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网络年中大促已经拉开序幕,除了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满减、秒杀、优惠券、红包等优惠,众多食品企业也在线上推出各种优惠活动,“6·18”也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囤货”的重要时机。
6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关于规范“6·18”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进一步规范做好“6·18”网络集中促销活动。
面对各大电商及直播平台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在此提醒消费者谨记以下七点提示,理性消费,选择适合自己的零食、生鲜等食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可迷信“价格优势”
“6·18”网络促销期间,很多食品商家为去库存,往往以“前1小时价格低于XX元”、“前1000名买一箱送一箱”、“第三件仅1元”、“拍两份更划算”等方式刺激消费者冲动消费。
提醒:
不要被某些“超低价”“买一送一”商品所迷惑,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当商品价格远低于其实际价值时,消费者要了解食品保质期,询问是否是临期食品,谨慎购买,可提前列好购物清单,货比三家,避免因价格低而冲动购物。
理清优惠券使用规则
每逢促销期间,商家往往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如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等,一些促销规则设计复杂,需要消费者“精打细算”才能理得清。
提醒:
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各种优惠措施是否有门槛限制,适用的产品品类和范围,如有些优惠券只适用于购买电器类商品,并不适用购买食品,能否叠加优惠等。
理性消费,“慎购”生鲜食品
如今随着快递物流的发展,新鲜果蔬、生鲜食品等也成为了网购的热点。
提醒:
网购有冷藏或者冷冻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食品时,消费者购买前先清理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还需提前咨询商家发货时间,核实运输条件,尽量避开物流高峰期,以防快递延误或送货途中商品变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收货时,确认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漏气或胀袋、是否腐败变质等,及时按照要求储藏食品。
同时谨慎购买来源不明生鲜食品,社区团购食品一定要能溯源。
网购进口食品要注意
如今,跨境食品也逐渐走进了万千中国家庭,许多进口食品也借助“6·18”开展促销。
提醒:
购买进口食品要查看是否有合格的中文标签,上面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原产国或地区、总代理或经销商在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等内容。对于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和检验合格证的要拒绝购买。
选择少糖少盐健康零食
面对各种促销满减优惠,很多消费者往往容易冲动消费,购买一些高糖、食品添加剂含量高的零食。
提醒:
消费者在选择零食时应以健康为主,可以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选择“低能量”、高纤维、少糖少盐、少油食品,水果、奶类、全谷物等都是比较好的零食。
看直播间购物要冷静
作为当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直播购物备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等进入直播间销售。带货主播的销售话术和直播的即时性特征,容易加剧消费者跟风购物的从众心理。
提醒:
消费者在直播平台购买食品,最好选择正规直播平台和信誉度较高的知名主播,下单前先了解主播所推荐食品的来源、配料表、保质期及售后服务等信息,避免“激情下单”。
保留消费凭证 合法维权
“6·18”期间,消费者如果遇到商家价格欺诈、承诺不兑现、发货慢以及物流暴力等问题并产生消费纠纷,需要保留购物凭证,合法维权。
提醒:
消费者购物后,如收到声称客服人员告知中奖、免单、退款的电话或短信,应通过平台向商家正规客服求证。
还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购物发票等有效购物凭证。如发现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及时运用有关凭据与商家协商处理,若不能解决,可以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进行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