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可以缓解就业问题(宋阳:世界杯能成为巴西经济的“救命仙丹”?)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宋阳认为,原本大型赛事就是土豪国家炫富的手段,巴西在国内贪腐、通胀高企、大宗商品价格锐减、出口受挫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强推世界杯,很可能带来的是经济的加速萎靡。

世界杯可以缓解就业问题(宋阳:世界杯能成为巴西经济的“救命仙丹”?)

资料图片:2014巴西世界杯组委会主席罗纳尔多为举办城市旅游业进行推广。(来源:CFP视觉中国)

随着巴西世界杯的如火如荼,另一个赛场外的问题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世界杯背后的巴西经济能否如预期般走强。尽管此前巴西财长强烈抨击了唱空巴西世界杯的声音,球王贝利也站出来力挺世界杯对国家经济的正面意义,然而笔者看来,贝利在猜球上的坏运气,很可能会在世界杯经济的问题上重演。

巴西旅游部门曾算过一笔“明白账”,经过统计分析,整个世界杯期间,估计将有60万游客进入巴西,并有超过300万本国游客参与到旅游大潮中。360万国内外游客将挤满12座比赛城市的大街小巷,其拉动的消费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

然而这110亿里面有多少“水分”就很难说了。对比2013年,巴西外国游客总量达到600万人,平均下来,旅游业在世界杯期间的增幅不过20%左右。考虑到世界杯之于旅游实际上与黄金周之于消费相似——被提前透支的外来游客的旅游热情必然在随后的时间内降温。因此,所谓世界杯带动旅游增长,不过是将远期收益贴现后的假象。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巴西政府所谓的世界杯能够拉动经济增加就业。为了压制其国内的反对情绪并促进世界杯成功举办,巴西政府对于世界杯拉动就业数据的说法从一开始的17万最终夸张到了50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所谓的增加就业,无非是大量的旅游和配套服务业岗位,随着世界杯降温,这些岗位将快速进入过剩阶段。

再看一下巴西政府推行的世界杯期间的放假安排——本国球队的比赛日为全国假日。在12座举办比赛的城市,巴西政府允许比赛日当天放假。也就是说,世界杯期间,全国性的休假至少三天,而一旦巴西队进入淘汰赛,其国民休假将达到7天甚至更久。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对冲这些政府纵容下的福利负担,巴西的商业企业必将减少营业和招聘,而这一部分减少的就业机会,很可能会更甚于世界杯带来的岗位数量。

从经济情况来看,巴西4月份的通胀水平已经高达6.28%,政府规定的红线是6.5%。然而随着这60万外国游客涌入,餐饮、交通、住宿等领域的价格上涨,很可能对巴西的CPI数据构成直接冲击。

实际上,控制通胀一直是巴西近几年的政策重心。未来,巴西政府进一步限制通胀的有效手段必然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大幅收紧。不过,世界杯期间就业岗位的增加,大部分恰恰是依赖政府财政支出的官方雇员。如果裁掉这些雇员,意味着巴西政府在就业利好上自己打脸;但是如果维持,则意味着巴西所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并不可能通过世界杯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更重要的问题还是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和腐败。此前一直说南非世界杯53亿投入是天价,然而自2007年巴西向国际足联递交申请之后,包括场地、市政方面的投入已经高达150亿美元。3.5倍于南非的巨大投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几大球场几乎全部炒冷饭式地翻新,并且连续不断的罢工也让主赛场直到开赛前才姗姗完工。建设进程的低效率很可能同样预示着这一笔巨资并非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之上。

即便抛开其中的贪腐问题不谈,巴西世界杯也很难如球王所说的那样盈利。目前来看,世界杯的纯利绝大部分被国际足联揽入怀中。2006年,国际足联在德国世界杯期间收益为15.16亿欧元,而德国作为承办国,最终盈利仅为8000万欧元——考虑到欧洲其他国家在世界杯期间因为罢工等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说一届世界杯加速了欧盟债务危机的爆发。而之后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投入53亿美元,收入49亿美元,本身已经赔本的背景下,逾七成收入还被国际足联抽走,南非账面亏空巨大。

原本大型赛事就是土豪国家炫富的手段,巴西在国内贪腐、通胀高企、大宗商品价格锐减、出口受挫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强推世界杯,很可能带来的是经济的加速萎靡。标准普尔在3月底将巴西主权债务评级从BBB降到了BBB-。可以说,世界杯不仅无法成为巴西经济的救命仙丹,反而可能进一步将其拖拽至泥潭深处。(中国经济网网友 宋阳)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