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就要面临“中期选举”的严峻考验,但民调支持率却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内外交困的拜登急需通过“中东之行”找到破解之策。
然而拜登刚抵达以色列,克里姆林宫就立刻宣布,普京将在19日参加德黑兰峰会。俄罗斯表示,普京届时将会见“不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首脑”,“而这种结盟才刚刚开始”。
很显然,美俄两国总统先后赶赴中东,无疑是想在这场较量中获得更多的助力。这让素来有着火药桶之称的中东,更是火药味十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拜登和普京争先恐后地前往中东?对于美俄两国总统的造访,中东国家又是什么态度?拜登之行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拜登和普京先后赶赴中东,毫无疑问会将美俄两国围绕中东的博弈推向更激烈的方向。
尽管白宫方面宣称拜登此行是为以色列提供安全帮助、巩固与沙特的合作,以及在伊核问题上与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保持一致立场。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拜登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说服沙特石油增产,其次就是想要打造中东版本的“小北约”,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要实现第一个目的,绝对绕不过沙特;而第二个目的,则更需要以色列的配合。因此我们从拜登此次的行程就不难看出,首站就是以色列,压轴的则是沙特。
对于普京来说,此次出访更是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要知道,这是自2月24日普京宣布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在6月底出访中亚后的又一次外访。
由此可见,中东对俄有多么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过与拜登此行包括政治、经济多重目的不同的是,普京更多的是寻求与伊朗等国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以便突破美国的制裁。
但“拜登前脚刚走、普京后脚即至”的节奏,针对性、竞争性相当的明显,这标志着除了在欧洲,美俄两国在中东的博弈也日趋激烈。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拜登和普京此次出访,中东各国的态度却截然迥异。
首先我们来看伊朗的态度。虽然拜登自称第10次出访以色列足以表明美以两国关系牢不可破,但伊朗总统莱希对此却是嗤之以鼻。莱希认为,美国此举根本无法给以色列带来所谓的“安全”。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更是将此前美国想在中东建设所谓的“综合防空系统”、联合对抗“伊核”威胁等联系起来,认为美国此举不仅是对伊朗的挑衅,而且极有可能引发中东地区新一轮“安全担忧”。
卡纳尼斥责美国把伊朗当成威胁并不能成为以色列安全的边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全既不可能通过购买也不可能通过进口的方式实现。
对于拜登此次中东之行,伊朗毫无疑问选择了力挺俄罗斯,普京受邀出席德黑兰峰会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概正是因为伊朗这一态度,以及他们近期针对伊核问题上发表的言论、采取的行动惹恼了美国,拜登对此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表示在必要时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但懂得都懂,这只能暴露出美国的外强中干而已,毕竟西方可打的牌已经越来越少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沙特。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对于此次拜登之行的态度让人嗅出很多非同寻常的味道。
对于人还未到的拜登,沙特方面劈头盖脸就是一盆冷水,表示他们不会因此而改变与俄罗斯的关系,更不用说在拜登的施压下增产石油。
相信拜登现在一定会为他4年前在“卡舒吉事件”中,狂妄地将沙特王室称为“贱民”而后悔不已。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罗斯近年来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的和解已渐有缓和迹象,这对于俄罗斯突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围堵可谓是意义重大。
那么以色列的态度呢?与以往相比,以色列对此次拜登的来访可谓是五味杂陈,拜登不仅拜访了现任以色列领导人,而且还将与内塔尼亚胡会面。
更重要的是,因为拜登想要示好沙特,已经有了将1979年以色列移交给埃及的红海的蒂朗岛、塞纳菲尔岛,作为厚礼馈赠给沙特的打算。
所以不难发现,以色列即便愿意配合美国,也很难做到从一而终,毕竟他们对美国一向不是百依百顺的性格。
所以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对于拜登此行,基本都不看好。中东国家的媒体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包括卡塔尔、约旦甚至伊拉克等海湾国家的年轻人,对美国的信念已是摇摇欲坠。
从中东国家的态度来看,拜登此行注定不会有什么收获。
这一方面标志着中东国家整体意识的觉醒,意识到解决中东问题必须要靠中东国家内部的团结;另一方面则预示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掌控力将会大幅减弱。
拜登此行想达到让中东国家油产增产,帮助解决美国通货膨胀,进而达到降低俄罗斯油气收入的目的,注定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