奋程度与小学入学考试成绩公布时很像,屋子里挤满了高兴得发狂的母亲..."

但太郎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总是忍受着无尽的失望,因为他总是失败。有时他完成了规定距离,但因为膝盖有些弯曲,还是没能通过测试。

日本很多学校有着这样一个传统,孩子们到六年级时要在烈日当空的炎夏完成一到两千米的海泳。

这项任务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艰巨的挑战,何况是12岁的孩子呢?所以,那天美子看到很多孩子在游玩后,通常是“耗尽了气力,双眼噙着泪,摇摇晃晃地上岸。”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锻炼意志力的活动几乎贯穿太郎的小学时光:学校每年二月份举行的马拉松长跑比赛,“排名倒数第一的孩子会泪流满面地冲过终点线”;还有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的为期不等的徒步旅行与“胆量测试”,都是日本教育系统别具特色的地方。

除了大量的体育课,学校还开设了“家政课”,学校拥有自己的菜园,可以供孩子们种植蔬菜。太郎在读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其中一项作业是让孩子们给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预算是30美元。整个过程要以书面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外出调研,完成独立课题项目;设计有创意的发明;毕业论文,也是太朗和他的同学们需要学会的“技能”和完成的“项目”。

虽然,美子也对日本教育存在的“应试性”提出了批判,但是总体而言,与我们国内的小学教育相比,前者提供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母子情与离开日本

书本里大量穿插着太郎的日记,触笔可爱活泼。大人们再怎么紧张焦灼,但孩子们的世界简单矇昧,这种强烈反差,几度看得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为了让太郎写作业,母子两人斗智斗勇,几度在浴室“扭打成一团”或者经常性地僵持到晚上10点才吃晚餐,午夜才上床睡觉。

我坐在浴室外面的地板上,背靠着门。太郎被关在壁橱大小的浴室里,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铅笔。除非他把科学题解出来,否则我是不会放他出来的。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幽默感,偶尔我会从门底下塞一颗MM巧克力豆进去,好让他能够支撑下去。如果我觉得他没有在认真思考问题,就摁一下外面的开关,把灯关掉。太郎很怕黑。

还有一天晚上,我一边大喊大叫,一边一拳砸在他的书架上。我的小拇指肿得很高,以至于我都担心自己到时候会戴不进去滑雪手套。

有几次,内心崩溃的美子走出公寓大门,以为这会让太郎感到害怕而“乖乖就范”,结果太郎在家看起了电视,还把门反锁,这样美子就进不去了。

还有一次,美子从堂姐那里学到了经验,把孩子锁到阳台上,这一招对堂姐的女儿很管用,但当美子尝试时,结果太郎立刻爬上二楼的窗台大喊“救命”,美子不得不在邻居叫警察之前把太郎带回屋子里。

2009年1月28日

今天一回到家,妈妈就像个老妖婆一样冲我喊:“写作业去!”

我手上只有一份作业,以为这就是全部,但是妈妈让我去准备一门考试,然后学一些其他东西,再准备一门考试——这次不会花费太太太多的时间。过了一会儿,门铃响了,外婆走了进来。今天我要去外婆家。因为妈妈要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所以不在家。第二天我就从外婆的家里出发去学校。之前我们搬家的时候,新房子还没准备好,我就从外婆家出发上学。我们曾经在驹込住过,从那里出发去学校的路线相同,所以我已经习惯了。那儿也住着好多五年级的学生。我坐火车去学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太郎的日记

事实上,太郎并不是美子的亲生孩子,是美子从哈萨克斯坦领养回来的,第一次见到太郎时,他还是个婴儿。

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但美子对太郎的爱和怜惜,我们是如此轻易地就可以从文字里感受得到。

有一次,太郎在学校遭遇了老师的羞辱与体罚,回家时衣服上沾满了血迹,但面对美子的质问,太郎回答得云淡风轻。

后来,美子从其他妈妈以及太郎同学的口中拼凑出事情的原委。其中一位孩子在给大人复述太郎被打的过程时还哭了出来。

太郎的字写得不整齐,总是被他的日语老师佐佐木批评。那次课堂上,佐佐木老师再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羞辱太郎,并来回扇打太郎耳光,直到太郎倒在了地上,血从他鼻子里流出来才住手。

美子是如此的心痛,但是那位日语老师德高望重,因为课上得非常好,深得孩子和大人的喜欢。美子无法得到其他家长的支持,在孤立无援中,她向佐佐木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她字字斟酌,生怕出现错别字。

她这样写道,“太郎不会说太多,但他似乎对自己人生的各个层面都越来越感到沮丧:一个总是吼他、骂他的单身母亲,一个在他模糊的记忆中被理想化的父亲——这些年完全与他失去了联系,还有被收养的痛苦事实。面对这样的现状,已经有迹象表明,太郎的自卑情结越来越严重...”

这封书信写得感人至深,但遗憾的是,美子和太郎始终没有等来佐佐木老师的回信和道歉。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但除了这次不太好的插曲外,太郎喜欢自己的学校,并和同学们结交了深刻的友谊。

有一年,日本发生了地震,那场地震造成了15000多人的死亡。

地震发生时,美子正在回家的路上,交通和手机信号陷入瘫痪,美子看到惊魂未定的人们在外面转来转去,但美子走得飞快,“因为想快点见到太郎”。她回到家,抓起自行车就向学校骑,甚至幻想着这次经历会让她跟太郎的关系更亲密,但等接到太郎时,他却一脸怒气,“你为什么来了啊?我超级想在学校里过夜的。”

那时太郎正在和他的同学们躺在崭新的毯子里,看碟片,吃应急饼干。那些家离得很远的父母没法过来,老师安排孩子们在学校过夜。

在喜忧参半中,太郎迎来了小学毕业,升入中学后,由于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太郎力不从心,美子也无法消受,“我再也没有毅力去整天追在太郎屁股后面,督促他写作业了。我的精力已经耗尽,打不动剩下的战役了。”

在太郎读七年级后的第三个月,母子俩决定移民美国。当太郎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这个消息时,同学们心情沮丧,还有几个女孩在楼梯间哭了起来。小朋友们的友谊真的淳朴又真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整个日本社会对“宽松教育”的意见越来越大,孩子们不仅成绩下跌严重,与此同时,独立思考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2011年,日本政府开始逐步取消“宽松教育”政策,那一年,正逢太郎小学毕业。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结语

与其说这是一本记录日本私立学校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关于母爱的书。

母亲美子不完美,她在生气的时候会朝太郎大吼大叫,还会动手打人,但是她也会总在前一天吼完太郎后,第二天目送他上学时的小小的身影时,又充满无限自责和内疚。

她会因太郎不做作业而暴跳如雷,但在看到太郎在珠算班、游泳课、足球课间“疲于奔命”的忙碌背影时,而又充满怜惜。

有一次,太郎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倚靠在门柱上,漫无目的地望着云朵在天空中飘过,有几位爸爸(爸爸们会来参加周末的比赛)喊道:那个守门员是怎么回事?我瞬间呆住了。我没有想到太郎到底有多疲惫,也没有想到看到一个孩子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一分钟的幻想中是多么美好。而是一直在思索,如果球进了球门,我会多么羞愧,我本应该减轻太郎的负担。

她渴望太郎快快长大,成为懂事成熟的男孩,但等太郎真的长大,要离开她去寄宿学校时,她又独自黯然神伤,“很快他就会离开这个家,除了假期,可能再也不会和我住在一起了。我怎么会让这种事发生呢?当我站在那里注视着他时,我真想高声尖叫,毁掉房间,跑出公寓,盼着醒来时发现太郎还是那个小小的婴儿,我和他可以一起重头来过。”

美子的不完美,正如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一样。因为爱孩子,所以“鸡娃”;但同样因为爱孩子,我们会于心不忍,会心痛于小小的孩子承受各种繁杂的学业压力,即便明明这种压力是我们大人自己强加于他们的。

但孩子们的世界简单,无论妈妈再怎么凶他,骂他,他知道妈妈会一直爱着他。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亲子教育/女性出路/职场文图/精英复制

推荐书目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家庭主妇不算新颖的话题,但作者将观察视角对准那些精英女性,作者采访了伦敦拥有高等学历的女性及其伴侣,探究这些原本事业前景大好的女性们是如何“阴差阳错”成为家庭主妇的。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本书首次出版于2005年的作品,现在读也并不过时。努力勤奋就有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本书通过七个月“失业白领”的失败求职经历,调查记者芭芭拉·艾伦瑞克实地探查美国白领阶层向下流动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亦在我们国家发生着。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

出身决定命运?本书以美国三个高起薪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为例,详细分析了顶尖企业挑选新人的过程。招聘官更看重契合、光鲜、驱动力等主观因素,本质上是在挑选与自己合得来的“同类人”。

俄罗斯幼(一位日本妈妈将孩子“鸡”进顶级私校,6年后却被迫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