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江苏苏宁主帅奥拉罗尤在接受罗马尼亚媒体《电信体育》的采访时,谈到了关于江苏队停止运营一事。
奥拉罗尤表示:“我不明白,冠军队第二年可能就会消失,真是令人惊讶!这真是难以置信,我不明白!”
“我了解他们把国际米兰留在意大利,但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继续呢?难道没人对此负责吗?你拥有一支球队,你想怎样结束就怎样结束,队员们难道要被丢弃吗?”
正如奥拉罗尤所言,一支顶级联赛球队从夺冠到解散仅用了三个多月,放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
江苏足球俱乐部在宣布停止运营后,苏宁集团依然在寻找有意向的投资人接手球队,甚至愿意零转让费抛售俱乐部。然而截止目前依然未有企业接手江苏队。种种迹象表明,江苏队复活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
众所周知,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27万亿元,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
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一共有45家江苏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以江苏的经济体量和企业规模上看,养活一支中超球队似乎搓搓有余,但江苏队为何迟迟没有新的接手方出现呢?
1、中性名政策
据《足球报》报道,苏宁曾为俱乐部寻找买家做出过努力,但因为中性名政策并没有企业愿意接手。
针对国内足球俱乐部的冠名权是否能够广告效益,外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在过去十年的金元足球时代,企业投资中超球队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投资人投资中超更多的是一种营销行为,希望把足球领域的流量引入到主营业务上,即便无法实现变现,至少拓展了企业了品牌宣传渠道。
因此,当俱乐部明面最值钱的东西——冠名权去掉后,难免打击了企业继续投资的积极性。
2、投资人更加理性
2015年,苏宁集团耗资5个多亿收购了江苏舜天俱乐部。彼时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喊出“三年中超,五年亚冠”的目标,最终苏宁“超时”2年,用了5年时间才拿下中超冠军。
苏宁集团接手江苏队时正处于国内金元足球鼎盛时期,在过去几年的军备竞赛中,江苏苏宁先后引进了特谢拉、拉米雷斯、罗杰-马丁内斯等强援。据不完全统计,苏宁进入中国顶级联赛五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至少10个亿。
另一方面,在金元足球的刺激下,俱乐部入不敷出的现象愈发严重。数据显示,中超俱乐部2018年平均收入为6.86亿元,平均支出11.26亿元,平均亏损4.4亿元。
尽管江苏不缺有实力的企业,但那些实力企业大部分来自传统制造业,利润都是一点一滴辛苦累积起来。在中超球队无法冠名以及每年至少烧掉4个亿的背景下,加上苏宁集团留下的债务,没有企业愿接手江苏队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