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能会引起不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件事。
称霸全球的快餐巨头麦当劳最近变得有些不太一样了。
他们家引以为傲的麦当劳叔叔不知何时悄然地失踪了。
作为麦当劳的当家花旦,这个小丑叔叔的形象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1960年,美国广播公司开播了一档儿童节目——波索马戏团。
麦当劳是这档节目的大赞助商,在节目中经常让小丑植入广告。
那档节目播了3年,节目里的小丑不仅成为了小朋友眼中的经典形象,也几乎成了麦当劳的吉祥物。
麦当劳索性就创造一个小丑形象吸引顾客,这一晃就是五十多年了。
可如今再想一睹叔叔的曼妙身姿,也许只能到鬼畜区搜索蓝蓝路。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丑恐惧的泛滥。
从去年年末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再度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不是失业率升高也不是经济萧条,更不是川普上位,而是无处不在的小丑。
夜晚漆黑的公路,一个面容狰狞着装怪异的小丑突然出现在司机的视野中。
或呆滞地望着你,或发出尖锐渗人的笑声。
有的甚至手持武器加以威胁,有的狂奔追赶路人,展现出见到玩物一般的迫不及待。
这些恐怖的小丑席卷了大半个欧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起初只是一些精心策划的惊悚恶作剧,虽然吓人倒也没有发生什么恶性事件。
可总有些人别有用心,借着小丑的幌子实打实的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
偏僻街道的角落,没人知道会不会窜出一个变态小丑,毫无理由地发动袭击。
那段时间伪装成小丑犯罪甚至成为了一股风气。
宛如开膛手杰克或中国的呼兰大侠,似乎披上了小丑的外皮,就可以逃脱审判。
也难怪麦当劳忍痛断臂,将自家吉祥物无限期雪藏。
小丑恐惧已经造成了全世界范围的恐慌。
可为何成为了犯罪代名词的是一个本应该带来欢乐的形象?
纵观小丑形象的整个发展史便会发现,它的背后充满了阴暗。
…
从职能来说,小丑的起源可能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埃及法老身边的侏儒小丑。
不过,我们刻板印象中那个白脸艳妆身穿华丽戏服的小丑形象其实历史并不算长。
公元1500年左右的宫廷弄臣
在英国摄政时代的哑剧舞台上,一名格里玛迪创造了现代小丑的形象。
此前的小丑只不过是一个酗酒的穷苦乡巴佬的形象,脸上的妆容就只有胡乱抹上的胭脂。
格里玛迪创造性地穿上了特制的戏服,把面部刷得粉白,两颊涂上了夸张的红色。
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让格里玛迪名噪一时,是公认的现代小丑之父。
格里玛迪的小丑形象
可回到舞台下,格里玛迪的人生可谓悲情。
他从小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常年有抑郁倾向,第一任妻子难产而死。
酒鬼儿子子承父业最终却将自己活活灌死。
格里玛迪(左)
格里玛迪总开玩笑说:“我是个在白天忧郁,但在晚上却能让你笑得肚子疼的人。”
他拼尽一生演绎小丑,最终孑然一身在穷困和烂醉中死去。
现代小丑之父的经历已经给小丑这一形象定下了基调,就怪不得后世对它再次加工。
格里玛迪去世后,大文豪狄更斯为他整理了一本回忆录。
正因如此,狄更斯在后来创作的《匹克威克外传》中创造了一个与格里玛迪十分相似的角色。
他笔下的小丑,除了嗜酒如命外,更有一种消费自己尊严取悦观众的精神。
似乎小丑只是对自我的伪装和逃避,在幽默的假面下,阴暗聚结终将爆发。
《匹克威克外传》讲述的是匹克威克与友人出游的一系列遭遇
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另一位小丑似乎印证了狄更斯的解读。
在巴黎,有一位备受观众喜爱的小丑叫杜布拉。
杜布拉在法国拥有媲美格里玛迪的口碑,人们不仅在舞台上为他欢呼,在舞台下他也经常被当面赞赏。
杜布拉演绎的小丑形象
可偏偏有一个小孩不识趣,当街认出了杜布拉,对他大吼甚至辱骂。
杜布拉怒火中烧,抽出他的拐杖,把这个小男孩活活殴打致死。
杜布拉
有这两位祖师爷撑场,小丑无论发展多少年,估计也无法摆脱当中阴暗的灵魂。
舞台哑剧衰落之后,小丑的主场就换成了马戏团。
很快,马戏团里的各种员都披上了小丑的躯壳。
20世纪初,马戏团中的小丑
也就是从那段时间开始,小丑逐渐被孩子们接受,其给人带来欢乐的形象一度深入人心。
虽然也有评论家指出,小丑怪异的举止充满了疯狂和伪装,只应该出现在精神病院的小花园里。
但小丑还是以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漂洋过海传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马戏团规模比起欧洲的扩大了很多,并沿着铁路全国巡演。
小丑的知名度空前绝后,这也促成了麦当劳叔叔的诞生。
然而,就在麦当劳叔叔风风火火助美式快餐创造奇迹的同时,一位变态小丑连环杀人犯加西横空出世。
这位臭名昭著的凶手在6年间强奸杀害了至少33名男孩,年龄从14岁至21岁不等。
他将受害人的尸体和藏在自家的供电管道内,其余个别抛尸河中。
被杀害的部分受害者
虽然罪行令人发指,可他私底下却和蔼可亲,富有感染力。
不仅是全美出名的青年商人,常常在闲暇时服务社区,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还是他所在选区的民主党领袖,会见过当时的总统夫人罗萨琳·卡特。
但最重要的,他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小丑扮演者。
加西与总统夫人会面
和现代小丑之父十分相似,这位变态杀人狂的童年同样凄惨。
加西的父亲是一战老兵,酗酒成性,经常打骂他的孩子和妻子。
9岁时,加西就遭到了猥亵,在心里埋下了阴影。
两年后,他荡秋千撞到前额,引发了血栓导致昏迷,可他的父亲竟认为这是他博同情的把戏。
少年加西
这样的家庭自然是呆不下去的,加西成年后一走了之,离开家人去了一家殡仪馆工作。
之后的几年他的发展还算不错,拿到了大学文凭,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抱得美人归。
可是他的私生活开始变得混乱,加西经常以飞叶子、聚会等借口将一些少年骗到地下室。
在那里以进行有偿的科学研究的幌子与他们发生性关系。
事情很快就败露了,加西也因鸡奸罪被判处10年徒刑。
在狱中,加西积极表现自己,做上了厨师长,也加入了青年商会,仅18个月后他就被保释了。
被捕的加西
出狱之后,加西疯狂地洗白自己,换了新的房子,创办了新的生意。
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就是那个时候,加西加入了当地的“欢乐小丑”俱乐部。
为了演绎一个鲜活的小丑,加西根据自己的形象专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Pogo小丑”。
在芝加哥的各种游行和筹款仪式上义务演出。
加西的“Pogo小丑”
可看似改过自新成为了“模范青年”的加西内心里,藏着的尽是腐烂与阴暗。
加西刚搬进这间屋子没多久,曾邀请过邻居参加烧烤聚会。
当时邻居就在屋子里闻到了类似动物尸体腐败发出的恶臭,加西只说那是地板下湿气的味道。
谁也想不到,那股恶臭其实就是加西内心邪恶的味道。
这6年来,加西常常从车站或蒙骗或强迫带回了数十个少年。
他迷晕这些少年,对其凌辱打骂,而后强奸他们,最终统统杀害不留活口。
前后有30人左右被加西杀害,大多埋尸于房屋下方低矮的架空层。
警方在加西房屋处挖掘
警察足足花了大半年才找齐了32具受害人的尸首。
加西当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死刑!
但故事没完,在等待行刑的期间,加西在狱中还创作了许多小丑画作。
狱中的加西
这些画作在加西被行刑后还从监狱流出,甚至被商人公开展览。
虽然后来绝大多数都被受害者的父母购回焚烧泄恨,但仍有不少流传在外,成为某些人的藏品。
加西的画作
自加西案件发生后,小丑这一经典喜剧角色已经黑得无法漂白了。
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将小丑设定成邪恶且变态的性格。
最广为人知的是史蒂芬·金(代表作《闪灵》、《肖申克的救赎》)在1986年创作的小说《小丑回魂》(英文原名《It》)。
这部在小丑形象转变历程中意义重大的作品还被改编成了恐怖电影,吓倒了众多小朋友。
《小丑回魂》中的小丑形象
当然,对于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更熟悉的是DC漫画世界中的头号反派Joker。
但值得一说的是,Joker的形象中更多的是糅合了弄臣(jester)的形象。
其最初的原型是来自雨果笔下的笑面人,而并非上文所指的小丑(clown)。
DC漫画世界的Joker
但在小丑(clown)引领的邪恶氛围下,Joker的形象常常被认为是对小丑的另一种演绎。
不过就两者的本质而言,都是靠反差营造出阴森的感觉,“Why so serious?”
影视作品之外,还有媒介对小丑的黑化之路贡献巨大。
在电子游戏《收获日》当中,玩家扮演头戴小丑面具的劫匪,多人合作入侵洗劫各种场所。
上至银行金库,下至不起眼的便利店,甚至帮助政治家完成他们的野心。
可以说《收获日》直接将小丑的形象与恶性犯罪联系在一起,小丑恐惧的泛滥不无道理。
其实小丑恐惧爆发所导致的恐慌潮所展现出的是社会不良情绪的压抑。
小丑不过是充当了这些长期不满生活,无处宣泄失败者的挡箭牌。
但实际上小丑并未改变,永远都是连接现实与虚伪的桥梁。
几十年前小丑在舞台上演绎虚伪的欢乐,脱下戏服后过着的却是悲情的现实生活。
如今,人们在现实中勉勉强强地欢笑,只有穿上戏服带上面具时,释放的才是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