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教育在线讯 “老师,我没选地理可以报名参赛吗?”去年9月份,青岛一中组织地科奥赛的校内选拔时,没选地理的毛从越也积极地找老师报上了名。谁都没想到,这位选科没选地理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拿到了地科奥赛的国赛金牌,进了地科奥赛国家集训队,还在近日入选了国家队。不久之后的8月份,毛从越将前往北京大学参加集训,并将与其他7名学生一起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强烈的好奇心驱动
选科没选地理,还能进国家队,怎么做到的?面对提问,毛从越说,首先是因为自己对地理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材之外广泛涉猎了地质学、天文学、大气学等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他直言自己的“研究面很广”,比如目前自己正在学习计算机编程。“因为研究面广,知识涉猎广泛,就可以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青岛一中地理教研组长邢爱丽是毛从越高一的班主任。在她眼中,毛从越能进国家队,不是偶然。因为毛从越的知识面非常广,又有钻研精神。“一眼看过去他就是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好像对所有东西都非常感兴趣,还非常爱钻研,他又不是那种埋头苦读的钻研,而是总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有思考有探索。”“他总是一副活力满满、自信满满的样子。学校的辩论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社团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还是班上的‘活宝’和‘气氛组’,会吹单簧管,会唱会跳。他恨不得一个人包揽所有科目的课代表。”
题目考天又考地
毛从越介绍,受疫情影响,原定去年11月份的省赛推迟到了今年的4月份,并采用了线上考试的形式。省赛之后的国赛在5月份开考,也是采用的线上形式。国赛面试则是三位北京大学的教授担任面试官。
“题目融合性非常明显。”毛从越说,竞赛题目融合了天文学和地质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比如,一道大题会包含7、8道小题,题目考查火星的地质结构、磁场等。题目会问,作为类地行星的火星表面为什么没有液态水,为什么火星的地质活动没有地球这么活跃,还考了月球上的矿产情况等。此外题目还会涉及计算。”
“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另外还要在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毛从越建议想要参加竞赛的同学要注意“求甚解”。“地球科学其实更偏向理科思维,如果不求甚解的话,很难保证思维的准确性,也难以达到记忆的准确性。”“此外,还要保持心态,不要功利化。很多学生报考比赛是处于功利考虑,这是不可取的。”
据了解,进了国家集训队,意味着拿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保送资格。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双一流高校的相关专业招生也都非常看重这个奖项。对于未来发展,毛从越坦言自己多了一个选择。至于会不会沿着地科这条路走下去,兴趣广泛的他说自己还在考虑中。
独家资料起了大作用
“学校组织了校内选拔赛,同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独家的资料,还给我们找来了往年的试题。”毛从越说,这次成绩的取得还多亏了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
邢爱丽介绍,对于这项比赛,学校从前几年就开始筹备了。“这项竞赛比较偏向理科,学生集训的时候,教授还会进行全英文授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几年新高考选科走班,很多偏理的学生选了地理,时机也正好。同时,学校也开始全力推进强基人才培养。经过了几年的沉淀了解,学校终于出手了。”
“前年去年学校都新进了地理教师,他们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大学的教材和知识都非常熟悉,这为学生辅导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邢爱丽介绍,为了组织、辅导学生参赛,学校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领导时时关注,地理组几位老师更是团队作战。“蔡文斌老师给学生们准备了详细的备考资料,袁郁文老师拿出了自己的大学笔记,印出来发给了学生,于浩淼老师一直关注比赛通知、跟踪学生比赛情况……”
据了解,学校还给学生推荐了大学的参考书目、纪录片等材料,这些独家资料在备赛中起了重要作用。最终,青岛一中65人参加省赛,拿回了25个奖项,包含5个省级一等奖、9个省级二等奖、11个省级三等奖,毛从越还一路走进了国家队。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
相关链接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教育部“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第六门以学科奥赛命名的赛事。比赛面向高中生,经教育部批准,在中国科协主管下,由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主办,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为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做准备;同时为对地球科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以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
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尤其是获得省赛一等奖及以上的同学,可在参与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时凭借“突出学科特长”获得加分。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在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明确将该赛事作为报考的“一类条件”。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保送招生中,进入地科奥赛国家集训队是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