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世界杯央视直播了吗(上游深阅读丨世界杯40年:从收音机到手机,重庆球迷的绿茵记忆)

86年世界杯央视直播了吗(上游深阅读丨世界杯40年:从收音机到手机,重庆球迷的绿茵记忆)

△1978年,中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世界杯。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就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幕。如今,年轻一代已经习惯于通过电脑和手机来观看球赛,而回到整整40年前,当中国人首次接触世界杯时,大多都是通过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收听收看。

1978年,刚刚从北京电视台更名而来的中央电视台,首次对国内转播了阿根廷世界杯。那一年,中国每百户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仅有13.8%,“几十个人围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的情况很常见。”67岁的前重庆市球迷协会会长王绪明近日说。

然而,一代中国人正是通过耳闻目睹,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一年,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在中国开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收音机听 1978年世界杯决赛

1978年的6月,宋世雄是在香港的一个酒店房间,借用国际广播卫星的公共信号,完成了三四名和冠亚军决赛的转播。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考证1978年的世界杯电视转播到底覆盖了中国多少城市,因为当时中国的全国微波通讯网还未建成。同年元旦,《新闻联播》才开始正式播出,而当时只有这一个节目是向各省级电视台同步直播。

尽管没有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但亿万中国人还是记住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河床球场的漫天纸屑,记住了肯佩斯的一头飘逸长发和宋世雄高亢激昂的声音。

可以说,中国的第一批世界杯球迷诞生于1978年,这批球迷大部分都成了阿根廷球迷。

此时,后来中国最为著名的两位足球解说员,重庆人黄健翔和重庆女婿刘建宏都还只有10岁。

黄健翔回忆道:“1978年的夏天,我们家刚调到南京,在南京特有的那种炎热中,我和爷爷、父亲一起守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决赛阿根廷出场前,河床体育场那个看台上,扔那个纸片像雪花一样那个镜头,那一下我就感觉,这个足球怎么这么了不起呀,能够让这么多人为它疯狂,那一下就抓住了我。”

当时还在重庆体工队踢球的蒋君林对重庆晨报记者说:“当时,我们是在教练的带领下,在收音机里听那一场比赛,如今能记得的,就只有宋世雄的声音了。”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蒋君林还会熬夜看球,甚至还讲起刚刚结束的欧冠决赛中,利物浦卡里乌斯那个不可思议的失误。

观看世界杯决赛甚至还能改变个人命运。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袁晞正是通过这场比赛,知道了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正处于冬季。一个月后,走上高考考场的他发现,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道15分大题就是:“北京夏至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

那一年,袁晞成为570多万考生中的幸运儿,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

九英寸电视 看到意大利夺冠

1981年,中国男足开始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当时还在做服装生意的王绪明就已经和几个朋友开始看球了。

1981年底,中国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电视机数量已经达到58台。“当时,我们几个人就对着一台重庆产的九英寸‘金雀’牌电视,看着中国队被新西兰和沙特联手做掉,不然早20年中国队就杀进世界杯了。”王绪明回忆。

86年世界杯央视直播了吗(上游深阅读丨世界杯40年:从收音机到手机,重庆球迷的绿茵记忆)

△1982年,中国队尽管未能打进世界杯,但容志行(左)等中国球员开始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到了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济科、罗西、普拉蒂尼、鲁梅尼格这些顶尖球星都正值鼎盛时期,马拉多纳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世界级球星的魅力。

86年世界杯央视直播了吗(上游深阅读丨世界杯40年:从收音机到手机,重庆球迷的绿茵记忆)

△1982年,宋世雄在解说现场。

这一届世界杯,央视共转播了22场比赛。除了决赛,其它场次全是凌晨的比赛在傍晚录播,因为没有时差,反倒对吸引观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绪明笑着回忆:“当时一些球迷为了不在事前知道比赛结果,还不准身边的同事朋友去听收音机里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那一届世界杯,“金童”罗西拿到最佳射手助意大利夺冠,中国的第一代铁杆球迷,也正是那时诞生。

其中,辽宁鞍钢的电工李文钢激动不已,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罗西”,成了闻名中国的“球迷皇帝”。

正是在这种狂热的氛围中,球迷群体逐渐开始成长起来。1983年,中国第一个球迷拉拉队被组织到北京看球;1984年,中国第一个球迷协会在鞍山成立。

也是在这一年,王绪明租下新华路120号一间30多平方米的铺面开了一家叫做“小来春”的火锅店,“为了吸引球迷,我在大门上镶了一个足球,生意好得不得了。后来大家干脆把这里叫做‘球迷火锅’!”因为名气太大,年维泗、张俊秀、高丰文、李应发这些足球名宿都曾慕名光顾。

1986年 第一次凌晨看球

1985年,在目睹了国足的“5·19”之夜后,王绪明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选择:当一个真正的球迷。

1986年4月19日,重庆足球队在大田湾体育场参加一场全国足球比赛,赛后王绪明召集马彦成、“小皮球”、“菜背篼”等12名球迷开会,成立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第一个球迷协会。

1984年、1985年两年间,在重百、群林市场等商场里,黑白电视机都成了热门商品,“后来慢慢黑白电视就开始看14英寸的了。”

86年世界杯央视直播了吗(上游深阅读丨世界杯40年:从收音机到手机,重庆球迷的绿茵记忆)

△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夺冠,马拉多纳加冕新球王。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转播,是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里程碑,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直播或录播了全部52场世界杯比赛,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凌晨从床上爬起来看球。黄健翔甚至是在凌晨看完阿根廷战胜联邦德国的决赛后,直接走进高考考前动员大会的会场。

这一年,中国生产1447万部电视机,其中彩色电视机414万部。不过,此时中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271元,动辄数百元的电视机仍属于“新三转”的奢侈品,因此很多人看世界杯的地点仍然没有多大变化,还是有电视机的邻居家、学校、家属宿舍的篮球场、工会会议室等。

此时,王绪明又在大田湾开了一家“球迷餐厅”,“那届世界杯期间,这里基本就是我们看球的据点了。”

尽管在这届世界杯上马拉多纳加冕新球王,但王绪明等一批重庆球迷的最爱却是巴西队,“当时就觉得巴西队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当时队里有济科、苏格拉底这些球星。”

“四分之一决赛时,巴西大战普拉蒂尼的法国队,当时我们看球的人都激动惨了,一直在吼,后来巴西点球输了,真的感觉非常沮丧。”王绪明回忆道。在采访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比赛是那届杯赛最精彩的比赛。

看球已成为 一种生活方式

“到1994年世界杯的时候,球迷协会的看球条件就很好了,当时我开了一个茶楼,买了一台四十多英寸的索尼背投电视,早上八九点钟就开始看球。”王绪明说,“那届世界杯可能是中国球迷真正狂热追星的开始,最后决赛射飞点球的巴乔一下成了全民偶像。”

1994年,也是中国体育颇有纪念意义的一年,甲A联赛从这一年开始,央视也从这一年开始直播NBA总决赛,而且还和世界杯的时间撞了车。

70后球迷小易介绍,“当时我周围就有人这么干过:从晚上11点连看三场世界杯到第二天早上7点,睡上两个小时,9点多起来再看NBA总决赛直到中午。”

不过,王绪明印象最深的一届世界杯,自然是随国足征战2002年韩日世界杯,那是他第一次不是在电视上,而是在现场看世界杯。

“那种气氛完全跟在电视机前面看不一样,尤其是在现场第一次体验韩国球迷文化,那种集体助威的气势,口号服装统一,动作整齐,狂而不乱。后来,我们也开始学着把这些运用到为重庆队加油助威中,形成了我们重庆独特的球迷文化。”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网络的普及让球迷观看世界杯的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图文直播、社交媒体等等,渐渐成为流行方式。

如今,重庆人早已告别了黑白电视时代,从笨重的CRT到轻薄的平板,从三四百线的分辨率到4K,从4:3的屏幕到16:9的宽屏。

根据CSM调查,2017上半年中国人每天收看电视时长144分钟;而根据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7小时,如果把网民的时间平摊到每个中国人(13.9亿,国家统计局2017年末数据),就是每人每天上网129分钟。

在2018年之前,中国人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一直是超过移动电子设备的,而2018年有可能是这个比例第一次扭转。

不管是面对九英寸的黑白电视,还是上百英寸的高清投影屏幕;不管是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还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观战,看球的方式一直在进化,但观看世界杯带给球迷的乐趣都是永恒不变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汤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