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5日晚,男篮亚洲杯小组赛继续开打,中国男篮迎战巴林男篮。凭借顾全的“压哨球”,中国队以80:79的比分,1分险胜弱旅巴林男篮。
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中国男篮全新组建的首发队员大赛经验不足且缺乏磨合,整体水平发挥欠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过,亚洲排名第4的中国男篮对战亚洲排名仅21位的巴林队,都打得如此艰难,还是令很多球迷感到不解。
而中国男篮此次在亚洲杯的表现,可能会让有意赞助中国男篮国家队的品牌方,变得犹豫。
成绩虽不是检验商业价值的决定因素,但随着中国男篮成绩日渐低迷,人们发现,赞助数量确实也在呈“阶梯式”下降。
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有多达19个厂商选择赞助中国男篮,成为了获得赞助最多的国字号球队。
但最受赞助商青睐的中国男篮国家队,未能闯入8强,在小组赛以5场皆败的战绩,惨淡出局。厂商品牌曝光明显不足。
2014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遭遇了16年来首次未能获得参赛资格的尴尬情况,彼时中国男篮16家赞助商也受到影响,单从曝光层面来讲,可谓损失惨重。
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赞助商已缩减至12家。
按照赞助金额标准分四个级别:TCL(官方主赞助商)、一汽大众、耐克、搜狐体育、PPTV(官方合作伙伴)、暴风影音、珠江啤酒、中沃饮料(官方赞助商)、摩腾、农夫山泉、斯坦格、UPS(官方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主赞助商的TCL每年只提供1000万的赞助费,与男足明码标价的5000万基础价,相差甚远。
而到了2018年,中国男篮的赞助商比里约期间少了1半,仅剩下耐克、TCL等6个赞助商。
2019年,中国首次举办男篮世界杯,面对这一篮球盛会,诸多品牌向中国男篮伸出了橄榄枝,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品牌与中国男篮国家队达成了短期合作。
中国男篮的主赞助商TCL,借此热点赛事,进行了铺天盖地的营销。
为此发了无数新闻通稿,还针对中国队打造了专属营销方案。
同时,球员也身穿带有品牌logo的球衣,在场上作战。相关品牌借世界杯的营销,达到了最大化。
但中国男篮最终未能小组出线,遭到了无数球迷的声讨。很难说TCL的营销目标会达到预期,毕竟当时还不及“周琦吃鸡蛋灌饼”的讨论度高。
有“迷信”的网友指出,自从TCL赞助中国男篮,球队成绩就越来越差,真是“tcl”,应该把品牌logo从赞助球衣上剔除掉。
在绝对的硬实力面前,任何玄学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中国男篮成绩下滑的锅,怎么也轮不到品牌来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男篮世界杯一战,让中国男篮和赞助商都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局面,中国男篮堪称“灾难级”的表现,让球迷心寒,也让品牌方心乱如麻。
而2019年之后,暂未有任何的中国男篮国家队与新的品牌方合作的消息传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TCL依然与中国篮协保持合作,但品牌logo已从中国男篮球衣消失。当下,中国男篮球衣上,除了合作长达26年之久的耐克,再无其他品牌,显得过于清爽了,广告位空缺已久。
目前,中国女排的赞助商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1个,为所有国家队之最。
中国女排在商业价值上的成功,除了成功的商业化模式运作和情怀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成绩,在里约到东京这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就是绝对的王者。
虽然,国人对于体育的定义已不再是“唯成绩论”,但只有好的成绩,才能获得更多的曝光,品牌的营销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或许是“班级里的差生”总能引人注目,负面消息不断的国足,依托“世界第一大运动”,依然稳稳地手握13个品牌赞助。
自姚明退役之后,中国男篮在成绩上陷入低迷,在品牌方的眼中也不再那么受宠。
不过,相比男篮国家队不受赞助商青睐,CBA联赛商业价值却屡攀新高,赞助位不断增加。2021-2022赛季,CBA的合作伙伴有23家,目前,已升至26家。
网上有人分析,CBA从“金主”那里赚到的钱,约50%用到了国家队备战中,这也算是一种反哺吧。“东方不亮西方亮”,CBA联赛不断火热,品牌方自然是趋之若鹜。
可CBA能引来赞助,国家队为何不行呢?除了成绩这方面的因素,是否还有篮协运营思路的转变呢?
不过,当战绩华丽之时,还何愁赞助寡淡?
文/梁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