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世界杯激战正酣,精彩的比赛让球迷大呼过瘾,不过,也有一件事让大家如鲠在喉,不得不吐槽一番,那就是比赛前后的“病毒式洗脑”广告,诸如BOSS直聘、马蜂窝、知乎等商家的"打鸡血"式的喊口号广告,这种广告形式真的合适吗?
世界杯商战打响“洗脑式” 广告令观众反感
随着小组赛进行到第二轮,俄罗斯世界杯正逐渐走向白热化。对于涉足世界杯营销的企业而言,他们同样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争夺着每一寸阵地。但很快观众就发现,很多视频广告,内容简单粗暴,不忍直视,比如BOSS直聘,被网友质疑为"一股子传销味",而马蜂窝、知乎等广告都如复读机一般,大声重复呼喊企业名字,毫无创意可言。球迷们表示:“这些就是很脑残的广告,就是一直在重复同样的台词,特别不能接受这样的广告,很没有意义,看完之后,让人感到特别反感”、“肯定不会觉得好看,有点烦人”、“我觉得比较烦人,商家也是想用这种营销方式在最短的时间让观众来记住商家名称,但技术处理很不高明,感觉很烂俗,拉低整个公司格调。”
专家:出名不等于美名 创意不能靠“洗脑”
虽然观众们不买账,但作为广告商而言,传播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据统计,仅6月15日当天,世界杯全国跨屏总触达观众就有 6.29 亿人次,品牌主也因此获得超量曝光。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文成表示,广告的最终效果不光要看曝光率和知名度,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它的美誉度,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从长远来看,也是适得其反的。“如果一个粗制滥造的广告,虽然有了知名度,但是这个知名是个‘臭名’,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不能引起美誉度,则会对广告的效果大打折扣。”
周文成分析,洗脑式广告源于此前的脑白金,其连续10年被评为“十大恶俗广告”之首,但如今时过境迁,这条路已经很难再走通。“现在大家欣赏水平很高了,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标准,这种思维模式是非常不明智的。”
广告应尊重大众审美 赛事广告也能出彩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今年世界杯期间的一些广告,简直就是“洗脑式”传播,不仅影响看球的心情,“打鸡血”式的喊口号也让人情绪焦躁。广告追求市场化效果和尊重消费者的审美与情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本次世界杯上,扑出梅西点球的冰岛门将哈尔多松,作为导演拍摄的世界杯可口可乐广告,就赢得很好的反响。有球迷认为:“这样的广告让人看了很亲切,而且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钱进 章健 编辑/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