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又称“冰上溜石”,相传起源于16世纪的苏格兰,被认为是世界体坛最古老的团队运动之一。冰壶还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是一项智慧和对抗完美结合、趣味性很强的团队项目。在以个人为竞赛主体的冬奥会中,除冰球之外,冰壶是另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集体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代表参赛国家整体实力的集体项目。在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上就出现过冰壶项目,但直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男女4人冰壶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而从2008年开始举办世锦赛的混双冰壶,2018年才被纳入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上将产生历史上第二块冬奥会混双金牌。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将参加全部三个项目的争夺。
竞赛日程:开赛最早赛程最长
冰壶是冬奥会7个大项之一,分为男子冰壶、女子冰壶和混双3个小项,产生3枚金牌。冰壶将是北京冬奥会各竞赛项目中历时最长、场次最多的项目,累计超过100场比赛。根据赛程,第一个比赛日将于2月2日开始,早于开幕日2月4日;最后一个比赛日是2月20日,也就是闭幕当天。
率先开战的是混双冰壶,共有中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瑞士、美国、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等10支队伍参赛,参赛队伍比2018年平昌冬奥会多出2支。中国队将于2月2日当晚迎战瑞士队。混双比赛采取单循环赛制,前四名进入半决赛,金银铜牌得主将于8日水落石出。
男子比赛和女子比赛将分别于2月9日和2月10日上演,中国男队首战将迎战冬奥会银牌得主瑞典队,其他8支男队分别为俄罗斯奥委会队、丹麦队、意大利队、英国队、美国队、加拿大队、挪威队和瑞士队;中国女队首战将对阵丹麦队,其他8支女队分别为瑞士队、美国队、瑞典队、韩国队、日本队、俄罗斯奥委会队、英国队和加拿大队。
男子和女子比赛同样采取单循环赛制,循环赛前四名进行半决赛。男子项目金牌将于2月19日产生,女子项目金牌将于20日也就是冬奥会闭幕当天产生。
发展格局:欧美称霸亚洲起伏
由于冰壶运动开展时间长、参与人数多,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水平世界领先,常年霸占世锦赛和冬奥会领奖台。亚洲队伍虽是世锦赛常客,但是冬奥会偶有现身,女子4人项目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两度荣登领奖台,中国队在2010年获得铜牌,韩国和日本分别获得2018年银牌和铜牌;男子至今尚未有队伍登上领奖台,最好成绩是中国队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获得的第4名。
分析北京冬奥会参赛队伍名单不难发现,所有30支队伍中欧洲国家队伍占据多数。除了东道主中国队,其他拿到了满额参赛席位的加拿大、瑞士、瑞典、美国和英国队均是老牌劲旅。而亚洲队伍在北京周期的实力较平昌周期有明显下滑,日本和韩两国都只拿到了女队参赛资格,她们作为平昌冬奥会的银牌和铜牌队伍,世锦赛未能进入前六直通北京,只能通过冬奥会落选赛搭上冬奥会末班车。
男子方面,加拿大队在过去6届冬奥会中共收获3枚金牌、2枚银牌,瑞士曾获得1金3铜,挪威和美国也分别曾经获得1枚金牌。亚洲只有中国队因为东道主资格入围。女子争夺同样是欧美强队天下,瑞典队以3金1银1铜冬奥会奖牌领跑,加拿大以2金1银3铜紧随其后。
与上届冬奥会相比,混双参赛队伍变化较大,澳大利亚、捷克、意大利、英国、瑞典首次搭上冬奥快车。
目前除了中国队3支队伍、俄罗斯奥委会男队和加拿大的混双队伍,其他参赛国家的冬奥会阵容均已公布,其中不乏壶坛常青树。加拿大男队,布拉德·古舒时隔16年后将重返冬奥赛场,他在国内选拔赛带队打败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冠军布拉德·雅各布斯。2014年索契冬奥会冠军珍妮弗·琼斯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位两次参加冬奥会的女队长,她也是冬奥历史上首位全胜夺冠的女冰壶运动员。瑞典男队带队的尼古拉斯·埃丁是目前唯一的世锦赛“五金王”,带队蝉联最近三届男子世锦赛金牌,这将是他们第四次冬奥之行。瑞典女队由平昌冬奥会女子金牌得主安娜·海瑟伯格领衔,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欧洲冰壶锦标赛金牌、世界冰壶混双锦标赛金牌和奥运会金牌的冰壶运动员,是北京冬奥会上的夺金热门。
中国现状:低谷奋起打出气势
中国冰壶曾经在冬奥会上有过高光时刻,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女队首次亮相冬奥会即摘得铜牌,此前一年她们刚刚获得了世锦赛金牌,风头一时无两。中国男队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跻身前四名,代表着亚洲冰壶水平。曾经被寄予奖牌突破的混双项目在平昌冬奥会意外折戟,给中国冰壶沉重一击。伴随那一代冰壶选手离场,中国年轻一代状态始终不够稳定,虽在洲际赛事中尚有斩获,但是在世锦赛上未能稳固原有地位,特别是男队,世界排名下滑较大。
北京周期,中国冰壶加大体能训练强度和科学化训练含量,夯实体能基础,提升训练效益。在组队方式上采取开放模式,多支国家集训队同时在训,队内对抗赛成常态,大胆尝试不同组合,放手给更多运动员参赛机会。由于阵容调整和人员更迭,以及长时间远离国际赛场,中国队的实战水平有所波动,最近一次参加的国际大赛2021年世锦赛,男队在14支参赛队伍中2胜11负排名垫底;女队在世锦赛中以6胜7负排名14支队伍中的第10名,无缘复赛。
参赛资格在手,中国队彻底放开手脚准备迎接触底后的反弹。为了选拔最优秀的运动员出征北京冬奥会,集合了国内最优秀的运动员,采取队内选拔赛的方式,确定了连续6周每周1站的模式,模拟冬奥会赛程和氛围,通过高密度、大强度、不断调整组合的实战,考察每名运动员的个人技术、赛场表现和团队配合能力。高密度的队内选拔赛客观上弥补了缺乏国际大赛历练的不足,搭建了实战交流的赛事平台,营造了竞争氛围和压力,帮助运动员提前进入北京冬奥会状态。正像领队于海娟所言,“想追赶世界强队,没有按部就班,只有日以继夜,只有大胆创新。”
运动员也表达了出征冬奥为国争光的决心。集训队男队队长马秀玥说,“非常希望有机会出征冬奥会。瑞典队虽然实力比我们强,但是我们不会服输,有信心打出气势。”混双选手凌智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要是能去打冬奥会,就要争取把以前遇到过的对手打败;要是没去成的话,我就在家里给队友加油。”
本报记者 王 静
来源: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