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铁不成钢”,相信很多球迷都听说过关于国足的这些观后感:
- “国足又输了,怎么这么差呢”?
- “中国没有好国足,但是有世界上最好的球迷!
- “呵,中国14亿人口,怎么会找不到11人能进世界杯呢?”
当然,作为热爱足球的球迷听到这种吐槽国足的话,总会感觉到“心塞”憋着一股气吐槽道:谁说中国进不了世界杯?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男足不就是参加过一次吗?即使1球未进3场全败,但是不能磨灭中国男足的创举。你作为一个中国球迷,为什么要去吐槽自己的国足?也就是说,就算你不喜欢国足,那你也不应该吐槽啊,而且特别是这一句:“中国14亿人,难道找不到11个人去打世界杯吗?”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国足或者讨厌国足,或者喜欢用这句话吐槽国足,那么你更应该听我说下去。
第一,足球氛围差,孩子是会“学习 学习 学习”
中国人多,14亿人口,比别的国家人多好多,但是我们虽然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并不是每一块地方都被开发,或者都可以被使用,所以我们能够利用来建设足球场的土地并不比别的国家多多少。所以,给大家使用的足球场设施和场地很少,那么去踢球的人自然就会很少,也没有浓厚的足球文化可以传承。以至于,大家都没有这种氛围可以去熏陶孩子们的足球情操和情怀。那么,想去学踢球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反观国外,那些足球强国,就会有不一样的足球环境。广东省清远市恒大皇马足球学校的一名西班牙籍教练曾经在采访时说道:中国孩子的童年是“学习 学习 学习”,而在我们西班牙孩子们就是“看球 学球 踢球”。“
第二,踢球成本高,场地少免费的更少
小时候一出生就会看球赛,等到长得大了一些,邻里间的朋友会在放学之后一起去旁边的空地上踢球,晚上吃完晚饭后会去给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助威,因为我们西班牙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一支足球队”。也就是说,即使欧洲足球强国人口比较少,但是拥有不少的足球场地给以给小孩踢球。而且,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球队,也会成为孩子实现目标的最佳场所。在足球场上看到浴血奋战的场景,球迷能够为他们加油助威,营造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气氛。而且,踢球的场所成本过高,以至于踢球者无球可踢,建设方望而却步。中国的球场别说场地少,连免费的地方也很少。即使在足球校园,也有可能付费才能踢完一场比赛。而在欧洲大部分的地区,很多足球场都是免费的,即使收费都是在一定的可承受程度上的。而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北京、广州和上海等付费球场,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两个小时的比赛往往让你陷入“经济危机”。
第三,生活压力大,培养踢球成本高
中国人多,所以竞争激烈。14亿的人口,高级工作才这么点,家长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所以当然会让孩子们去拼中考、拼高考成绩,毕竟让孩子去学足球就是在和孩子的命运,你想想看,足校里那么多学生去学足球,能得出来的能有几个?自然,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学足球,这是人之常情。那么让我们来反观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分工两种:文化人和工人,不过他们社会地位几乎没有差异,你学得出来你就去学,以后在科技上为国家作贡献,但是你学不出来,你也可以去当工人,在另一方面为国家作贡献,一般人的工资都不会差很多。所以家长们也爱足球的话,他就会让自己的孩子们去踢足球,万一以后成了球星了呢?就算踢不出来,也可以去当工人,也可以维持生活。
第四,家长观念需要改变,足球不是没有未来
当然,最终的还是“家长”观念仍没有改进。中国的家长希望为孩子长远未来做考虑,给予孩子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如果孩子学习足球参加比赛,为家乡球队效力孩子可以回家的。而在外地踢客场,孩子父母就可能要陪同,那么对于家长的工作来说是很大程度的影响,也对家庭的核心造成一定的损害。随着国内足球市场不断扩大,孩子家长其实可以转换观念,让孩子自己去参加综合实力较强的足球学校,那么孩子的梦想和家长的工作都不会被耽误。
正所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足球其实只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不代表中国体育的综合能力。中国男足即使实力有所欠缺,都不代表中国体育就会落后对方。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中国足球的之后,要做出认识上的调整或者投入上的取舍。也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中国足球,竞技水平才能够一点点进步,球迷也继续深爱着中国队,继续为中国队加油!
(张莫斯的小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