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网友评出“京城IT四少”,分别是:戴志康、李想、高燃和茅侃侃。
然而,时过境迁,四少只剩二少撑场面。
茅侃侃英年早逝,高燃也早已退居幕后,李想操盘着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安心做着自己的大老板。
而戴志康也因涉嫌诈骗罪,锒铛入狱,昔日上海滩大亨早已不再。
那么,戴志康是如何称霸上海滩,打下自己的江山,又是如何跌落神坛,成为阶下囚呢?
(戴志康)
1964年,戴志康出生在江苏海门一个农村家庭。
戴家世代为农,生活贫困,到了戴志康这代,更是穷得叮当响。
家有兄弟姐妹6个,戴志康排行老四,一家8口,常年吃不饱,穿不暖。
平日里,戴志康跟着父母挖地瓜,然后扛到集市上卖。
一家人一天的伙食,全靠那天地瓜卖得如何。
小时候的饥饿记忆,让戴志康发奋读书,想早日走出大山,拿到城市户口,吃一口城市的热乎饭。
戴志康说到做到,1981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这一年,他17岁。
4年后,戴志康继续深造,攻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1987年毕业,戴志康自然工作不用发愁,妥妥的铁饭碗。
按道理来说,这是个铁饭碗,待遇优渥,戴志康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目标,飞上枝头变凤凰。
然而,戴志康进去后才发现,这根本就是拼爹拼背景的世界,跟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
无论再努力,领导一看他是农村出身,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
不到一年,戴志康便辞职不干了。
对此,老戴骂了儿子一顿,说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戴志康只是默默挨骂,什么都不解释。
他知道,围墙之外的人,看着别人主动走出围墙,都会觉得他们是傻子,哪会明白里面的艰辛。
1988年,下海经商大潮吹遍大江南北,戴志康跃跃欲试。
这一年,海南岛脱离广东省,自立门户成立经济特区,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南下淘金。
这其中就包括戴志康,他在海南岛创办了国际金融公司,想要大干一场。
结果,事与愿违,公司开业半年,一笔生意都没有做成,戴志康喝了半年的西北风。
西北风喝多了不塞牙,但能寒心。
戴志康心灰意冷,只能收拾收拾东西,打包回北京。
往后的半年时间,戴志康成了无业游民。
他想要再次创业,可没钱折腾,想要找工作,可没有心仪的工作。
最后,戴志康只能退而求其次,应下了一家外资银行的offer。
工资每月2000元,戴志康足以养活自己,还能寄些钱回家。
最重要的是,在德累斯顿银行,戴志康养精蓄锐,学到了不少知识,填补了自己的短板。
此时,戴志康的师兄张治平在海南混得风生水起,担任人民银行海南分行行长,兼任海南证券公司董事长及CEO。
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张治平决定拉小师弟一把,邀他南下当大官。
戴志康二话不说,立马辞职,拎包搭车,投入大师兄的怀抱里。
在贵人的提携下,戴志康先是在海南证券当办公室主任。
两年后,他临危受命,组建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
1992年,富岛基金成立,戴志康出任总经理。
富岛如其名,第一笔投资基金,就募集到6000万元。
戴志康借鸡生蛋成功,立即成立上海证大资产管理公司,正式进军金融投资。
一番操作,戴志康很快就在股票市场赚了500万元。
此时的他才28岁,出尽风头,逢人就夸其“金融新贵”。
然而,戴志康还没高兴多久,就被现实打了一闷棍,新贵成“新龟”。
1993年,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着实进行宏观调控,金融市场一片哀嚎。
戴志康节节败退,不仅6000万全打了水漂,还赔光了家底。
一场暴雨过后,戴志康一夜回到解放前,欠下一屁股债。
从没受过如此大的打击,戴志康挨了资本市场一刀后,便一蹶不振。
他整日躲在房间里,恶补投资理财知识。
1994年,沉浮了一年的戴志康,带着证大资产重新杀回资本市场。
当时,国债期货市场最大的悬念就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会不会加息。
代号为327的国债规模有240亿,将在6月到期。
每百元债券到期,就兑付132元,而当时流通价稳定在148元。
当时,市场都认为,327国债的回报率太低。
因此总有小道消息称,财政部将要提高327国债利率。
而万国证券管金生偏不信邪,他认为目前投资过热,不可能拿出额外的钱来补贴。
于是,他一声令下,命令所有的分公司,建立25万口空仓位,做空国债327。
结果,管金生输了,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利率,327国债兑付金额148.5元。
此后,327国债的市价一路疯涨,看得管金生心拔凉拔凉的。
此时,市价每上涨1元,管金生就要亏10亿。
事到临头,管金生已经走投无路,他只能背水一战。
下令分公司,不惜一切代价势必将价格打回原形。
万国证券不断放单,戴志康加入多头阵营,多空双方厮杀惨烈,市场上一片混乱。
收盘前最后7分钟,管金生已经失去理智,砸出2112亿元的卖单,硬生生把价格打回147.4元。
富贵险中求,管金生一顿操作,赢利10多亿。
然而,没过多久,事情来了个360度大转变,管金生狂妄的行为,很快引来当局的反感。
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16点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均无效处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管金生一夜之间亏了60亿元,锒铛入狱。
管金生获得监狱入场劵17年,而戴志康大赚了一笔。
每每回忆此事,戴志康都特别自豪:
“那时候管金生做空头,我们做多头,管金生一家输了几十个亿,培养了估计几百个几千个百万富翁。”
而戴志康就是他口中的“百万富翁”之一。
经过327国债事件后,戴志康兜里有钱了,做事也更加有底气了。
1997年,股票疯涨,可只有四川长虹一动不动,大家不敢入局,只敢一旁观望。
而戴志康想都没想,直接出征重仓四川长虹,没过多久,四川长虹股票暴涨,戴志康又薅了一把羊毛。
戴志康的独到眼光,让业内人士甘拜下风,大家都称他为“中国私募教父”。
后来,互联网时代到来,戴志康马上杀入互联网行业,投资一批网络股。
可谁都没想到,寒冬很快来临,戴志康激流勇退,拍拍屁股走人,损失不大。
2000年,证大集团总部北上,搬到了上海。
在资本市场杀出一条黄金路后,戴志康车头一转,驶入地产行业,开始新的猎财之路。
戴志康进入上海房地产行业,先后在上海浦东低价买入2000多亩土地,开发商业楼盘。
当时,戴志康打的算盘是,开发住宅回收现金流,开发商业地产享受土地增值收益。
这其实跟王健林开发万达广场套路一致,只不过在这方面,王健林得喊戴志康一声前辈。
2003年,戴志康收购上海世纪控股股权,借壳上市,上海证大房地产公司开始让资本站台。
那年,39岁的戴志康身家15亿,跻身中国富豪榜第43名。
然而,即使在资本市场、房地产行业叱咤风云,可戴志康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
他跑去复旦大学,读了两年哲学,突然茅塞顿开。
比起做个成功的商人,做个有文化的商人,则更加让人佩服。
2004年,戴志康重金聘请日本设计师,为他打造文化梦乡—喜马拉雅中心。
梦想需要烧钱,否则就是痴心妄想。
刚开始,戴志康以为七八亿足矣,结果前前后后花了30多亿。
说是文化产业,可其实说白了还是商业综合体,披着文化的皮,干着酒店、剧场演出的活。
然而,文化投资最大的弊端就是回报慢。
喜马拉雅中心只靠收租回本,租金对于最初的30个亿,简直不值一提,少得可怜。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拼一拼,黄土变黄金。
在兜里没钱的情况下,戴志康孤注一掷,决定放手一搏。
2010年,上海外滩8-1地块的土地拍卖,当时郭广昌为了拿下这块地,加了双保险。
最后,上海证大以92.2亿元拿下了外滩8-1地块。
地块拿到手,戴志康做起了白日梦:
“我看到旁边是豫园和外滩老建筑,觉得这块地必须开发成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结果,拍到手了,贷款还没下来,账户只有5亿现金,戴志康欲哭无泪。
最后,戴志康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上海滩地王项目公司股权让给海之门公司。
(郭广昌)
郭广昌见势趁虚而入,拿下50%股权,戴志康35%,剩余股份,绿城、磐石平分。
郭广昌一介入,戴志康的胜负欲又被激发了,决心要从郭广昌手里抢回股权。
戴志康略施小计,让绿城、磐石的股权全委托上海证大管理。
结果,仓里没米终究抵不过人家千军万马,戴志康只好再次将股权让出。
刚开始,戴志康嫌弃郭广昌出价低,又牵来“第三者”SOHO,开始玩起双面游戏。
这头,戴志康答应40亿卖给潘石屹,那头,戴志康又忽悠郭广昌。
郭广昌除了需要用42.5亿元购买证大所持有的海之门公司50%的股权,还需要额外给0.4679亿。
(潘石屹)
郭广昌觉得戴志康蛮不讲理,不答应,戴志康转头就将股权卖给SOHO,领着钱全身而退。
留下郭广昌与潘石屹打官司,最后SOHO以42.47亿出售股权,郭广昌绕了几圈,才拿到这块“肥肉”。
出售地王股权后,戴志康有了钱,开始大举进入南京、江苏等地,先后拿下几块地块。
2013年,戴志康甚至将手伸到海外,斥资8.38亿收购南非约翰内斯堡20多平方公里土地。
结果,摊子铺得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项目大多烂尾,证大地产业绩一直不太好看。
2015年2月,戴志康只能断臂求生,以12.507亿港元,出售自己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42.03%股份,一条腿迈出房地产大门。
这在外界看来,简直是贱卖,每股约0.2港元,大打折扣。
戴志康解释:
“我们不留恋现今房地产上的这点涨幅,投资在其他领域涨幅肯定高于房地产,这一点没有什么遗憾。
证大本来就不是房地产公司,将来也不是。
对我而言,房地产只是我的‘客串’,是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而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完成了。”
然而,戴志康接下来的举动,则直接将他的“精神家园”推入深渊。
房地产抛弃了戴志康,戴志康只能重回老本行。
接受采访时,戴志康无不自信地说:“金融体系里所有发展方向,我最看好P2P。”
然而,这次老天依旧没站在他这边,戴志康看走眼了。
戴志康戴志康推出了P2P理财产品的“捞财宝”,以及主打小贷功能的“证大E贷宝”。
刚开始,P2P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戴志康也因此捞了一笔巨款。
后来,监管介入,整顿P2P行业,互联网金融频频爆雷,错配和自融盛行,金融去杠杆,网贷行业清盘出局。
2019年8月16日,55岁的戴志康老泪纵横,携着“捞财宝”退出市场。
为了博一波好感度,戴志康承诺不失联、不跑路,不然对不起证大27年老招牌。
然而,巨大的债务,压得让他抬不起头,截至2019年7月末,戴志康欠款金额75亿元。
戴志康自知,自己已经走到尽头,已无力回天。
承诺仅过了14天,戴志康主动投案自首,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调查。
从此,证大帝国轰然倒塌,上海滩一代枭雄,最后只能成为历史。
敢作敢当,这让戴志康又博得了不少好感,然而,好人他做了,其他人只能当“坏人”了。
戴志康自首后,员工们懵圈了。
许多员工在捞财宝投资数万,结果还没等收益,老板进去了。
一位投资了超80万的员工,恨得咬牙切齿,“我现在恨不得他马上出来,还不还钱都给个说法。”
事发后,每天都有投资者上门讨公道,有的人甚至闹事泄愤。
2021年3月31日,戴志康一案公开开庭审理,涉嫌诈骗罪。
对此,戴志康矢口否认,喊冤叫屈,认为自己没有犯诈骗罪。
“证大经营流动性困难的时候都找我,我能帮就帮,帮不了的时候,我说向行业内先进的人学习。”
然而,如何向前辈“学习”的,又从前辈那里学到什么,戴志康说不出个所以然。
为了躲避牢狱之灾,戴志康向法院求情,承诺未来将会努力创业,还清出借人债务,希望法院能给予他取保候审的时间。
他在做最后的挣扎,比起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诈骗罪的量刑只会更重。
案件从早上九点,审理到晚上,长达十个钟头。
无论戴志康如何狡辩,依旧逃不过牢狱之灾。
抛开其他,戴志康算得上天才,进入中国高等学府,靠着努力摆脱贫穷的命运。
他也很有野心,野心大则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现状,急于证明自己,戴志康就是如此。
这些都没有错,戴志康错就错在,硬要逆天行事。
如果在拿到第一桶金后,戴志康能踏踏实实干实业,少染指资本魔方,或许真的能有所作为。
一旦进入资本市场,能站到最后的,永远不是最有实力的人,谁能笑到最后,更多时候只凭运气。
在房地产行业栽了跟头后,戴志康还有选择权,还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然而,戴志康并没有想要收手,而是all in,投入所有的筹码,再一把,回归金融行业。
那时,他天真地以为,互联网金融是他的救世主,没想到到头来才发现,那是命运早已种下的毒草。
待到毒草释放毒性之时,他早已没了选择权,只能忍着痛,吞下毒草结出的毒果。
对于戴志康,你怎么看?
作者:朱小畅罗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