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运动都会出现奇迹, 除了中国男足!”
“男足在打卡,女足在打仗!”
……
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很多球迷朋友的心情,肯定是随着中国男足惨败越南,和中国女足拿下亚洲杯冠军而起起伏伏。网友们也各显神通,各种段子手神出鬼没,有褒有扬的对比了中国男足女足的身材管理、日常饮食、薪资待遇等大大小小诸多方面。
其中,赛前记者的两段采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段是男足队长表示天天吃海参的视频;另一段是女足队长回答赛前因为吃不惯印度菜,姑娘们回去吃泡面的采访。
“女足吃泡面夺冠,男足吃海参出局。”鲜明对比之下,女足的待遇问题就成了众人的关注点。夺冠当晚,“给女足加钱”的话题就迅速登上热搜,微博阅读量达到1亿。第二天,“中国女足奖金”就频频登上热门话题。有人说国家队的国脚们生活状况或许还行,但俱乐部的普通女足运动员生活就太难了;也有媒体援引了国际足联在2021年的调查报告数据,判定中国女足是世界女子职业足球领域投入最多、收入最高的。那么,我们国家女足的待遇到底怎么样呢?
相比于女足球场上拼命,男足球场上打卡;女足搂衣满是腹肌,男足搂衣一摊猪油,女足奔向世界收割,男足窝在亚洲丢人的现状;女足的薪资待遇水平的确是比男足低的多。
金元足球时代,不少中超球员的年薪达到了数千万,很多中超球员的年薪直追欧洲豪门。而女足这边,国脚的年薪在100-200万之间,非国脚的话,如果是俱乐部的主力球员,年薪大概30-40万左右,也有一些很年轻打不了太多比赛的球员,就只拿着几千块钱的月薪。所以,这薪资水平差多少,大家一目了然,而更关键的是,收入和成果不成正比。
抛开工资,从男足赛前有赞助商提供海参,比赛过程中有三名大厨随行,而女足因为不习惯东道主国家的口味,只能吃泡面的日常安排中我们也能看出,女足的待遇和男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这就是典型的:人在饿肚子,而白菜却让猪拱了。当然,把男足比成猪,确实有点过分,毕竟猪在吃饭时会用心吃饭,拱圈时也会认真拱圈。
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
2019年的法国女足世界杯上,美国女队战胜了上一届冠军荷兰队,获得冠军,对于美国女队来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胜利。而另一方面,美国的男子足球队早在前一年的小组对战中被淘汰,无缘俄罗斯世界杯。同样的,美国男子足球队可以得到的报酬远远高于女队。这种不平等的收入也在当地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世界杯结束后,美国女队队长拉皮诺埃在接受采访时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我不知道,我不够聪明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上帝觉得我们不应该得到那么多吧。”
实际上,这位队长非常聪明,她的内心也很清楚原因。
所以,为什么在美国,男足的薪水要高的多呢?因为美国足球联盟性别歧视吗?或者是国际足联明显偏心男性球员吗?
答案其实要、简单粗暴的多,决定一个运动员薪资水平的,是ta的商业价值而不是性别。在美国这样商业化运营的足球俱乐部中,运动员类似于好莱坞演员或者歌手,他们的收入水平取决于别人愿意花多少钱去看他们。而从整体上来说,花钱去看男子足球和男子运动的数,总体上是超过女子的。比如,2018年,俄罗斯男子足球世界杯为国际足联创造了60亿美元的收入,约和人民币370亿。但我们搜遍全网,也没有找到法国女子足球世界杯给国际足联赚了多少。比较靠谱的数据是,再往前推四年的2015年温哥华女子足球世界杯,国际足联收入7.3千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
实际上,美国已经是非常支持女子足球发展的国家,美国女子足球有独立的俱乐部运营球队。而在其他国家,世界女子足球的整体水平要远低于男足。比如在小组赛中以0-13输给美国队的泰国队,以及牙买加队,南非队,就根本没有投入在女足世界杯的资金。而由于全世界的女足技术水平都普遍偏低,锦标赛的出线标准也定得非常低,这导致女足世界杯比赛的观赏性,要远远低于男足世界杯,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女足的商业价值。所以,对于国际足球来说,并不是性别歧视造成的收入差距,这只是简单的因为,目前男子世界杯足球赛要更受欢迎。
那么,这里面完全不存在性别因素的影响吗?事实上,确实存在。
我们回顾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史,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足球就已经风靡英国,那时候的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有大量女性参加这项运动。但是在1921年,当时的英国政府禁止了女子足球,理由是这项运动不适合女性。这项禁令于19世纪60年代才解除。在解除禁令后,英国女足的发展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英国《经济时报》近期做过一期对于女足俱乐部的采访,采访中提到,在没有女子世界杯,没有奥运会之前,英国的女足国家队是没有薪水的,队员们不得不自己把国徽缝在自己的队服上。
没有训练场地就在停车场训练,训练时间也很有限。之后虽然有了一点薪水,也是非常微薄。很多运动员不得不身兼数职,完全是为爱发电。这种不平等也直接反映在票价上,在英国,女子足球俱乐部是依附于男子足球俱乐部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女子足球比赛的票价,大概在两三英镑甚至是免费观看。什么概念呢,在英国,坐公交车的起步价是1.5英镑。相当于坐一次公交的钱就可以看一场足球比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格兰甲级联赛上,即便是观影位置最差的位子也能卖到85磅。
不过,这种情况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英国女足比赛在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和5年前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女足队员们的不断努力,英国足联也从根本上意识到,应该给女性更多的机会,从顶尖运动员的年收入上来说,过去能挣15万英镑已经很不错了,近几年冲到了50万英镑一年,尽管这个数字和男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但至少是一种进步。
还有一件容易被人忽略的事情是,对于一项运动的发展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时间。1991年,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举办。距离现在也只过了30年的时间,而相比之下,第一届男子世界杯足球赛在1930年举办,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专业球队与观众的情感联系,是在观众看着球队获得胜利,失利,失利,重回巅峰的过程中,与球队一起成长,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深远而牢固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这就类似于现在的偶像团体搞的偶像养成计划。粉丝随伴着偶像成长,因为喜爱而不断氪金,又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不断氪金的过程中,又加深这份喜欢。
我们回到女子足球运动,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运动受欢迎了,大型电视台的转播和广告商的投资也随之而来,投资跟上了运动员的收入也就增加了,有了做职业运动员的可能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比赛的可观赏性也随之提高。我们都知道,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展现力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随着女足的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女足买票。以法国世界杯为例,2019 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为东道国法国贡献了3.18 亿美,约合人民币20亿的GDP。所以,用一句话总结全世界女足的发展情况:生活虽不易,但是未来可期。
目光回到我国女足的薪资待遇情况上来,我们国家的女足薪资待遇水平以2018年作为分水岭。在2018年以前,女足国家队的收入主要是由两大主要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局发放的编制内的工资,一部分来自俱乐部的报酬。国家队层面,没有任何补助和奖励不说,还要徒增许多伤病风险,一旦在国家队受伤,在俱乐部层面的收入也没了。而地方队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稍有不同,全运会那年,央视做了一期关于女足的节目,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有女足姑娘曾经心酸的表示,即使进入一队,每月的工资也才300元,两三年后涨到了500元,还有可能遭遇欠薪的困境。尽管这样的例子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球队。但我们可以从17年《足球报》等报道窥见一角,大部分球队队员的工资在万元一下,普遍是3000-4000元左右,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球队低于3000元。这样的一个工资水平,放在2017年也绝对算不上高薪,所以那几年,都是关于女足姑娘的生存问题的讨论,注意是生存不是生活。
而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8年亚运会以后,因为中国女足在亚运会上展现出非常顽强的斗志,并且击败了朝鲜女足。那一幕,震撼了电视之前的观众,也震撼了在现场观战的潜在投资商们。此后,支付宝承诺愿意以十年十个亿的形式支持中国女足发展。也是从那一时刻开始,女足队员们看到了中国女足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希望,而时任女足领导、主要管理者们也都向女足承诺,一定尽全力让女足姑娘们去获得更多与之付出匹配的回报。从那以后,在国家队的集训开始有了按日计算的补贴,这些补贴的收入,要高于一些新晋国脚在俱乐部的收入。女足队员受伤后全部由国家队支付最高规格的伤病治疗费用、补贴照发,只要在队,奖金也会有,而且不会因为受伤就马上被放弃,伤愈后还会第一时间被召回国家队。也正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女足队员们有了更好的后勤保障,更专业的医疗支持,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能够更加专注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加的专注于比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由国家来发工资,对于我们国家的女足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尽管女足的薪资待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和男足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女足其实是可以更加纯粹的专心于技术的提升,更加专注于比赛本身。从此次女足亚运会夺冠后,媒体和网民对于女足的广泛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对于女足的关注度显著提高,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竞技体育比赛中,关于男女平等问题上的巨大进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女足比赛的规模和体量将会随着时间快速成长,随着各个国家给予女性运动更多的关注,女子足球赛的整体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在未来有更多竞技体育的展现。而且,这一代的女足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本国的年轻女性甚至是全世界的女性都是榜样的力量。
反观我国男足。说实话不太想观,看着他们掀起衣服露出的比我还肥的大肚腩,就有一种强烈的骂人欲望。作为一个出生在大连的球迷,爱上足球源于大连万达队,那个时候应该是中国足球的巅峰时刻,之后从万达变成实德,就开始了中国足球越来越黑的发展。从学员选拔走后门,教练向小球员家长索贿,职业球员打假球,球员集体嫖娼等等,到现在先输日本,再输越南,彻底“输输服服”的伤透了全国球迷的心。
哀默大于心死。不过,抛开情绪,特别想冷静的探讨一下,俱乐部制度真的适合中国足球么?恒大的介入,天价外援和天价高薪,以及后来捣鼓出来的“归化球员”,到底对中国男足的水平有何影响?而恒大俱乐部此次降薪之后,中国男足又是否能涅槃重生呢?
可惜,当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回顾了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史之后,我突然发现可能失去了冷静分析的能力。上世纪九十年代,足协红山口会议,中国足球正式走上职业联赛的路子。当时就有假球,球,黑哨的出现,但整体来说,对于国家队的水平还没有太大的影响。2010年3月,恒大集团对于广州足球队的收购,在恒大最辉煌的时期,曾被标榜为神来之笔。那时的中国男足就处在反扫黑的低谷期,中央电视台都拒绝转播中超联赛。此时的广州足球队也是风雨飘摇,因为涉嫌打假球被勒令降级。投资商撤资,一度濒临解散。而此时恒大的1亿元人民币投资,无异于一针强心剂,并在此之后开启的“金元足球”时代,给我们带了曾经遥不可及的欧洲顶尖球员和他们的华丽表演,镁光灯下一片虚假繁荣。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热钱的褪去,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所以,谁又会是下一个恒大?中国足球又是几个恒大能够改变呢?
所以,中国男足再出十个恒大大也不好使。想要让中国足球运动健康的发展和良好的运营,不是简单的学习皮毛,只看到欧美国家的俱乐部化运营,而是更应该像他们一样重视青少年训练,把足球事业当做全民事业。哪怕是学学隔壁邻居日本,看看人家在过去四十年是如何良性健康的运营本国的足球体系,逐步成为亚洲强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关注一下日本的高中联赛,满满当当的观众席,展现的就是日本人对于青年运动员培养的认真程度。所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把青训体系搞好,踏踏实实的去做全民体育推广,也许这才是中国男足唯一的出路。
虽然恨铁不成钢,但我们还是希望未来有一天,足球运动也能像网球运动一样,让人忽略对于性别的讨论,更加专注于展现竞技体育的力与美;更希望可以像乒乓球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