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记者陈永报道 对于目前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体系而言,主要问题是欠薪,而在欠薪的大背景下,俱乐部沉重的债务危机(包括欠集团债务及俱乐部运营债务),也影响了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足球已经经历了两次限薪,第一次限薪是本土球员从此前的不限薪转为限制个人薪酬总额税前1000万人民币,国脚上浮20%;第二次限薪则是本土球员个人薪酬上限为税前500万人民币,俱乐部支出限额为6亿。虽然2022年初中国足协在酝酿第三次限薪,将支出总额和个人薪酬上限进一步下调,但相关规定并未出台,目前是维持现有的限薪政策不变。这其实是正确选择,过分的限薪其实很可能打击青少年球员及其家长对中国足球的信心。


足协的最新限薪令之所以按下暂停键,有一个原因是,部分俱乐部开始了自主限薪的做法,比如目前多家俱乐部支出总额已经控制在较低水平上,调到1个亿以内都算好的,个别俱乐部做法甚至更加极端。毫无疑问,俱乐部进行自主限薪理论上是更加合理的,每个俱乐部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自己的投资总额,选择俱乐部旗下球员的薪酬限额。


但是,自主限薪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尊重规则、尊重合同、尊重诚信。遗憾的是,经过具体调查我们得知,部分俱乐部在限薪过程中存在通过不正当方式打压球员的情况,甚至撕毁合同,这是让人非常无语的。中国足球的发展,终究是要以构建良好的诚信体系、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为基础的。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两次限薪之后,中国足球一度面临第三次限薪:在2021赛季结束之后,一份新的限薪方案就被悄然披露,按照这个限薪方案,本土球员的薪酬限额将调整为税前300万人民币,支出限额将被调整到3亿人民币。实际上,记者了解到,其实还有一份更加苛刻的限薪方案,不过没有被披露,原因可能是没有获得各方的认可。


但靴子并没有落地,这个“3亿支出限额 300万薪酬限额”的限薪方案至今没有出台,而2022赛季的转会窗口已经开启,任何俱乐部都可以按照此前的政策也就是“500万薪酬限额”和球员签订新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从公平的角度来讲,2022赛季应该没有必要出台新的限薪政策了,本报了解到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从调控的角度来讲,金元足球时代才是限薪政策的真正用武之地,而俱乐部出现困境之后,其实限不限薪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限薪,俱乐部也会自主限薪,这个时候反而应该是调控和阻止一些投资人在降薪上的极端行为。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那么,为什么中国足球还要两次限薪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其一,以此表明遏制金元足球的态度,其二,部分俱乐部由此可以有了所谓的政策依据,减少和球员谈判的时间成本。


在记者看来:此前出台限薪政策,以及如今维持限薪政策的唯一意义,就是避免出现下一次金元足球,今天众多投资人纷纷退出或者纷纷收缩,明天可能就有众多投资人再次疯狂投入,有了“6亿支出限额 500万薪酬限额”这个基础,未来即便投资人加大投入,也不至于再一次走到失控的地步。


一个有序的职业联赛应该是这样的:有投入较大、有志于联赛冠军并在洲际赛场如亚冠中展现自己的俱乐部;有投入稳定确保能够在国内联赛中打出不错成绩的俱乐部;同样也可以有投入较少、更愿意使用年轻人的俱乐部。每个俱乐部都会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存在模式。


当然,有关限薪令的一个讨论是:目前各方普遍认为,限薪政策应该只保留支出总额限制而取消个人薪酬限制,或者说,在支出总额中规定薪酬总额比例(比如65%)即可,如此俱乐部就可以灵活选择用人方案,激励先进,否则多名球员薪酬一致,有点吃大锅饭的味道。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进入2022赛季,俱乐部自主降薪,也就是大幅度压缩开支的情况开始大面积出现,目前广州、河北、武汉、深圳等俱乐部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或者类似的迹象,而在此前赛季,大连人、河北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做法。


当投资人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俱乐部大幅度压缩开支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很多企业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他们会陷入困境,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普遍困境更是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沉重打击。


投资人开始大幅度缩减开支,也和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推动陷入困境相关。在最初,不少投资人寄希望于股权多元化改革,希望政府或者地方国企能够为俱乐部兜底,但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固然有部分俱乐部股改顺利完成(实际上个别股改完成的俱乐部也出现困难),但也有不少俱乐部的股改推动工作非常困难。


此时对于这些俱乐部而言,他们所能做的选择可能只有两个,其一是退出职业联赛,其二是低成本运作俱乐部。目前来看,大部分俱乐部选择第二条道路,广州队、深圳队自始至终都没有解散的迹象,即便是目前最为困难的河北足球俱乐部,也没有退出的迹象,他们同样选择放弃了绝大部分的成熟球员和外援,目前保留的都是年轻球员,按照其目前的发展趋势,新赛季恐怕只需要几千万资金就可以实现稳定运营。


中国足球的发展,从来不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但市场终归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那只无形的手,这些俱乐部以年轻化为方向的低成本运作方式就是例证。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俱乐部的主动限薪自然是没问题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俱乐部也开始出现众多漠视规则、漠视合同、漠视诚信的操作。


首先是欠薪,有的俱乐部确实是没钱了,不得不欠薪,但有的俱乐部其投资人并非没钱了,而是听到股改的风声,以为未来会有政府或者国企托底,不愿意再花真金白银了,开始躺平。


欠薪之后,俱乐部就准备压缩开支,相对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和球员沟通,取得球员的谅解,争取让球员少拿一部分欠薪,然后给予球员自由身离开,或者签订新的合同。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一些俱乐部就开始了各种神奇的操作,比如不让球员出场,甚至不让球员参加训练,或者通过其它各种各样的手段打压球员,逼迫球员就范。


甚至,类似恶劣的行为逐渐成为圈子的共识,欠薪变得理直气壮,撕毁合同信手拈来,一旦被仲裁就实施反制或者报复,仍旧不兑付欠薪,对仲裁结果置之不理。而在资本和个体的对决中,作为个体的球员自然而然地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


有勇气的球员在社交媒体发声,或者发起仲裁,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理论上对相关俱乐部的惩罚应该是取消准入资格,但目前的环境却不允许这么做,因为2021赛季的中超16家俱乐部,可能只有两三家俱乐部没有欠薪。


目前,中国足球圈和中国娱乐圈,还在拿着球员高薪说事,说实话,这真的是很无聊的事情,确实,中国足球经历了金元足球,国足成绩不好,国脚也确实一度拿着跟他们实力无法匹配的高薪,但这已经完全是过去式了,2021赛季的中超只有两三家俱乐部不欠薪,球员的普遍欠薪才是主流,尤其是一些相对年轻的球员更是成为了牺牲品,买了房子却发现因为欠薪还不上房贷、刚刚踢上职业联赛却赚不到钱被迫找父母继续要生活费,这种现象比比皆是。目前,不少球员都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甚至有相对年轻的国脚级别球员都在考虑退役,原本可以再踢一两年的老队员,也不再继续为梦想而奋斗了,直接选择退役。


这样的现状凸显了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中国足球就应该珍视规则,该重视诚信体系的建设,只有如此,才会有足球生态的恢复。


考虑到俱乐部生存困境确实有一些客观的因素,2022赛季的准入也不可能按照规则一刀切,总是要给各个俱乐部适应、调整和解决的时间和空间,但在未来,漠视规则、毫无诚信的欠薪行为、负债现象,以及引发的其它各种负面现象,必须要彻底清除。


中国足球限薪思考(中国足球限薪思考:自主限薪更合理,但尊重规则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