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转型升级提速等因素的有力支撑下,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日趋雄厚。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全民健康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正向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凝心聚气展现风采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2019年9月29日,女排世界杯,中国队夺冠。那一刻,全中国都为之沸腾,激动心情、欢庆场景仍历历在目。
这是中国女排夺得的第5个女排世界杯冠军,也是第10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这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冠军来之不易。女排队员们不抛弃、不放弃,每天刻苦训练,咬牙克服伤病,默默承受挫折。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人,才有了中国女排的非凡成绩。
提高现代竞技体育水平,既要靠气力,也要靠技力。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证明了中国竞技体育实力。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中国“00后”选手杨倩拿下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代表团的东京神奇表演,最终以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完美收官。
经过5年刻苦训练、全力备战,克服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带来的种种变数,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增辉,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中国体育代表团致贺电指出,运动员们“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迸发出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队选手武大靖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与担当,拿下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并刷新世界纪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张雨婷为中国队夺得首金,让五星红旗在赛场飘扬。
胜利来之不易。每一场跌宕起伏、令人振奋的比赛,都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阳光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竞技体育赛场上,他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国争光,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递自信的中国力量。
全民健身热潮涌动
身体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运动健身提升自身健康素质。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亿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0%。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最新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78.3岁。
从1959年首届全运会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题口号,到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全运会主题口号的变化生动展示了中国发展进程。同时,彰显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体育事业发展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努力做到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也有力带动群众体育发展,将全民健身提升到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广普及。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一份份重磅文件接续出台,持续推动体育事业、全民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
群众体育运动展现新时代风貌,体育运动让生活更美好。马拉松运动在各地火热开展,有的参赛资格“一票难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健身、“云健身”成为生活新时尚;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广场舞作为引领全民群众赛事活动首次亮相;北京冬奥会点燃大众冰雪运动激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热情不减……全民健身浪潮持续奔涌,为中华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
体育产业大步前行
跳出“就体育论体育”的圈子,打破“体育部门办体育”的传统格局,坚定不移推进体育改革,“开放”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改革围绕简政放权、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育运行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攻坚破题,稳步推进。
随着大众对健身的认知逐步深入,体育消费需求持续升级。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87%的大众健身人群每次锻炼花费0.5小时至2小时。
体育丰富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重利好政策驱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强劲发展动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随着5G、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一批体育健身新场景和新机遇,产业数字化在推动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创造新的体育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产运动品牌抢抓机遇,不断崛起“破圈”,不光好看,而且抢占专业赛道,掀起国货潮。2021年,国内运动鞋服头部企业带头“冲锋”,市场格局悄然变化。
安踏202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55.5%;净利润达到38.4亿元,同比大增131.6%。预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方面,安踏将取代阿迪达斯成为第二位,并无限逼近耐克。
除了安踏,李宁、特步、361°也都交出了创历史纪录的成绩单。一些新兴运动品牌通过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打造专业性更强的爆款抢占市场份额。
去年底发布的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显示,经核算,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7372亿元,增加值为10735亿元。《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
冲刺5万亿元,“十四五”体育产业站上新起点,进入新赛道,也将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有效投资不足和中小微体育企业融资难成为体育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制约企业创新步伐。为此,《“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破解之策,鼓励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息、担保、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备受市场关注。
再看体育产业领域,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持续推进,市场激活体育赛事;推动转播权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繁荣竞赛表演业;大力推进“品牌工程”和“走出去”战略,增强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政策驱动、市场机遇、全民热潮,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具备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乘势而上,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奋力迈进。
(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