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导语: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为黯然神伤。“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取代江青的“家人”地位

据孟锦云回忆,毛主席后来根本不愿意见江青。江青每次想见毛都十分困难。毛主席的房间只有两个人可以随便出入,那就是张玉凤和孟锦云。不管是谁,上至政治局常委,下至毛的私人亲友,无论是国策大计,还是私人访问,都必须经过张玉凤或孟锦云的通报之后,方能决定见与不见。她们两人24小时轮流值班。甚至连毛主席服用的饭食,都是放在客厅后,由张玉凤或孟锦云拿进去。江青为了接近毛泽东,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情和本性。尤其是对张玉凤的“巴结”、“献殷勤”,在小孟的回忆里和在李志绥的书里都被提到多次,即使是在中国公开的“四人帮罪行”材料里也可窥见一斑。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江青与张玉凤(右)

张玉凤是何许人?

说到张玉凤,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谁。那么她又是怎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列车员变成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开谜团

故事要从1944年说起,张玉凤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畔的一个农村普通家庭。1970年,我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他老人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了。从1970年到1976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六年。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张玉凤与毛主席

她是怎么去到毛主席身边的?

张玉凤对待自己的工作一直都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所有人当中她的工作能力是很突出。经过了层层选拔,成为了毛主席专列的服务员。张玉凤长相清秀,沉稳大方,在主席身边工作,她没有过度的紧张,也没有刻意表现自己。几次接触中,毛主席对于张玉凤的工作水平很认可。有一次,铁路局的领导找张玉凤谈话,领导通知她被调到了中南海工作,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够,张玉凤就被调了过去。就这样,张玉凤成为了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主席与张玉凤合影

送一批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

李连成和田云玉都谈到毛主席五、六十年代叫他们学习文化的故事。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强调年轻人要学外语。1972年基辛格来时,毛主席对他说,我给你们送一批人去学习,不仅有二十几岁的,也有十三、四岁的,每年派一批去,让你们来培养,过几年我们再收回来。你们敢不敢要?基辛格当时感到非常意外,这也令在座的中方人员感到十分震惊。可见,毛主席当时就高瞻远瞩地预见到了学习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感到这将是一个大趋势。而现在,学外语、出国留学,都已成了一股风气了。

毛主席晚年身体不好,他的腿走路很困难。1971年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上汽车时,毛主席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后来还是我扶他上了汽车。他的腿困难到这种程度,令人惊讶。

后来,他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两只眼睛程度不同地得了白内障。医生说,只有等到白内障长成熟的时候,才能动手术。在他双眼看不见外界期间,给他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芦荻来帮忙。在毛主席身边呆了七、八个月,毛主席要看古典文学作品和其它古文书籍时,由芦荻念给他听。现代文和一些文件,由我为主席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主席就是这样来读书和办公的。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1975年7月的一天,给毛主席做了白内障手术。那天天气很好,毛主席也难得睡了六个小时。下午四点钟他醒来时,我问主席,“你今天休息得怎么样?”主席说,“我休息得很好,睡了一大觉。”我接着说,“主席,既然您休息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把那件大事办了吧。”主席问,“什么事呀?”我说,“不是动白内障手术的事吗?你不是已经答应过的吗?”我想,今天是个很好的时机,就动员主席做。参加值班的唐由之大夫也说,根据主席近几天的身体状况,可以实施手术。主席点头表示同意,并说“做!”。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于是,医生为主席量了血压,听了心脏,又测了脉搏,一切正常。就在游泳池的一间休息厅里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做好了动手术的准备。(毛主席五、六十年代住在中南海里的丰泽园,1966年9月由于丰泽园旧居需要维修,而搬到中南海的游泳池,居住在那里的一间休息厅内,里面放着一张床,两个沙发,还有几个摆满了书的书架,挤得满满的。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住就是十年。)

当时,手术由广安门中医研究院和同仁医院的医生参加,由唐由之大夫主刀。但现在是为毛主席做,就感到特别紧张和担心。护士在给毛主席打针时,手都直发抖,一连几次就是打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主席总是跟护士谈点别的事情,以消除她们的紧张情绪。因此,他让我放了一段昆曲(京剧的分支)演员蔡瑶诜唱的岳飞《满江红》的录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陈词慷慨激昂,曲调催人奋进。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主席在中南海生活的日用品

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踩着昆曲的节拍走上手术台的。医生首先在他眼睛周围打了一针麻醉药。这个部位很敏感,也非常的疼。但第一针扎过后麻醉药不管用,主席说他眼睛还有感觉。于是又打了第二针麻醉药,他的眼睛才失去了感觉。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主席与张玉凤

这时,我就关掉了录放机。手术时间不长,前后十五分钟。

手术过后,周总理、邓小平、汪东兴、王洪文他们怕影响刚做完手术的主席,没有跟主席打招呼就走了。临走时,周总理对我说,毛主席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让我转告毛主席。主席听后就说:“谢谢他。”。一个星期后,医生给毛主席眼睛上的绷带拆了。

眼睛复明激动得流了泪

毛主席的左眼终于能重新看到了他所熟悉的房间,看到了他所熟悉的身边工作人员的面孔,并一一叫出了我们的名字。毛主席左眼的视力刚恢复时,医生说每天只能看十五分钟的书。一开始,毛主席还能做到这一点,但很快他就不干了。看书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因此,他又开始夜以继日地读书、看报、批阅文件了。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泽东主席在批阅文件

1976年春,这是他这是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毛主席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坦然。在接待外宾时,他坦率地给他们讲自己身体不太好。由于翻译听不清主席的话,我每次都参加主席与外宾的谈话。我和翻译坐在沙发的背后。毛主席在谈话中,总是引经据典,妙趣横生,潇洒自如。

1972年尼克松、基辛格来时,主席对他们说,自己的身体不好。尼克松不相信地说,你看上去很好。毛主席说,外表是骗人的,不要为假象所迷惑,我刚刚才从一场大病中恢复过来。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

1976年春,毛主席会见巴其斯坦总理布托,这是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宾。布托和毛主席是老朋友,每次他们都谈得很愉快,布托很喜欢和毛主席谈。在主席与布托会谈期间,我发现主席的额头在冒汗,知道他身体不舒服了。所以他和布托只谈了三十分钟就告辞了。他老人家生病从来不呻吟,他一直到去世都是一身干干净净的。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外宾

保管主席私人保险柜钥匙

在毛主席生前,组织都对她很放心,他曾将私人保险柜的钥匙交给了张玉凤保管。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毛主席已经很难再相信他人了,但是对于张玉凤,毛主席可以敞开心扉。在私人保险柜中,存放着许多绝密的文件,有高层领导的检举信和认罪书。

1976年:最后一个没有亲人在身边的除夕夜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家家团圆之夜,毛泽东身边没有客人,更没有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

 “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毛泽东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饭后,我们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我通知了正在值班室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泽东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6月1日,毛主席突然心肌梗塞,不省人事。在医生的帮助下,主席恢复过来了。虽然说这次恢复了,医生说人要闯三关。已闯两关了,下一关主席能闯过去吗?主席恢复过来后,一天上午,他要我把《枯树赋》找来给他看。他很喜欢诗赋。《枯树赋》写得很好,也很长。讲的晋朝一个人,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棵大树过去也有过生长繁盛的时期,而现在已经逐渐衰老了,使人在内心中油然产生出一种悲凉。毛主席看过后,对守在床边的我说,你拿着书,看我能不能把它背出来。我看着《枯树赋》,他老人家竟然能一字不漏地把它背出来。可见,他老人家头脑并不糊涂。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主席中南海房间

9月6日,当时日本在选举。毛主席想知道三木在选举中的情况。他嘴角在动着,想要什么东西,但护士们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护士们就把我叫了去,主席发音太轻,很微弱,我也没听懂。这时,主席在他背后的床头木板上敲了几下,并伸出三个手指头。我猜想主席是不是想说“三木”,就问他是不是要了解日本三木的情况,他点了点头。我就把有关三木的情况简报找来了给他。他老人家最后几年从未中断过看书读报,直到去世前最后一次苏醒过来后,还由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读文件,他仍关心着国际问题。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中南海

9月9日凌晨0点10分,他老人家离开了这个世界,告别了他的祖国,永别了他的人民。他去得非常安详,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现,就像永远地睡着了一样。没给他做新衣服,还是那件洗干净了的穿过的中山装。毛泽东病危期间,由于江青的阻止,就连李敏等人也不能到中南海去看望父亲,直到最后时刻,华国锋才派人找到李敏。弥留之际,毛泽东已不能讲话,直流眼泪,还拉着李敏的手画一个圆圈。他是在怀念李敏的妈妈贺子珍,贺子珍的小名就叫桂圆。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当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会议

一个国家主席,公私分明。廉洁至此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六年,发现他老人家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钱。毛主席的工资是404元8角。

他老人家要负担一家人的开支。李讷,李敏,毛新远一直都在主席身边长大。毛主席负担这些人口,开支确实比较大。

毛主席请他的朋友,老师吃饭,这个费用全是从主席工资里出。

毛主席喝茶比较多,抽烟也较重,这些钱全是从主席工资里出。

不仅如此,主席的固定开支有:房租,水费,电费,租用家具费,包括桌子,椅子,床铺,挂衣服的架子,这些东西都需要交费,每个月需要交84元左右,到了冬天还要交取暖费,加起来有120多元。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毛主席与女儿李敏

毛主席临终的时候,稿费是124万多点儿,这些稿费没有留给儿女,而是把他这些钱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在他去世后,所留下的全部现款,工作人员只找到了7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人民币,合计不到10元钱。

另外毛主席的银行户头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一个国家,只有在这样的领袖的带领下,才能建立一个新中国,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有困难的民主党派人士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但如果有谁伸手向他要钱,他就不愿再见到这个人了。

他常穿的中山装的口袋里装有两件东西,一样是香烟,但总是只装半包香烟,不装整包香烟;另一样是一块手帕。

主席晚年头脑很清醒,医生每次给他量血压,他都能算出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差距,他还知道上次血压和这次血压之间的变化。他的女儿李敏(贺子珍所生)在他病重期间一直在他的身边。他曾把李敏叫到他床边坐下来,为她算出她出生的年、月、日以及她当时的年龄。在他弥留之际,当多位在京的政治局委员来看他时,他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一一握了手。在与叶剑英握手时,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他说不出来,他把叶剑英的手握住了好长时间。

他老人家曾多次对我说过,希望我在他去世后每年都到他的坟上去看他。后来我知道,他对其他身边工作人员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遗愿。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毛主席的部分真相,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毛泽东。我们不应该为政治所左右来看待毛主席,要把事实告诉人民。我作为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六年的见证人,有责任把真实的毛泽东告诉人民,这也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心愿。

今天,当我在这里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时说出了我内心的话。

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这一消息(张秘书揭秘: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晚年的部分真相)

 注:张玉凤,女,1944年1月27日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62-1970年在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工作,1970-1976年为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1974-1976年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