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坛“大满贯”,原先是指在世乒赛中获得团体、单打、双打、混合双打全部四项冠军的选手。
1980年举办男单世界杯赛,1988年乒乓球加盟奥运会,大满贯内涵也“与时俱进”,人们又将在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上都获得单打冠军的选手称之为“大满贯”。
林慧卿,祖籍广东新会。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侨商。她14岁时曾获得印尼全国少年比赛的女单冠军。
林慧卿右手横拍,削球打法,动作轻盈柔美,舒展大方。
1959年夏,她告别父母家人,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
1961年全国锦标赛女团半决赛,上海队三比一战胜北京队,林慧卿先后削翻了刚获得26届世乒赛女单冠军的邱钟惠和第3名王健,一战成名。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中国女队全线失利,日本女队获得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四项冠军。只参加单项比赛的林慧卿却表现不俗,女单第3轮,淘汰了在团体赛中保持全胜的日本选手关正子。
第4轮,她让给了32岁的孙梅英大姐。半决赛,孙梅英负于罗马尼亚名将亚里山德鲁,获并列第3名。这是中国女队在那届世乒赛上最好的成绩。
——倘若顺其自然,林慧卿会不会闯进决赛,并击败“乒坛女皇”松琦君代登鼎?没法假设,因为历史不可能推倒重来。
1963年全国锦标赛,林慧卿获得女单冠军,并和上海“老乡”郑敏之合作获得女双冠军。
1964年全国锦标赛,林慧卿与另一位“老乡”张燮林配对获得混双冠军。
——如同一个顶尖芭蕾舞者,寻寻觅觅好几年,终于找到了“双人舞”的最好拍档。
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按照预定方案,主教练容国团一直派梁丽珍、李赫男两位直拍进攻型选手上场,中国女队接连战胜7支欧洲球队,顺利进入决赛。
出人意料,容国团启用了两位横拍削球手来角逐金牌,打了日本队一个冷不防,他们针对梁丽珍、李赫男所做的技战术部署全部落空。
首盘,郑敏之旗开得胜,击败了关正子。
第二盘,林慧卿对阵日本队后起之秀深津尚子。深津扣球犀利,曾在64年访华比赛中连胜中国选手12场,日媒狂妄地称之“打遍中国无敌手”。林慧卿沉着冷静,多次“海底捞月”救起了深津连珠炮般的重扣,用转与不转的削球使深津判断失误,不时突然起板打乱了深津的节奏,激战3局,林慧卿再添一分。
第三盘双打,林慧卿/郑敏之迎战关正子/深津。日本选手轮番进攻,如疾风骤雨;中国选手顽强防守,似彩蝶飞舞。全场观众大饱眼福,若痴若醉,时而凝神屏气,时而掌声如潮。日本组合急于挽回败局,有些浮躁,失误增多;林慧卿/郑敏之完全掌控了场上局势,一鼓作气,连胜两局,中国姑娘以三比0横扫六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日本队,第一次捧起考比伦杯!
三个单项,林慧卿亦出色发挥,均闯入了最后决赛——
女单决赛,林慧卿2:3负于深津,获得亚军。
女双决赛,林慧卿/郑敏之3:2战胜关正子/山中教子,为中国队第一次捧得女双波普杯。
混合决赛,林慧卿因持续鏖战,体力严重透支,结果张燮林/林慧卿2:1领先被木村/关正子逆转。
同一晚上林慧卿打了三场决赛,削球打法本来就耗费体能,而日本选手汲取了团体赛失利的教训,一味打“蘑菇战”,消耗战,致使这三场球都打满了5局。这15局中又有8局因超时而采用“轮换发球法”,若不是前后共4个小时的车轮战,张、林组合拿下混双应该没有问题。
——之后,国际乒联将赛程安排做了改进,将五个单项决赛分在三天进行。这项改革是否因林慧卿而起,已无从考证,但几年后的名古屋,林慧卿成了此项“新政”的第一位受益者。
1965年9月全运会。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组成豪华阵容轻松地为上海队摘得女团冠军,林慧卿加冕女单桂冠。
至此,林慧卿完成了国内比赛的“大满贯”。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告发表,“十年浩劫”拉开帷幕。
和其他尖子运动员一样,有着“归侨”身份的林慧卿自然在劫难逃,多次受到批判。
不久,她离开北京去了山西“五七”干校,接受“思想改造”。在窑洞里,她和郑敏之等队友仍坚持练球,她不想就此沉沦,因为容国团大哥生前为她量身制定的目标还没有完成。
傍晚,她会一个人来到汾河滩,迎风伫立。看着静静流淌的河水。远处,炊烟袅袅,牧笛声声;天边,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她初心不改,期待着有朝一日还能为国争光!
“昔日的硝烟摇曳着温暖的召唤,
风儿无法吹断我回望的视线。
故园好像永远路途漫漫,
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边?
回首故乡遥远,抬头依旧茫然,
但只有倒下才是我的终点……”
1971年3月,中国队与世隔绝六年之后重返乒坛,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
身兼女队副领队的林慧卿已经30岁了,仍披挂上阵。
3月31日,中国女队与东道主日本队在决赛中再次相遇。
由于中国队刚恢复系统训练才几个月,半个月前主席才决定赴日参赛;日本队又针对林慧卿、郑敏之的技术特点(根据28届影像资料)作了精心研究,备足了功课,本来实力稍占优势的中国队以一比三失利,具体小分非常接近。
回到下榻的藤久饭店,林慧卿、郑敏之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失声痛哭。女团原本是被总理认为最有把握的一块金牌。行伍出身的赵正洪团长闻讯过来安慰她俩:“不吃饭怎么行呢?要是打仗我就替你俩上了,打球我替不了啊……胜败兵家常事,今天这场球不过才输了几分嘛。你俩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选手。别再难过了,后面还有女单、女双比赛,我相信你们完全有能力把这两个冠军给我拿回来!”
赵团长走后,她俩互相勉励:人生能有几次博?这是最后的斗争,坚决不抛弃!不放弃!
单项比赛,林慧卿一路所向披靡,三个项目再次全部闯进了决赛——
4月5日,混双决赛。张燮林/林慧卿迎战最强的跨国配对,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切奇/罗马尼亚的亚里山德鲁。最终中国组合以3:1胜出,弥补了六年前因体能而失之交臂的遗憾,为中国队第一次捧得杜克塞杯。
4月6日,女双决赛。林慧卿/郑敏之珠联璧合,3:0横扫,打得日本组合平野美惠子/坂本令子怀疑人生。时隔六年,波普杯完璧归赵。
4月7日,上午女单8进4,林慧卿以3:2淘汰了就在六天前战胜过自己的日本冠军大关行江;下午半决赛,林慧卿3:0轻取欧洲亚军捷克选手沃斯托娃。晚上决赛,林慧卿3:1战胜闺蜜郑敏之,蟾宫折桂!
领奖台上,国歌奏响的那刻,她抬起头,苍穹之上容大哥正对她微笑,说“阿林,谢谢侬!”她鼻翼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混、双、单,连中三元,加上28届的团体冠军,林慧卿成为国乒第一位“大满贯”选手。
林慧卿被评为31届世乒赛唯一的MVP。
外电纷纷发表述评:林慧卿如火纯青,她将爱知体育馆变成个人表演的舞台,乒坛1971年是“林慧卿年”!
林慧卿被后人誉为 “中华削球女王”。
1973年第32届世乒赛,林慧卿任中国女队主教练。
1975年,当选四届人大代表。
1978年,移居香港。