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的二号人物是罗帅,代号为“102”,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野战军司令员林总。如果论职务,罗帅是东北野战军的政治委员,代号排在第二是理所当然的。但他在东北我军当中的威望极高,并不是因为职务突出,才受到下属的敬仰和信赖,从他的工作细节当中,便可以看出罗帅出众的政工管理水平。在老版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的部分,有一个场景充分展现了罗帅的工作能力,不愧是东野的“二把手”。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1948年10月东野大军南下进攻锦州。在外围作战时,负责守卫牛郎山阵地的我军第八纵队所属部队,被国民党军发动反攻,一度丢掉了阵地,影响了全军的攻坚进度。这件事情纵队司令没有及时向野司汇报,“林罗刘”都以为牛郎山还掌握在东野部队的手中,但是随后却传来了国民党军的广播,宣传国军已经攻克了这个阵地。林帅让人落实情况后大为光火,摇着头说不出话,最后让参谋长刘亚楼去“严肃一下大兵团作战的纪律”。言下之意,就是要严惩纵队司令员及相关指战员。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刘亚楼此时也非常不满下属的表现,因此出门前表情非常凝重。罗帅预估到脾气火爆的“雷公”刘亚楼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工作经验丰富的罗帅按住了这位参谋长,对林帅说:还是我去一趟吧。于是便替换刘亚楼,亲自赶往前线战地并找到了涉事的纵队司令。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接下来的一幕令人十分感慨。与其说是处罚相关责任人,倒不如说是在教育前线的下属,而且罗帅尤其注重解析下级的想法,指出他是想夺回阵地再向野司报告,这样一来汇报也说得通,很可能免于处罚。说明对方还是有一定责任心的,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指挥失误,想弥补这一点。不等纵队司令回话,罗帅就说道:所以组织就不处理你了。这令下属感激不已,而罗帅最后还提出要跟这位犯了错的纵队司令握手,更看出作为上级首长的工作水平,令下级心服口服。即便不进行严厉的批评,也能让对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马上做出改正。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不难想象,若换成是其他人去处理这件事,可能该纵队司令员就要面临严厉的处罚。当然不能说这种处理方式是错误的,但取得的效果显然不如罗帅的办法更好,尤其是在辽沈战役刚刚拉开帷幕,还没有进入核心的锦州城攻坚战之前,如何能够处理好部队内部的问题和细节错误,事关战役大局,这正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所要做的工作、应当充分考虑的事情,罗帅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政工元帅”。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看了电影中的这个细节,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罗帅在抗战时的山东根据地能够主持大局、发展出几十万精锐部队,解放战争中又能成功地组建东北野战军二线兵团,两三年的时间就扩张了四十余万后备兵员。无论是发动群众还是处理部队的内部问题,罗帅都堪称我军政工干部的典范,把繁琐复杂的工作做到了极致,令人赞叹。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罗帅不喜欢用强制、严厉的方式去责罚下属,管理方式体现人性。不光是在这件事情上,真实历史中他对于东野当中一些个人问题较多的将领,如黄永胜、钟伟等也都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会进行彻底地打压和限制,这些将领一生都十分感激罗帅。“慈不带兵”这句话也并非绝对,罗帅这样的工作方法往往也能收到奇效。

我们的前线人才济济(东野人才济济,为什么罗帅是“102”?看看《大决战》中这个场面)

值得一提的是,老版《大决战》是一部十分讲究历史事实和细节展现的经典电影,在拍摄罗帅教育下属的这个场景时,使用的是“牛郎山”阵地的称呼,而且没有公布犯错的纵队司令员的名字。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牛郎山阵地,八纵丢掉的是小紫荆山阵地;而当时的纵队司令员是段苏权将军。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段苏权被降级任用为东野作战处处长,直到半年之后才恢复了原有的级别。建国后段苏权被评为开国少将,除了早期的一些履历问题(曾经因伤脱离过队伍)外,跟辽沈战役时的这个细节也多少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