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发力,以腰为源,用身体的本能发力,不需要操控的打球!
很多人问发力的问题,发力的顺序问题,这个问题我从来认为不是问题,因为高尔夫不存在发力的问题和发力顺序问题。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问如何发力以及发力顺序,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力源太多了,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主从之分,他们想“发挥”所有力量打球,而不是“约束”负面力量打球。他们想利用身体的各种力量来打球,而不是去掉不该有的力,留下该有的力打球。他们在做多维复杂算法,而不是做单维简单算法。所以,他们才会困惑如何发力的问题,以及发力顺序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XYZ三维空间,如果三个维度都有力量,那么受到三维力量影响的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很难稳定的,如果只有一维的力量,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很稳定的,只是力大力小的问题,但轨迹是可预测的、稳定的。所以,在做复杂系统控制的时候,都希望把三维降阶为两维,把两维降阶为一维,这样好控制,容易控制,系统稳定,误差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我们先从人身体的结构出发,看人的力量的来源。人身体能发力的地方有:脚、手、肩、头,当然还有腰,这是身体五大力源,我们可以称之为5个维度的力。
头定,手脚被缚,余肩腰之力主动。
打高尔夫,因为要求稳定头部,没有头部力量。
好了,头之力减掉了,去掉了一个维度!
我们再来看高尔夫球杆击球的目标:实现杆头的最大速度,这样去冲击球的时候,球起飞速度大,飞得远,动量守恒定律。这是最终目标和根本目标。
杆头速度是线速度,杆头线速度主要是怎么来的?是下杆转身的角速度转化成的杆头线速度,线速度=角速度*挥杆半径。人的转身都是比较浑厚的,个人身体机能是比较固定的,人转身的角速度短时间内不会突变和快速提高。那么,要得到最大杆头线速度,就要实现最大挥杆半径。挥杆半径是上臂、前臂、球杆三者组成,你要实现三者成为一个整体,那么挥杆半径最长,身体转身的角速度转化为杆头线速度就最大!看下面的图,道理很容易明白。
有效挥杆半径
所以,打高尔夫,下杆击球时要求左手打直,一是最大程度的利用挥杆半径,二是速度传递不因为手臂松垮(铰链状)而损耗。
之前,我写了三篇文章强调不要翻腕上杆,不要用手腕打球。因为一旦手腕发力,就把球杆握死了,挥杆中心就是手腕,挥杆半径就变成球杆长度了,而没有手臂了,挥杆半径就减小了一半。所以,打球无手,保持手的韧性,让上臂、前臂、球杆成为一个韧性的整体。这样,你的挥杆半径最大,为你打出最大杆头速度奠定基础。这点,应该也容易理解。
所以,打球要坚决杜绝手腕之力(特别是推杆时),手腕之力不能有,打球无手。如何杜绝?就是松握球杆,很有韧性的握着球杆,确保手臂和球杆是一个韧性的整体,让球杆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让球杆是手的机体的延长,确保速度传递路径通畅。不要把球杆握死了,不要把速度传递路径卡断了,不要让手的力量参与击球。松握球杆不是松垮的握着球杆,而是很有韧性的握着球杆,不是握杆没有力道,而是力道是温润的。
另外,握杆的时候就要去杜绝手的力量参与击球,握杆那篇文章专门有讲“握杆握到手不存在,握杆握到手的力量不参与击球”,大家去看一下。(手的力量参与击球一般是强势握杆的人)。
打出极为恶劣的球(青蛙跳、相克球),除了精力不集中外,原因基本都是手腕发力造成的。手(腕)之力要坚决的杜绝!打球无手!
纯粹用手打球的人是很少数的人,除了那些强势握杆的人下杆时因为身体的本能而会握紧球杆,造成用手打球,打出劣质球(如距离极短的左栽球)之外。当然也有些人年纪实在是大了,只能用手打球,就不能作为常态讨论了。
好了,手腕之力必须杜绝,手腕之力减掉了,又去掉了一个维度!
打高尔夫,因为脚是扎在地上的,整个挥杆过程,双脚立足点的物理位置没有什么变化。你站好后,如果把你的腰卡住,你的双脚立足点的物理位置又不能变,那你的脚是动不了的,大家可以试一试。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脚力是被动的,是腰胯带动的,腰胯不动,脚是不会动的。所以,脚的力是腰胯带动发出,是从动的力,没有人打不好球是因为脚发力了。(太极发力也是这样,不过需要练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感受到)
当然,很多人问发力顺序,其实是问左腿蹬地发力的问题,因为各类书上或者教练都在讲用脚蹬地发力。(其实,脚蹬直是垂直的力,高尔夫球杆击球需要朝向目标方向的力,正交垂直的力怎么样也变不了朝向目标方向的力)。
左脚蹬地打直的目的之前有过文章,左腿蹬地打直的目的把左胯向后顶开,打开通道,让右侧身体主动进攻击球,打延迟释放(发力的三种方式之前有文章写过)。所以,左腿蹬地并不是去发力击球,而是制造局势,让右侧身体进攻。大家都知道,打高尔夫不能起身,可是很多人误以为左腿蹬直是打直,站直,自然就起身了。左腿蹬直,还不能起身,那肯定就只能左臀部往后跑了,否则怎么做到左腿又蹬直,又不起身呢?但是,很多业余球员以为蹬地是发力,他们不明白左脚蹬地打直是为了顶开左胯,(通过左腿蹬直)把左臀部往后推开,形成右侧身体主动进攻的局势,以打出延迟释放。所以,左脚蹬地打直把左侧臀部向后顶开,是下杆击球的一种自然行为,不是需要你刻意去蹬地(包括下杆击球时右脚蹬地身体重心推向左侧也是一种自然行为,不需要刻意去蹬地)。很多人以为蹬地发力是发力的要领,下杆右脚蹬地发力把身体重心推向左侧,左脚蹬地发力把身体顶起来(起身),你这球自然打不好,自然顾此失彼,自然去纠结发力顺序的问题。
50万一杆的那篇文章中有说过,绝大部分的业余球手是同步挥杆,非延迟释放挥杆,很少会用右侧身体主动进攻击球的延迟释放挥杆,他们下杆击球不需要明显的向后顶开左侧臀部(汤米·弗利特伍德也没有,故称平民挥杆)。那么,你就不需要去左腿蹬地打直制造右侧身体主动进攻的局势。你不需要做那个局,你去刻意左脚蹬地发力打直左腿干什么?你是煲温润清汤,往里面加辣椒粉干什么?
汤米弗利特伍德的挥杆
所以,忘掉蹬地发力一说,你不需要,不要画蛇添足,导致你顾此失彼。
好了,脚之力是被动之力,跟随之力,不是主动之力,又去掉了一个维度!
5个维度的力,去掉了3个维度,只有2个维度了,也就是腰胯之力和肩膀之力。
肩膀之力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腰胯之力,有些人纠结腰胯在哪里,纠结腰胯是哪几块肌肉,纠结腰胯发力是哪块肌肉发力,是哪块肌肉带动哪块肌肉发力,这是求术而惘道。这里,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跟你说明什么是腰胯之力。
哪里是腰胯之力?你找面墙,双手扶着墙(双手捆住),双脚站在地上(双脚捆住),你去扭动下,看看哪里还能扭动,哪里还能发力?这就是腰胯之力。不要问腰胯在哪里,也不要问腰胯是哪几块肌肉。打高尔夫,就是用这里发力,也就是中华传统武术中讲的腰,中华传统武术中讲的腰其实就是讲腰胯,腰是肌肉、胯是骨骼,腰胯一体。打高尔夫,你双脚扎在地上,双手握着球杆杆头指向目标方向,手也被憋住了,手脚均被缚,只能腰胯发力。打高尔夫是用腰胯之力打球,这是高尔夫运动的要求(后面有讲)。
去感受你的腰胯之力,用这里打球
但是,打高尔夫在完成上杆后,双手握着球杆毕竟是举在空气中(不同于双手扶在墙上),虽然手是使不上力了,但肩膀是灵活的,肩膀可以发力。
这就是最要命的地方,腰之力和肩之力,谁为主,谁为辅,谁主动,谁被动,是高尔夫打得好与打不好的关键核心问题,高差点和低差点的最大区别也在这里,大家困惑的也是在这里。
还是回到高尔夫球杆击球的目标:实现杆头的最大速度,这样去冲击球的时候,球起飞速度大,飞得远,动量守恒定律。这是最终目标、根本目标。
那么,我们来看看肩之力。
1,描述肩之力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你用肩膀把球杆“拉”下来的,“拉”是什么意思?拉是直线运动,肩膀是“摆”,是“拉”,不是“转”。所以,用肩之力打球的时候,是肩拉下来的线速度转换成杆头的线速度,效率低,球的飞行距离短。
2,而且肩膀是很钝的,肩之力击球是撞球,而不是抽球。撞击的力度和抽击的力度不是一个量级,球的飞行距离短。用肩膀打球,是用上半身打球,用撞击的力道。(人年轻的时候有力量,拼命用肩膀下杆去撞球,打好了也能出距离,所以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肩膀撞球的距离缺陷)
3,另外,用肩膀撞球,肩膀很灵活,整个上半身是灵活的,球的飞行方向极不稳定。右直,左直,都会打出来,方向的可控性差。
4,此外,用肩膀撞球,力道是“拍”球,球的弹道低平,落地后很冲停不住,攻果岭的效果很差。因为是拍球,到长铁杆的时候,因为杆面角度很小,拍球就变成低飞了,长铁杆打不起来。
所以,用肩膀打球,距离和方向都差强人意。中高差点的球手大部分是用肩手打球。低差点球手不可能用肩膀打球。
用肩膀之力打球的感觉是:总感觉腰被憋住了,总感觉有力无处使,打起来很累,很不通畅。一场球打完很累,很多球打得莫名其妙,但又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好了,肩之力打球,故障率高,不可取!
我们再来看看腰之力。《在太极拳的拳法中,初学者是以手领手,以手带身,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所有的动作;到了中高级以后,慢慢的懂得了腰胯在拳中的重要性,以腰胯带动手和脚,就是以腰胯为轴,主宰太极拳中的所有动作,每一招一式都由腰胯来带动完成,所以就有了“太极不动手,动手不太极”之说》。大家看看这段文字,与高尔夫的发力如出一辙。
太极不动手,动手不太极
1,腰是“转腰”,是角速度,扭转的角速度转换为杆头的线速度,效率高,不费力。用腰打球,不费力而通畅,效率高,球的飞行距离远。
2,打高尔夫,手脚被缚后,只有腰的活动空间是最大的,能迸发出的力道也是最大的。比起肩之力的钝,腰之力是锋利的,腰迸发出最大的力度,传递到杆头,形成最大的抽打之力,而不是撞击之力,球的飞行距离远。
3,另外,腰胯是长在腿上,双脚扎在地上的物理位置又限制住了,双脚不会前后摆动,只会左右摆动,所以,长在腿上的腰胯的自由度又很小,只能向目标方向转动。那么,球飞行的方向就相对可控,飞行方向的自由度少。
4,以腰胯之力挥杆击球,是抽球,是利用杆头的杆面和横槽挤压球,球的弹道高,滚动少,好打落点,攻果岭的质量高。
所以,无论从距离还是从方向,腰之力都优于肩之力。要打到低差点,肯定是腰之力打球。职业球员过了黄金年龄,腰力不够了,也就退出江湖了,人年纪大了,腰不听使唤了,只能用上半身打球,只能用肩膀打球,成绩退步就很明显。
好了,5个维度的力,去掉了3个维度,只剩余肩之力和腰之力,两个维度。在这两个维度里,又明确了腰之力优于肩之力。其实,根本不需要我讲这么多,没有腰力,哪来肩力?太极拳法那一段已经讲的够明白的了。大家一定要通读理解太极拳法那段话。
你把身体的5维之力降阶到2维,而2维之力经过选择后又变成1维,你现在只有一维之力,也就是太极拳法说的“以腰胯为轴,主宰所有动作”。这也就是我文章开头说的,我从来不认为发力是个问题,因为我认为高尔夫不存在发力的问题和发力顺序问题。以腰一维之力,主宰所有动作。
如果你要打到低差点,打到好成绩,“任何时候”都必须是以腰为源,以腰之力击球。“任何时候”都是如此,包括果岭边切杆,哪怕距离只有5码,都必须是以腰之力击球。
那么,怎么发力的问题就清楚了,只有一个力,就是腰力,以腰为源,主宰一切,其它都是随动。
最后,如何确保你是以腰为源,用腰发力?!
1、你用什么力上杆,就会用什么力下杆。
所以,上杆不能翻腕,不能用手腕之力把杆翻上去,一旦你用手腕之力翻上去,一定会用手腕之力翻回来。
不能用肩之力主动上杆,用肩之力主动上杆,一定就会用肩之力下杆,腰是被动的,腰跟着肩跑,你好像用腰了,但腰力使不出,距离打不出来(姑且还不说方向的问题)。
所以,上杆的时候要用腰之力上杆,如太极拳法,腰带肩手,腰推肩、肩推手上杆(其实,肩手是一体的,不存在肩推手,因为上杆的时候,只要通道合适,左手会打直,肩手的形态会保持住,腰把肩手作为一个整体推上去)。用腰之力上杆,把肩手推上去,那你就不用担心下杆的问题了,下杆一定是腰之力下杆,不可能用肩手之力下杆。所以,上杆决定下杆,用腰之力上杆很重要。
2,如何用腰之力上杆?之前已经说了,你知道腰胯之力在哪里了。肩手不动,你用腰胯之力往右后扭转(不是侧移),怎么个扭转法?肩和左手的形态保持住不变形(韧性而不刚性,温润而不死板),你向右后扭转腰胯,你感觉杆头被一根绳子拽着往你胯部缺口方位上去(看上杆的三条通道和上杆的道与术的文章),那么,转胯上杆的方式就限定了,只能那样上杆,你自然只能那么扭转,别无他法。你自己比划下。(结果就是左手打直,腋窝下面密不透风)
3,上杆决定下杆,上杆是腰之力上去的,下杆一定是腰之力下,不会有大的问题。
4,要防止腰被别住,发不了力。腰力怎么被别住了呢?就是你上杆不是感觉杆头指着右侧皮带位置缺口方位上来,而是走乡村公路(指着右侧脑袋方位上去),腰手分离,你杆高高的举上去,腋窝下面是穿堂风,左手是鸡翅膀。即使你上杆开始是腰主动上杆,但上杆最后阶段一定用了肩之力上杆。这样,下杆时就很容易肩之力下杆。肩之力主动,腰之力被动,腰被别住了,腰跟着肩跑,腰力出不来,打起来很累,距离出不来。
所以,打高尔夫不存在发力问题,只有腰胯之力,以腰胯之力为源,主宰所有动作,上杆用腰之力推动肩手上杆,杆头走高速公路,完成上杆,下杆自然是腰之力下杆,不会有问题。你只有腰之力,只有一个力,哪来的发力顺序问题?
打高尔夫,你双脚扎根于地,双手举杆于天,相当于你手脚均被缚,你身体的本能只有腰之力了,只有腰胯的扭转之力。所以,用腰胯之力打球,是用你身体的本能打球,是不需要操控的。“打球,一定要用身体的本能去打球,不需要去操控的打球(包括你的球杆一定是不需要操控的,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一旦你要操控,它就一定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