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杀人了。
她是一个当红影星。被杀的,是一个影迷。
警方介入调查。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玛丽娜不是误杀,而是谋杀。她设下陷阱,用剧毒,要了对方的命。
玛丽娜为什么要杀人?
还得从多年前的一次见面说起。
当时这个影迷身患传染病。
为了追星,她不顾医院的劝阻,强行来参加玛丽娜的见面会。
更要命的是,她亲吻了玛丽娜。
玛丽娜当时怀着孕。
孩子出生后,就患上严重的先天疾病。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就这样,被这个吻害了一生。
玛丽娜深受打击。
仇恨的种子由此埋下。
由此,荧屏美人变成了蛇蝎毒妇。
以上桥段,来自阿加莎的《破镜谋杀案》。
可这不是虚构的故事。
阿加莎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悲剧。
悲剧的女主角叫吉恩·蒂尔尼。
美国《LOOK》杂志曾发起一个票选:好莱坞最美的四大女星分别是谁?
吉恩与英格丽·褒曼、海蒂·拉玛、琳达·达内尔一同入选。
20世纪福克斯的总裁达里尔、著名导演奥托·普雷明格,都说过她是“影史上最美的女人”。
不同的是,悲剧发生后,吉恩没有像玛丽娜一样,被仇恨焚身。
她选择了自我封闭。
这个最美的女人,在精神病院里,与自我斗争了半生。
人不人,鬼不鬼。
她一生疯癫,辗转沉沦。
她迷人又悲情,却终究,没有得到命运额外的眷顾。
说起来,吉恩算是半个白富美。
父亲是个成功的保险推销员,往来的都是上流社会人士。
人人都认为吉恩家世优渥。
其实不是。
父亲欠下了巨额债务。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家里已举步维艰。
吉恩在18岁那年,得到了一个试镜机会。
父亲不喜欢她混演艺圈,不同意她去。
吉恩就自作主张。
那天,她穿红丝印裙子,头戴淡黄色细草帽,打扮得相当成熟。
她的身边,都是些年轻貌美、野心勃勃的女孩。
回想起来,她说:
“坐在试镜室里,我感觉我比其他女孩都更严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承担责任。”
她成功了。
1940年,她跟20世纪福布斯签约,主演《上海风光》《日落》《女罗宾汉》等电影。
她有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
而喜剧女演员,又非常稀缺。理所当然,她很快占领了市场。
那时候,她看着自己的海报,出现在大街小巷。
但她没有迷失。
她说:
“我对那些交际花们的生活毫无兴趣,她们表演是为了处世,我表演是为了挣钱。”
在好莱坞初露头角时,她头脑清晰,目标明确。
如果没有后来的种种造化,她大概会成为好莱坞第一喜剧女演员。
她的演绎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是她凭借《留她在天堂》,获得唯一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她在里面饰演一个神经质的新娘。
或许,“戏如人生”的隐喻,已在此时埋下。
让她偏离正轨,走向万劫不复的,是两段情感。
1940年12月,在一次聚会中,友人向她引荐了一个人。
他叫奥莱格·卡西尼,是出生在法国的俄国贵族。他是好莱坞当时最受欢迎的服装设计师。
温文尔雅,品味高超。
他很懂吉恩。
懂得如何放大她的美。
吉恩也需要他。
1941年,拍《上海风光》时,她总对剧组提供的服饰不满意。
后来她直接说:“我必须要穿上奥莱格的衣服。”
那段时间,奥莱格承包了她在戏中的所有造型。
他曾说:“为了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吉恩经常抓着我对台词直到凌晨一点。在造型上,我也比谁都更清楚她要什么。”
他们是最佳拍档,知心伴侣。
在一次次合作中,情愫由此诞生。
吉恩要跟他结婚。
自然,又受到了阻碍。
父亲说:“你们别指望会得到我的祝福。”
奥莱格虽是贵族,但在当时,他被看作是“局外人”。
是美国的“局外人”,好莱坞的“局外人”。他对吉恩的事业和家庭,都毫无帮助。
父亲想要的女婿,是那种知根知底的本地名流。
他要吉恩和奥莱格分手。手段有些极端。
当时,他越过吉恩,直接对媒体宣布,吉恩已经与奥莱格分手了。
这么做的结果,适得其反。
盛夏的某一天,吉恩突然对奥莱格说:“我们私奔吧。”
两人马上收拾行李,跑去拉斯维加斯登记结婚。
他们还买了一栋房子住下,就在当地海边。
这里没有记者,没有通告。
日子过得很简单。
吉恩每天种种花、晒晒太阳。奥莱格则忙于他的设计。
她在自传里说,这是她人生最后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一切终止于1943年10月15日。
他们的孩子诞生了。
但噩梦由此开始。
聋哑、白内障、心理发育迟缓……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变成了上帝的弃儿。
医生告诉吉恩,很有可能是因为,她在怀孕时患过德国麻疹造成的。
这无疑,是给吉恩判了无形的死刑。
身为一个母亲,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自己。
其实,一个好莱坞的当红女星,要养一个先天残疾的孩子,本不是什么难事。
至多,要承受满世界的非议、嘲讽。
可此时,在最需要心理慰藉时,吉恩变得无枝可依。
奥莱格去参军了。
而父母,正在闹得不可开交。
父亲有了外遇,对象正是母亲的好闺蜜。
为了跟第三者在一起,他卷走了全部家当,抛妻弃女。
吉恩无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
经济的捉襟见底,家庭的分崩离析,日复一日的自责,一切都在对吉恩提出最严峻的考验。
如果她不了解实情,愧疚就只是愧疚,尚且不会变质。
可一年后,致命的打击来临了。
有一个粉丝找她要签名。
她告诉吉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当年为了见你,我从风疹病房逃了出来。”
吉恩愣住了。
随即想通了一切。
她曾参加二战士兵公益组织的慰问演出,与这个粉丝有过亲密接触。
原来,悲剧的根源,就是眼前这个人。
她默默转过身,泣不成声。
她说:“从那以后,我恨死了别人说我是他们最喜欢的女演员。”
她开始觉得,她的所作所为都是错。
为什么要拍戏?
为什么要红?
为什么人们要爱她?
如果没有得到这一切,她就不会失去她的孩子。
她要逃。
要屏蔽外界。
她不想去面对工作,躲在家里,变得神神叨叨。
连奥莱格都看不下去了。
他们总是争吵。为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
有一次,基恩在阿根廷拍戏。
突然闹脾气,要奥莱格马上飞来陪她。
她放了狠话:“如果你不来,我就和你离婚!”
她变得越来越喜怒无常。
逼得旁人越来越无路可退。
奥莱格曾对友人说:“看到她这样尖叫、哭泣,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1946年,他们提出了分居。
这段以私奔为开始的感情,已名存实亡。
吉恩身为好莱坞当红小花,自然不缺追求者。
尽管她还未离婚,且精神状况堪忧。
在奥莱格服兵役期间,就有花花大少对她展开攻势。
不仅承担了吉恩孩子的医疗费用。
还定制了奢华浪漫的游轮旅行,在吉恩的房间里铺满了玫瑰。
只为博美人一笑。
但这一切,都没能俘获吉恩的芳心。
因为当时还有一个更强劲的对手——未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
他身世显赫,仕途顺遂。
仪表堂堂,又充满野心。
而吉恩,虽然已婚已育,但这一年,她也只有26岁。
她还是屏幕上最具异域风情的可人儿。
她那双无法琢磨的深邃眼眸,因为多了份悲情的阅历,更令人怜惜。
他们在各自的低谷中相遇。
当时,吉恩正为孩子的不幸郁郁寡欢。
她说:“我内心的空虚就像一个洞穴。”
肯尼迪也刚在战场上受了伤,在海军医院疗养了小半年。
他们都憔悴、苦楚。因而迸发出惺惺相惜。
肯尼迪说:“我能理解你,我也有个智障妹妹。”
吉恩太需要这份理解。
有一年半的时间,他们一直热恋。
肯尼迪经常来加州探班吉恩。
吉恩也经常去东部看肯尼迪。
为了跟肯尼迪修成正果,吉恩开始催离婚。
奥莱格却笑了。
他冷嘲热讽:“我可以跟你离婚,但如果你是为了跟他结婚,那我劝你还是尽早放弃幻想。”
他太清楚了。
吉恩是为了冲淡现实的悲痛,才任由自己放纵。
但男人还是最了解男人的。
他没说错。
导演奥托·普雷明戈曾在自传中透露:
1949年11月,拍《漩涡》时,吉恩被甩了。
她突然变得很失落。
“全完了,肯尼迪他们家不让他娶我。因为他要当总统,我一个已婚女人会影响他的仕途。”
后来的事,就在报纸上见到了。
吉恩不过是肯尼迪众多桃色绯闻中的一桩。
他们波澜不惊地开始,猝不及防地结束。
没人知道,她曾对这段感情,寄予了多少厚望。
但大家都知道,肯尼迪竞选总统时,她反手把票投给了对手尼克松。这是她的报复。
她还在媒体面前说:“我认为尼克松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她忘不了肯尼迪对她的羞辱。
那天他们开游艇去一个小岛度假。
她不死心,试探着问:“我准备离婚了,你什么时候能娶我?”
肯尼迪像听到了一个笑话:“你知道的,我永远不能娶你。”
她沉默着咬咬牙。
然后低声说了句:“再见了,亲爱的。”转身就走。
此后,她要用各种手段报复回来。搅乱他的竞选,或是投身别的政治领袖。
三个月后,人们发现吉恩频繁出入苏丹王室。
在欧洲拍摄《私人事务》时,她认识了阿里汗王子。
他们火速相爱。
吉恩信誓旦旦地告诉友人:“三个月之内,我要结婚了。”
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气。
况且,她的算盘又落空了。
当时,有媒体采访苏丹国王,求证吉恩是不是要嫁入王室了。
国王不留情面,直接说:“很抱歉,我们还是更喜欢丽塔(阿里汗的前妻)。”
并且,国王还给阿里汗下了最后通牒:“你如果娶她,别指望以后我会接待她。”
后来的情节总是类似。
她的几段恋情,不是遭到对方家人的反对,就是被丈夫搅黄。
而丈夫为了吉恩的钱,又迟迟不办离婚手续。
拖到1953年,吉恩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糟糕。
她被诊断出了抑郁症。
这样的状态,也拖累了她的工作。
拍摄《红尘》时,她因注意力不集中,被导演训斥,而后惨遭换角。
她的口碑和形象,也在那时候受到了影响。
这时候,丈夫终于放过了她。
1952年,他们在当初私奔的地方,办理离婚。吉恩的折磨,终于结束了。
1955年,她真的累了。
她像被白蚁侵蚀的堤,内里早已溃烂。
在拍摄《乱世情天》时,她病倒了。
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从纽约,康涅狄格州,到堪萨斯州。
她多次转院,经历了32次休克治疗。
也就是常说的电击疗法。
每一次,都痛不欲生。
每一次,电流都蚕食着她的记忆。
她能感觉到,这是一种错误的疗法。
这种疗法,正在摧毁她本来清醒的人生。
偏偏这时候,催生出了她不服输的意志。
她说:“我越来越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的,但越是这样,我就越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有一回,她从医院逃了出来。
没走几步,又被押了回去。
后来她学聪明了,乖乖吃药,不反抗。
一年后,她终于被放出来。
医生建议她多跟人接触,第二天,她就跑去服装店当销售。
以她的名气,自然被人认了出来。
于是第二天,各大报纸头条都在感叹她的潦倒人生。
吉恩无心理会这些言论。
此时的她,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自残、寻死,是家常便饭。
她被媒体称为“最喜欢自杀的女星”。
1957年的某天清晨,她在曼哈顿的公寓里,稀里糊涂地走上了阳台。
脑子里,全是那个她无力照看的小生命,以及她停滞不前的事业。
她说:“当时我站在14楼的窗台上,感觉疲倦、迷惘、麻木,却毫不畏惧。这是何等的糟糕。”
她就这么站了20分钟。
稍往前一步,就能结束她痛苦的一生。
最后,是虚荣心拉住了她。
“我不想看上去像摊鸡蛋一样,在人行道上死去。我就算死,也要漂漂亮亮地躺在棺材里。”
后来她看到脚下的马路上,有警车停下。
再后来,警察敲了她的门。
她说没事,刚才只是在擦窗户。
那天的经历,让她铭记了一辈子。
没过几年,玛丽莲·梦露香消玉殒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吉恩再次想起那个清晨。
说来也巧。
这个女人跟肯尼迪同样传过绯闻。
而且梦露当时,就住在吉恩对面的大厦里。
也不知道,她看没看到吉恩寻死的那一幕。
但这听起来,像是某种暗示和比较。
好莱坞对女人而言,从来不友好。
种种不可言说的磨难、焦虑、苦楚,任何一项,都能轻易将她们推入深渊。
梦露是不幸的那个。
而吉恩,存活了下来。
大难不死,她学会了珍惜。
她收起了往日的骄纵,一切低调行事。
1960年,她结束了所有的治疗,正式回归演艺圈。
她没得挑,公司给什么,她就演什么。
她出演了《阁楼上的玩具》《满月的四个夜晚》《蝶恋花娇》。
全都不温不火。
没有一部作品,能再次把她送上昔日的神坛。
她虽然活了下来,却也败下阵来。
她的时代,早已远去。
而没有奖项傍身,又有多少后人会记住她?
她的懊悔都藏在了自传里:
“财富,美貌和名声都转瞬即逝。当它们逝去时,你变得一无所有,你只想让自己不致于碌碌无为。”
可惜到最后,吉恩·蒂尔尼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存在。
只是好莱坞不起眼的昙花一现。
她曾经的惊人美貌和天赋异禀,终究都被辜负了。
可人生就是这样。
短暂的迷失,往往穷尽一生,也无法矫正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