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6月27日
在7年前的今天,
南非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中,
英格兰队的兰帕德冤案,使英格兰失去了晋级的机会,
也促使国际足联作出了一项革命性的改革。
1
兰帕德门线冤案发生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英格兰对阵德国的八分之一决赛上,当时英格兰刚刚1-2扳回一球,接着一分钟后兰帕德在禁区前右侧吊门,大禁区弧内挑射,皮球击中门楣下沿后过线弹出,球整体越过了门线,兰帕德也开始庆祝比分扳平,不过当值主裁判乌拉圭人拉里昂达没有判进球有效。最后,英格兰饮恨挥别八强。
定论为冤案,是因为从赛后的慢镜头回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皮球整体越过球门线,但由于球来的太突然,主裁判因为正对着球门而看不清,边裁则是因为记者跑到禁区附近而没有看到经过,结果成为了一个冤案。
这个球最终也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
2
这次事件促使了国际足联再次考虑门线技术的引入。
门线技术是一项足球运动辅助技术,可以判断球是否越过了门线,裁判的手表可在1秒内得到提示是否进球有效。
与此类似的是已经在网球比赛中广泛运用的鹰眼。
然而,FIFA一直以来都反对引入门线技术,而是只依靠裁判和第四官员执法。当时包括FIFA主席布拉特在内的批评者们认为,此项技术减少了人们为了错误而争吵所带来的乐趣,正因为只有体育没有不断根据新出现的科技而改变规则,才从而保持了它的魅力和流行。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曾表示,他不支持在正式比赛中采用门线高科技,而“五裁判制”更适合足球这项最流行的运动。普拉蒂尼说:“足球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规则简单,一旦采用门线技术,就会让其变得复杂。如果我要监控球的运行轨迹,那么是不是我还要监控球员是否越位呢?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足球就会变了味道。”
同时,由于门线技术设备的高成本,可能会影响非洲等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足球发展。
然而,几年间的门线悬案已经成了国际足坛挥之不去的一道阴影,
某赛季的英格兰足总杯的关键淘汰赛
意甲AC米兰与尤文图斯的争冠
苏超联赛的爱丁堡德比战
屡屡出现的裁判难以判决的悬案,一时间引发了一连串的滔天争议。
3
足球的观赏性和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似乎天然存在着矛盾。
如果说争议本身也是足球观赏魅力的一部分,那么对于球员和球队来说,不可复制的每一场球赛则都是其足球生涯中独一无二的。
身为门线冤案的主角,或者说“受害者”,兰帕德的三狮军团之旅一直不能算顺遂,始终与悲情相伴。与他在英超蓝军的辉煌战绩和铁人称号相对应的,是他世界杯40场颗粒无收的无奈。
2006年德国世界杯,人们期待拥有“双德”的英格兰队会有所作为,然而刚刚在前一年获得欧洲和世界足球先生双料冠军的兰帕德没有打出自己的水准,与杰拉德在对阵葡萄牙的点球大战中,两人先后失手,英格兰队折戟八强。
2010年南非世界杯,英德大战的这场误判,使得英格兰队打败,兰帕德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使得他自己的世界杯进球数字会永远停留在零这个尴尬的数字之上。
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与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之后,兰帕德结束了自己的世界杯生涯,与之远去背影相伴的,是无一进球这一最大遗憾。
4
2013年2月19日,国际足联正式宣布,在2013年的联合会杯以及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上将启用门线技术,这是国际足联在经过漫长的讨论与测试后,历史性地决定将高科技引入世界杯。
2014年巴西世界杯采用的是德国一家名为GoalControl的公司开发的球门线技术系统,每套系统耗资10多万欧元。该系统利用14台高速摄像机向架设在球场顶部的数据间传送数码照片,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再把结果传送到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如果确定球过了门线,手表上就会显示“goal(进球)”。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秒钟。
5
2013年联合会杯的三四名决赛中,阿斯托里门线上伸出一脚将球打进,FIFA先将进球算在迪亚曼蒂身上,但经过门线技术确认,当时皮球并未整体过线,是阿斯托里的最后一脚将球打进的,FIFA也及时更正进球人员,确认为意大利进球的是阿斯托里。
2014年巴西世界杯B组首轮智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比赛中,巴尔加斯禁区前倒地抢射,皮球越过了门将,威尔金森在门线上完成解围。门线技术判定此球未进。
同样在巴西世界杯的法国队与洪都拉斯队的比赛中,洪都拉斯门将飞快地将足球从门线内捞了出来,但主裁还是凭借门线技术认定进球有效。
后来,记者在采访兰帕德时,他表示,因为这场冤案促使国际足联引入门线技术,这点让他感到很开心。
看完别忘了转发评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