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的狈是什么动物(我们总说狼狈为奸,“狈”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

狈”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谜。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它不存在。 关于“狈”这种动物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唐人段成式所编《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毛篇》记载:“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绝”是特别的意思。“驾”指骑。“乖”指不顺利、失败。“事乖”就是事情没办成。这里说狈前腿太短了,所以只有骑着两条狼才能走动,不然就动不了,所以管事情失败叫“狼狈”。这个“狈”骑一条狼也就罢了,居然骑两条狼,看来狈的前腿虽然短,后腿还是挺长的,而且平衡性应该很不错。根据这段描述,如果在狈界设计个“嗷嗷打狼”、“快嗷专狼”一类的app,或许会很有市场。但是,在这条传说里,狈打到狼的话就可以走了,那么“狼狈”似乎应该是抢单成功,事情进展顺利的意思,以此解释表示不顺利“狼狈”的词源,逻辑上实在有些跳跃。《酉阳杂俎》可以算作博物学著作,但是同时更是一本志怪故事集,并不可以当作严肃的博物学记录来看。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早也是被这本书一本正经地记录下来的。顺便说一句,中国古代绝大部分博物学著作,其实都像《酉阳杂俎》这样,属于志怪文学一类的东西。它们从艺术角度上看的话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从科学角度上看则一般没多少价值。 这个故事在后世不断发酵,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宋人李祖尧引《博物典汇》说:“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可见《博物典汇》的作者应该真的没有见过狼。又如明人苏复之《金印记》中记载:“狼、狈,二兽名。狼足前短后长,狈足前长后短,相依相倚而行,失一则不能矣。”如果不考虑这种体位,单看这个原理,据说相当于08年考研英语的作文题

微信公众号:

爱畜牧(搜索" ixumu-com "长按复制)

有附件您需要 登录没有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