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英格兰队守门员皮克福德在点球大战中未能扑出哥伦比亚队胡·夸德拉多的点球。 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新华社
世界杯16强战罢,点球又成了最大主题。
英格兰、克罗地亚、俄罗斯都通过点球晋级,门神们的出色发挥叹为观止。英格兰门将皮克福德就说,针对点球,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研究。
而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门将在扑点球中容易陷入“徒谬论”,而解决它的方法是:在对方球员踢点球前,就决定往哪扑!
莱曼看小纸条。
小纸条才是关键
其实早在巴西世界杯后,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就试图用数据来描绘门将在点球大战的“行为模型”,而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提到世界杯的经典点球大战,很多球迷都立刻想起了莱曼的小纸条。
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德阿点球大战之前,时任德国队主帅的克林斯曼转头望着他的守门员教练科普克,问:“我们做好了准备没有?”
科普克给了他一个“V”。那时,紧张的阿根廷球员茫然不知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噩运。
科普克塞给门将莱曼的纸条。
在点球大战之前,科普克塞给了门将莱曼一张纸条,这张纸条9厘米宽,10厘米长,是一张来自格鲁内瓦尔德皇宫酒店的便筏,那是阿根廷的“死亡宣判书”。
按照阿根廷队已经确定的罚点球顺序,科普克将踢点球的人、踢前准备和点球方向依次写在了上面:
克鲁斯,原地不动,球门右下。
阿亚拉,低平球,左下角。
马克西,右侧死角。
坎比亚索,等待,原地不动,左下角。
科普克的预测100%正确。最后,这张凝聚了德国科隆体育大学50名精英的小纸条帮助德国点球大战4比2胜出,以总比分5比3晋级半决赛。
后来那张小纸条拍卖出了100万欧元的天价,啧啧,科学知识果然是第一生产力啊。
而赛后面对记者采访,莱曼也是一脸傲娇:“作为一个门将,赢得点球大战有什么好高兴的。”说完走了。
7月1日,俄罗斯队门将阿金费耶夫在点球大战中扑出西班牙队球员阿斯帕斯的点球。
抵制徒心理
点球大战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充满变数和意外;像世界杯这种顶级大赛更是如此。当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守门员一个人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心静如水呢?
很多人认为,这无疑是一场。但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却认为不是。
过往他们曾研究过理论的“完美点球”,而之后研究者又试图用数据来描绘门将在点球大战的“行为模型”。
在研究了1976-2012年期间的所有世界杯和欧洲杯决赛圈赛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徒谬误”会使门将在点球大战中陷入困境。
首先解释一下徒谬误,它也称为蒙地卡罗谬误(The Monte Carlo Fallacy),是一种机率谬误,主张由于某事发生了许多次,因此接下来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或由于某事很久没发生,因此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
小舒梅切尔在比赛中扑出丹麦队员的点球。
徒谬误的思维方式亦是如此:抛一枚公正硬币,连续出现越多次反面朝上,下次抛出正面的机率就越大,抛出反面的机率就越小。
在研究分析中,心理学家们假定射门球员的踢球方向、守门员的扑救都是随机事件,但这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个特别的“预测模型”。
本次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Erman Misirlisoy称:“如果门将连续三次扑向相同方向后,第四次扑救守门员有69%的几率会扑反向。”
作者以2004年欧洲杯1/4决赛英格兰和葡萄牙的点球大战为例。前三名葡萄牙球员(德科、西蒙、鲁伊·科斯塔)分别射向左侧。在第四轮中,时任英格兰门将大卫·詹姆斯面对C罗射出的点球扑向右侧,结果被骗了。
那场点球大战中,葡萄牙以6比5取胜。
克罗地亚门将苏巴西奇扑出点球。
在这个研究中,心理学家们并没有讨论中路,因为射中路的球员真不多。
“在我们前期的数据统计中,中路的案例低于10%,同时守门员扑中路的概率更只有2.5%。所以我们就不考虑了。所以未来,球员或许也需要经常考虑中路了。”
如果门将想不被这个研究所“击倒”,或许他们需要抵制“徒谬误”。Erman给出的建议是:“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计划好扑救方向,并坚决地执行。”
所以,看了英格兰的表现和4个月的练习,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和小纸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