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披甲人(清朝时,为何把犯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康熙十五年(1676年),那年冬天,北京城内的大雪,似乎要比往年寒冷得多。

1、

夜空中那簌簌飘落的雪花,第二天,便在街道上堆积起了厚厚的积雪,整个北京城仿佛都被裹上了一身纯白色的外衣。

孩童们一见到这迷人的景色,莫不惊叹于眼前的银白世界。

千佛寺庭院中,一个叫顾贞观的中年人却无暇欣赏眼前的美景,那漫天纷飞的大雪,让他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被流放的老友——吴兆骞。

此时,你应该正在宁古塔那苦寒之地受苦吧?你在边塞之地已经待了二十年,我一定要设法把你营救出来。”

一念及此,顾贞观悲从中来,他提笔写下了著名的《金缕曲》二首: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顾贞观当时是纳兰明珠家的家庭教师,又与纳兰性德私交不错,他打算将这两首词献给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求他帮忙救人。

宁古塔披甲人(清朝时,为何把犯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纳兰性德有感于顾贞观和吴兆骞的深厚情谊,加上他和顾贞观两人本就私交甚好,纳兰性德当时便答应,一定会在五年之内救吴兆骞回来。

在纳兰性德的倾力相助,加上两千金罚款的作用下,五年后,吴兆骞得以以认修内务府工程的名义离开了那个他待了二十多年的苦寒之地。

但也正是吴兆骞的这段亲身经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神秘的宁古塔、披甲奴的珍贵资料。

2、

顾贞观和吴兆骞都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吴兆骞因为顺治十四年的科场舞弊案惨遭仇敌诬陷,后又在复试中交白卷,激怒了朝廷,被判罚没家产,与父母兄弟妻子一起流徙宁古塔(由于友人的帮助,最后吴兆骞的家人得以被免除连坐的处罚)。

但尽管如此,流刑依旧是当时仅次于死刑的严重惩罚,尤其是被流放到宁古塔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苦寒之地,可想而知,其前景是多么灰暗了。

按照清朝的律法规定,被判以流刑的人,一般有两种结局:

其一,“与披甲人为奴”,自己和妻儿就如同货物一样,归属于披甲人,披甲人可以随意处置手下奴人的生死、剥夺她们的贞操,甚至于有的披甲人还会为了夺取奴人的妻女,刻意杀死奴人的生命;(比如偷盗三次、贩卖人口等影响恶劣的罪行,就会被判为奴,通常情况下,奴人无法花钱减罪,换来自由身)

其二,当差。当差的人,一般是那些罪名大,威胁到皇权、社会治安(写诗骂骂皇帝,犯罪官员家属等等),却又没有能力从事实上动摇皇权的读书人、官员家属。这部分人由于自身背景和学识的缘故,待遇要好于为奴的人,他们的刑罚主要是从事劳役,每个人一年上交粮食12石,草料300束,猪肉100斤,木炭100斤,石灰300斤,芦苇100束。

对于这些当差的人而言,他们的人生要远比奴人有希望得多,因为在某些特殊时刻,清军会从他们中征召兵员,如果他们的家属中有非常有钱的人,也可以花钱赎人,只不过这费用远非中产阶级能够承受的代价。

宁古塔披甲人(清朝时,为何把犯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宁古塔位于边境之地,环境恶劣,一年四季不是大风就是大雪天,以当时的科技很难在当地建设起什么宜居的环境来,尤其是对于清朝人而言,这里还是流放犯人的主要场地,就更没有必要去搞什么基础设施建设了。

在宁古塔,流放之人的待遇基本取决于宁古塔将军的态度,遇上讲人情味一点的,例如巴海这样的将军就会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流放之人“人”的尊严。

若是遇上缺乏人性的,则会直接下令将奴人及其女性家属分给手下的披甲人,用来激励士气。

在他们看来,奴人不过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奴隶,为了打压奴人的抵抗积极性,清朝的法律规定:凡奴婢骂家长者绞,奴婢殴打家长者斩,杀家长者皆凌迟处死

换言之,在当时,披甲人拥有对手下奴人的随意处置权,而被贬给披甲人为奴的流放之人却不允许反抗。

宁古塔披甲人(清朝时,为何把犯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3、

但可别因此就觉得披甲人是什么了不起的存在,其实,在清朝君主眼里,披甲人不过是为八旗服务的工具罢了,地位仅比奴隶高一点。

例如,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康熙曾下令:“将闲散满洲令其披甲,则满洲壮丁各得食粮,庶可稍资生理。”

由此可见,在清朝贵族眼中,披甲人不过是为了能让不善谋生的八旗人,能够更好生活的工具而言。

从披甲人的起源来看,早期的披甲人应该指的是一些被清军征服的民族中,愿意为清军服务的降卒,他们的地位高于奴隶,又低于清军八旗士兵。

等到清朝建立之后,披甲人的概念得到了扩大,开始泛指基层的士兵,这时披甲人无论是待遇还是选拔标准都有了很大的区别。

按照康熙时期的规则,披甲人不再单单是愿意为清朝战斗,还必须要经过严格考核,其标准是“善马步箭者,充披甲之人”。

宁古塔披甲人(清朝时,为何把犯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康熙时期的披甲人,各个民族都有,那些为旗人服务的披甲人,还允许以父死子继的方式继承。

为了提高披甲人的忠诚度,清政府提高了披甲人的地位和待遇,其标准大致是每岁给饷米四十六斛,步兵给二十二斛,俱按春秋两季支给。

那臭名昭著的“给披甲人为奴”,即用犯人的妻女去赏赐给披甲人为奴的做法,也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制度的出现,使得被流放之人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还丧失了为人的尊严,这也是为何不少人宁可冒着被大雪冻死的危险,也要逃离披甲人控制的原因。

文/脑洞趣味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